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5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文治简介和市场行情
王文治(1730~1802),江苏丹徙(今镇江)人。清代书家。字禹卿,号梦楼。少年时的诗歌和书法就闻名。25岁游京师,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殿试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罢归。曾出使琉球。后游食江湖,不再出仕。乾隆南巡时招之出,不应。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上宗张即之、李邕,并上溯二王。可能跟他姓王有关吧。呵呵。行书效法《圣教序》和《兰亭序》,而专重风神趣味。以用柔毫或长毫见长,他的书法善用侧锋取势,笔势空灵轻捷,提按变化多,笔姿清峻绮丽。清属于淡雅清新一路。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快雨堂 题跋》等。传世书迹较多。其书法,秀润淡雅,法度谨严,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一书中认为王文治与当时的姚鼐、梁同书等面目相近,“均以秀逸见长”。
清代刘墉作书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与之相对应的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亦有称为“淡墨翰林”的。所谓淡也只是略淡而已,真淡了,就有损笔墨精神了。王文治用淡墨,与他的书风和意境有关,
王文治书名很盛,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并称清四大家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在当时他们四人并称“翁、刘、梁、王”。近几年在中国各种拍卖会上。“翁刘梁王”四大书家走强市场。
翁方纲(1733年至1818年),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尤善隶书。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他的书法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
刘墉(1719年至1805年)擅长小、中楷,但不随俗,取法董其昌,兼师颜真卿、苏轼诸家,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超然独出,自成一家。
梁同书(1723年至1815年),书法出入颜、柳、苏、米间。以羊毫软笔书大字,紧严苍浑,一时无匹。梁同书也能绘人物、花卉。
王文治和梁同书的书法价格比刘墉、翁方纲稍低些。2002年朵云轩曾推出王文治书法精品《行书九言对联》,由于书写的内容极好,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8万元成交。2003年,王文治的《行书快雨堂临书手卷》在朵云轩以11万元成交;2004年,《行书六条屏》在翰海获价7.15万元;《行楷十八开册》在天津文物拍得7.15万元;《行书七言诗》在崇源获价16.5万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曾推出过一件《行书袁枚寿毕沅60诗手卷》以21.6万港元成交。
目前中国古书画总体偏低,“翁刘梁王”四人作品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