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湖南有常德府局和长沙府局,后者又称宝南局。
顺治四年湖广常德府局开铸,顺治八年停铸。
长沙府局开铸于康熙六年,钱背标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复开,二十六年因所铸钱小而被朝廷禁用,三十九年停铸。雍正七年又开,局址在长沙小吴门内,座北朝南。八年至十年底计出钱15310串,有炉5座,旋停。乾隆六年又开5炉鼓铸,以收回小钱,十七年因湖南铜多,添炉5座,合计10座,二十一年又增至20座,二十四年又增至20座炉铸钱,所铸钱调甘肃。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铸,八年减10炉,仅余5炉,后又增至15炉十九年又减至10炉,以后经常停铸。咸丰四年闰七月先行试铸当十、当五十、当百三种大钱,旋因难行而停铸,后又将大钱改铸为制钱。一直到光绪二十二年才又援案开铸重8分8厘的制钱,至二十五年因铜铅价格太高产量日少而停铸,从此未再铸造。
11.
奉天设有两个铸局,一为顺治年间设立的盛京钱局,一为清末光绪年间的宝奉局。
盛京钱局于顺治四年开铸,仅铸造了一年.顺治五年停局。
宝奉局开立于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用机器制造制钱,钱背为满文“宝奉”及汉文“官板四分”字样,每文重5分,月可造1600串余.旋因铜元兴起而停。
12.
吉林仅光绪末年时设立有宝吉局,铸造制钱。
光绪十三年,吉林在省城迎恩门里旧官铁互房安炉试铸制钱,有4座炉,十六年因火灾而减2炉,十九年又减1炉,仅剩1炉。
后吉林又用机器制造制钱,钱背均用满文“宝吉”。
13.
江苏有江宁府局。后称宝宁局、宝安局,苏州府局称宝苏局。
顺治五年开江南江宁府局。江宁原为明代的铸钱中心,至顺治初年时仍有四厂。八年改为三厂,计有炉200座,一厂为宝源局,一厂为开通厂,一厂为广铸厂,并将运同二局厂合并于广铸厂。九年减至100座,十年又加至200座,达到300炉。300炉铸钱达77062587文,顺治年间江宁府铸钱获息甚巨,十四年停。该局一厘钱背为江字,十七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宁”字的顺治钱。
康熙元年铸康熙通宝,旋各地铸局均停,仅留江宁府局,因该地为驻防重地。九年停,二十四年又开。雍正九年,安徽开局于江宁府,因当时安徽布政使司驻于江宁府,故江宁局钱背用“宝安”字。雍正十二年停。
一直到光绪十三年,江宁才又开铸制钱,设局于藩司署内。依照宝苏局办理,后又用机器铸造机制制钱多种。
康熙六年开江苏苏州府局,七年增炉至100座,九年停,二十四年又开,到雍正年间,该局仅存炉?2座,十年停。乾隆五年因钱阶日昂而复开,设炉16座,年铸造额111699400文嘉庆年间也一直开铸,但局工私铸很多。道光年间除十九年有暂停开铸的记载外,尽管减卯铸造,但是坚持下来了。
咸丰四年开铸大钱,五年在淮城,清江添设官钱局,开炉铸造当百、五十、十文大钱,清江所设称宝苏局。后又加铸当二十、五十文大钱。五年三月又试铸当五、当十铁钱。八月清江停铸。同治年间也曾开铸,光绪十三年又大量铸造光绪通宝制钱,并委托广东用机器铸造,
光绪二十五年因土法铸造累赔而暂停,三十—年又开铸当五制钱,与铜元制钱掺用,旋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