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对钱
对钱是指用两种或几种不同书体的文字制作的同一钱文的年号钱(或者国号钱)。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书体配置的对钱,尽管书体不一,但它们是同一钱监、同一时期铸造的,甚至是出于同一工匠之手制作的,因此,即使书体不同,却韵味相通,这便是出现对钱的根由。对钱除文字书体不同外,钱文内容、钱制大小、钱身厚薄、轮廓阔狭、穿孔大小、文字位置布局、笔画粗细深浅、用笔走势、字体大小,乃至铜质锈色、制作风格,完全一样,因此也叫做对子钱,日本学者则称之为符合钱。对于对钱的研究,不要拘泥于形式,机械地、生硬地去拼凑,而是掌握它的规律,解剖它的实质。我们经常说,钱币鉴定关键在于看钱的神韵气息,要善于去捕捉蕴藏其间的“活”的东西,这个道理对于对钱的鉴定,同样适用。
对称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观念,也是传统的哲理思想。采纳方孔圆钱作为中国历史上主流通货的形制,沿用两千多年之久,其中既有制造工艺上的原因、使用习惯上的因素,也有传统伦理道德、哲理思想上的缘故。方孔居中,周郭圆浑,钱文分列上下左右,既不失货币作为财富象征的高贵之容,又不落交换流通中轻重偏移的俗套。而对钱的出现,正是这种哲理思想在钱币制造中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更多地追求钱币对称美艺术效果的表现。特别是两宋时期,有崇尚艺术文化的风气,铸钱的工艺技术大大提高,从合金配比的科学性,到工艺流程的严格要求,两宋时期都超越前朝,这些条件促成了两宋对钱的盛行,把我国古代金属铸币的艺术性推到了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