|
忽然发现葫芦收藏的收益率还是不够理想的,要么是有价无市,要么是有市无价!就拿我的一个朋友的两把东西来看吧,老瓦模,牙口盖,葫芦大约有20多年,是文革后第一批种的,由于当时技艺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成品率很低,所以当时连牙口带葫芦大约花费了350多(那是80年代),钱还是很值钱的,80年左右上海的工资大约都在40元左右,相信其他地方可能收入更低,算他一把东西花费了约八个月的收入吧,05年,他也碰到了一把老瓦模东西,花了6800元成交,牙口,工艺也是同一时期的,还算是不错,包浆全润,忽然他发现自己收的葫芦贬值了,现在算平均工资1000吧,也仅有7个月就能买了,虽然直接计算价格是升值了,但是算上收入上升,通货膨胀等很多原因,却感觉自己当时买的葫芦贬值了,大家看看为啥呢?
再看看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似乎清左右的葫芦虫具都集中在万元左右,多则在5-6万,但是相对于它的真正的历史价值来,价格严重被低估,似乎参加拍卖场的人都对这类文玩杂项兴趣不高.成交价格也一直是以拍卖底价成交.
我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这类收藏一定会迎来春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