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红、明亮、细腻,实用、为朱泥壶的特性,亦因而令人爱不释手,每每遇见一把
完整的精品,就想去抚摸,欣赏甚至于去拥有它,然而一把好壶实在是不易多得也。
看到古壶就容易启发我们的思潮,发思古之幽情,小壶是由明代开始兴旺起来,明朱元璋改制后,以龙团凤饼无益于国民生计,徒然助长奢风,于是在洪武七年,断然废止,改为散茶,这个决定,改变了茶具的命运;一是茶碗的式微,二是小壶的兴旺。
历史上不曾记载朱元璋是否精于饮茶之道,他的决定应该纯是政策性及经济性,然而中国饮茶却因而柳暗花明,别辟蹊径。小壶沾承茶水思,迅速的奠定其在茶事上的地位,六百余年来,其受人宠爱,历久不衰,更奇特的是它不因『壶老』而减低它的价值,反而觉得朱泥愈显老练、沈而有光愈有价值及珍贵。
可以说小壶因茶而得宠,然而饮茶亦因小壶的出现,提升至另一层境界。古人或许不能明白其原理,但经验告诉我们:『壶小则香易聚、壶大则味不佳』,小壶小杯,宜细品,宜慢啜,咽甘咽苦,斯乐何极?
壶的实用性;就朱泥壶而言,应属在160CC以下,如小到60CC时,便仅供一人独饮.因为使用壶的大小,视人数而定,同时前段亦谈过[壶小香易聚』考虑到茶水的质量。另外一点是衡量个人之经济能力,量力而为之,不必太勉强,曾经听人说个故事,其爱壶的程度是在结婚那一天晚上,向太太借戒指去买一支心目中喜欢的茶壶,我想倒不用如此的变成『壶痴』。
好料子做的朱泥壶另一项令人心神荡漾的,是冲泡热水后,壶身的色泽会产生更深红的感觉,相信这是每个养壶者皆有的经验。因为它红得如同小孩脸上嫣红的苹果脸,红得如同身穿晚礼服打扮艳丽少妇朱唇上的口红,以及雄姿英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关公面颊,它红的羞涩,红的高傲,红的尊贵,红的多变化;我们在冲泡喝茶时应让其特质潜移默化。
如今市面上一把完整的朱泥小把壶皆被抢购一空,藏壶者们仅能藉展览会时,去参观俾使缓和一下嗜壶欲望之心绪,同时更期盼这类参观活动能多举办,使中国的这些古董级朱泥壶能够源远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