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11|回复: 15

[原创] 刚收藏的王文治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5 22: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刚收藏的。
1.jpg
2.jpg
发表于 2007-6-5 22: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欣赏。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几张局部图片。
111.jpg
666666.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字的“门”的右上角稍残,其它部位基本完好。有些地方稍有虫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文治简介和市场行情
  王文治(1730~1802),江苏丹徙(今镇江)人。清代书家。字禹卿,号梦楼。少年时的诗歌和书法就闻名。25岁游京师,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殿试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罢归。曾出使琉球。后游食江湖,不再出仕。乾隆南巡时招之出,不应。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上宗张即之、李邕,并上溯二王。可能跟他姓王有关吧。呵呵。行书效法《圣教序》和《兰亭序》,而专重风神趣味。以用柔毫或长毫见长,他的书法善用侧锋取势,笔势空灵轻捷,提按变化多,笔姿清峻绮丽。清属于淡雅清新一路。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快雨堂 题跋》等。传世书迹较多。其书法,秀润淡雅,法度谨严,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一书中认为王文治与当时的姚鼐、梁同书等面目相近,“均以秀逸见长”。
  清代刘墉作书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与之相对应的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亦有称为“淡墨翰林”的。所谓淡也只是略淡而已,真淡了,就有损笔墨精神了。王文治用淡墨,与他的书风和意境有关,
  王文治书名很盛,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并称清四大家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在当时他们四人并称“翁、刘、梁、王”。近几年在中国各种拍卖会上。“翁刘梁王”四大书家走强市场。  
  翁方纲(1733年至1818年),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尤善隶书。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他的书法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
  刘墉(1719年至1805年)擅长小、中楷,但不随俗,取法董其昌,兼师颜真卿、苏轼诸家,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超然独出,自成一家。  
梁同书(1723年至1815年),书法出入颜、柳、苏、米间。以羊毫软笔书大字,紧严苍浑,一时无匹。梁同书也能绘人物、花卉。
  王文治和梁同书的书法价格比刘墉、翁方纲稍低些。2002年朵云轩曾推出王文治书法精品《行书九言对联》,由于书写的内容极好,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8万元成交。2003年,王文治的《行书快雨堂临书手卷》在朵云轩以11万元成交;2004年,《行书六条屏》在翰海获价7.15万元;《行楷十八开册》在天津文物拍得7.15万元;《行书七言诗》在崇源获价16.5万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曾推出过一件《行书袁枚寿毕沅60诗手卷》以21.6万港元成交。
  目前中国古书画总体偏低,“翁刘梁王”四人作品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0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局部的图片。
王文治 007.jpg
10.jpg
王文治 0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1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不錯!不錯!欣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4: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好东西,急于和大家分享,近来天一直下雨,在室内拍的,不是很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14: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不錯啦!比我拍的強多了!您是哪裏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