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76|回复: 40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8 2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摄影初学者的10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
  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来源:人民摄影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摄影初学者的10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
  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来源:人民摄影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摄影初学者的10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
  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来源:人民摄影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摄影中常见的失误

曝光过度
凡是曝光过度的胶片,其影像表现苍白而缺乏反差。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可能是将胶片的感光度控制盘的速度定低了,测光表不准:光圈收缩失灵;快门失灵都可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显影过度也会使影像密度增高,但其影像反差也随之提高,可以与之相区别。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时,要首先检查相机上感光度的设定值,检查测光表、光圈和快门是否存在故障,显影有无问题。对于已经拍出的胶片,如果是彩色反转片就无法处理了;如果是彩色负片可以考虑在放大的时候增加曝光时间并给予适当的校正。黑白片还可以通过减薄处理进行挽救。
胶片过期
过期胶片拍摄出的影像表现灰暗,反差偏低,阴影部分灰雾度高,彩色片还出现偏黄绿的色彩。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胶片盒上标明的有效期已经超过很长时间,其二是拍照与冲洗之前,胶片被存放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已经拍摄而未冲洗的有潜影的胶片,最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出现潜影减褪。
所以,摄影者需要养成按规定条件存放胶片的习惯,并在胶卷有效期内使用,拍照后尽快冲洗。已经拍摄过的胶片,若底片影像质量很差,可通过复制,适当增加反差和校正色彩处理。
平均亮度主体的曝光不足
在照片和透明片上表现为密度深暗,在底片上密度低。主要的问题在于:相机可能发生故障;或者胶片感光度控制盘的速度值设定得太高了;或测光表不准;或使用手持测光表向照相机转移曝光数据有误;或第二快门帘太快。此外胶片显影不足也出现密度降低的类似问题,但其阴影部分密度比曝光不足胶片的阴影密度较高,可以与之相区别。
凡发现曝光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检查胶片感光度的设定值,测光表是否校准,快门和显影有无存在问题。对已经拍出的胶片中,反转片的质量难以改变,用复制的方法进行拷贝,可以提高影像的亮度,并能对影像的反差有所改善。对于曝光稍有不足的彩色负片可能会影响到影像的彩色饱和度,因为彩色负片感光稍过比不足更好。黑白负片可以通过选用高反差相纸和放大加工,来改善影像的质量。
总体曝光不足
这样的胶片上,实际上看不到可识别的影像,反转片看上去几乎是黑的,负片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否完全没有影像。严重曝光不足的胶片,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象是由于感光度设定或操作上出现的失误,但有可能是快门出现了毛病。有时冲洗条件变化,比如温度过低药力不足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发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仔细检查快门,可能需要将相机送到专业维修部门去处理或检查冲洗条件及药品质量。已经拍出的片子只能作废。
镜头眩光
在作逆光摄影时,影像出现了苍白的雾化效果。严重影响到影像层次的表现。镜头眩光的原因在于是劣质镜头或滤色镜或镜头未加膜,使光线在前镜片表面形成散射,镜头眩光需要与相机漏光的现象相区别,相机漏光出现的散射光,使胶片出现灰雾,但不影响胶片结影,而镜头眩光类似于雾化镜的夸张效果。
如果相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需要在这样的镜头前面加用遮光罩,或取掉现有的滤光镜,以减轻它的影响。有这样问题的底片可以在放大和复制的时候提高其反差,以减轻它的影响。
在飞机上隔窗使用偏光镜
在飞机上隔窗使用偏光镜拍照,会在影像上出现彩虹样的色彩变化。如需要在飞机上拍照,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取下偏光镜,在小型的飞机上还可以打开窗户拍照。
水雾弦光
影像中出现杂色的雾状斑块,它的形状或不易识别的或大约为圆形。特别是在逆光摄影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眩光是由水滴或其它的液体溅在镜头上所引起。最容易出现水雾眩光的环境是在下雨天摄影或在海边摄影,并伴随有大风的时候,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摄影的时侯,要随时检查前镜片,避免溅水,并保持它的清洁。
已经溅水的镜头需要将它擦干净。对影像的影响要根据溅水的程度不同,或者严重,或者较轻。影响较轻者,可以在照片上适当修整。
灯光片在日光环境中拍摄
影像出现整体强烈偏蓝,这常常是由于在日光环境中,使用A型或B型灯光片产生的,或者是在用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之后,忘记将校色滤色片(80 A或类似滤色片)取下,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已经拍出的底片,如果是彩色反转片,其效果就很差;如果是彩色负片,可以通过放大机的校正滤色片给予一定程度的校正,但效果仍然不会很理想;然而如果用较高反差的黑白相纸放大,有可能放制出比较满意的黑白照片来。
浅色主体曝光不足
在彩色反转片上影像表现很深,负片则密度极浅。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在于,相机的内测光表是按18%灰板的平均值校准的。如果主体过于明亮 (比如白雪、沙滩),它就会对自然光的亮度作出补偿,其结果就会使这类主体影像变为灰色。
对于这样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凡是明亮的主体,都需要显示出比平均亮度主体更高的亮度,所以,在拍摄这样的主体时,需要按直接测光的数据,再增加 l—2挡的曝光量,或者用一支手持的测光表,测取人射光的读数,或者从附近的平均亮度主体测取读数,或者使用一块18%灰板或其代用品测光。
对于已经拍出胶片的处理,如果是反转底片,影像的品质差是难以改变的。用复制的办法进行拷贝,可以适度改变影像的密度,但阴影部分的细节层次仍然会受到损失。如果是曝光不足不太严重,又是彩色负片,那么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黑白片可以选用高反差相纸作放大技术处理。
遮光罩使用失误
拍摄的影像表现为四角发黑,边缘柔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在用较短焦距的镜头拍照时,使用了长焦距镜头的遮光罩,也可能是在使用多片滤色镜时,滤色片的厚度影晌了镜头的视场。处理的方法是取下遮光罩和滤色镜。对于已经拍出的胶片,可以在放大或复制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剪裁。
焦点不准确
表现为主体影像出现柔化,但从透视上看,并不是所有距离的焦点都不清晰。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主体调焦不准确。有些自动调焦的相机,当主体偏离中心,而又不能锁定焦点的时候,也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在将长变焦镜头定位于三角架上摄影的时候,由于调焦镜筒磨损,也常会出现自动滑离焦点的现象。
除此之外,相机自身的调焦屏定位误差,使其与胶片平面的焦点与视觉焦点不一致。镜头自身也可能出现毛病,但在一台SLR相机的调焦屏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当我们在摄影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相机的调焦屏和镜头进行检查。也要检查胶片平面的焦点是否清晰。并且在每次拍片的时候,更加注意准确调焦。
渐变滤色片位置错误
这是摄影者在使用渐变滤色片暗化天空之后,在拍摄另一照片的时候,忘记旋转渐变滤色片或将其取下,使其后拍摄的胶片影像一边亮、一边暗,使获得的色彩严重失调。这是渐变滤色片的阻光效果。因此,我们在每次拍照之后需要对滤色片进行检查,及时改正。对于已经拍出的底片,可以在放大或复制的时候,反向使用同一渐变滤色片,进行遮挡,往往可以将其纠正。
主体移动
表现为画面中静态物体影像清晰,仅主体部分出现动态模糊。这是由于胶片在曝光期间被摄主体移动所造成的。最容易发生在相机用低速快门拍摄快速动体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摄体的移动,可以等候其放慢速度的时候按下快门。或者就是提高快门的速度。
此外,也有人成功地故意使用低速快门,在取景框中追随快速移动物体的摄影,使主体清晰昔景模糊,从而获得动态的摄影效果。但这样做需要更高的摄影技巧。
相机振动
表现为影像全部模糊,放大后可以明显地看到,其线条出现轻度双影或多影错位。原因在于曝光期间,相机受到振动所致。这一现象最容易发生在使用低速快门,并将相机安装在轻型三脚架上拍照的时候。在影像边缘的双影错位这一特征上,我们可以明显地分清与其它焦点问题的区别。
在手持相机拍照的时候,为了避免曝光时相机晃动的最根本办法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一般认为,能够在手持相机摄影时避免晃动的最低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这就是说,使用 50mm标准镜头的时候,应当将快门设置于 l/60秒,使用100mm中焦镜头的时候,快门应在 l/125秒,依次类推。
在必须使用低快门速度的场合,需要将相机安装在稳定的三脚架上,用快门线或自拍功能释放快门,并将反光镜锁住,以减少振动的可能性。在刮风的环境中还需要有档风设施。
闪光快门不同步
已拍摄的画面表现为,一边有影像,另一边为没有影像的黑片。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在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作闪光摄影的时候,快门的速度定的太高了。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检查相机上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并将其修正。目前不同厂家生产的单反相机常常具有不同的最高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常见的有l/60秒、 1/90秒、和 l/125秒.在高级的单反相机上还可以看到最高的闪光同步速度为 l/300秒,闪光摄影只能使用这一快门速度或比它更慢的快门速度,而不能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否则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只有在镜间快门的相机上,才能实现所有的快门速度完全同步。
胶片折痕
胶片表现为不平整的折痕,由于折痕部分增加了阻光作用,使影像出现颜色和密度的改变。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胶片冲洗之后,在保管中不小心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胶片的保存条件,珍贵的胶片应当保存在专用的底片夹中,幻灯片应当装进片框中保存和使用。较轻的底片折痕可以在照片上修整。
另外,还有一种月牙状的弯型折痕,一般有手指甲尖大小,在反转片上表现为带淡蓝色的折痕。而在底片上常表现为深色的折痕。这样的痕迹多数是由于在冲洗之前,在暗室中从胶片暗盒中取出胶卷的时候。以及在将胶卷装进显影罐的时候,用手操作过重,对胶卷形成的折痕。胶片是非常娇嫩的物品,稍不注意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凡是用手处理胶片,都必须特别小心。但是如果送到加工部门冲洗.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办法了。已经拍出的胶片可以在放大时进行修整。
胶片未曝光
从冲洗后的胶片上看,反转片表现为全黑,负片表现为全透明。丝毫没有影像的痕迹。这样的胶片可以判断为完全没有曝光。这样的问题出现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胶片根本没有通过照相机,这常常是在装胶卷的时候出现的错误,胶卷的片头没有在收片轴上插好:其次是被摄主体所反射的光线根本不能到达胶片上。这时可能是相机的快门出现故障,不能打开;或者反光镜不能弹起;或者单反相机使用闪光灯时,快门不能同步。
出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检查装卷有无问题,要养成在每次装好胶卷之后,以及最后过片时,查看退片轴是否能跟着转动。其次要重点检查快门,如果使用了闪光灯,在检查闪光灯的时候,也要点燃闪光灯,确保其闪光同步无误。对已冲出的末曝光胶片只能作废。
底片划伤
照片上出现的浅色或淡蓝色的划痕.通常是与胶片的边缘平行,这是由于进入相机中的微小砂粒刮伤胶片乳剂表面所致。其中成直线型的长条划伤,常常是相机后背的胶片压板或胶卷片盒出口处的绒布夹住砂粒所造成的。其它更深度的和不规则的划伤,有可能是在胶卷冲洗之后,擦去乳剂表面水份时,海绵中夹有砂粒所致。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摄影者需要经常注意对相机的内部,特别是胶片经过的部分进行清洁。在进行胶片湿处理的时候更需要加倍小心。
底片背面的划伤,常常在照片上表现为白色的划痕,可以用毛笔修去、乳剂面的较重划伤。在照片上表现为黑色。需要用刮刀或漂白的方法修去。
胶卷漏光
部分影像或所有的影像表现为条状或块状的淡出现象。在彩色片上通常是黄色或者橘红色的,底片则呈现为绿色。
其原因在于胶卷暗盒或是照相机、暗室以及冲洗罐中出现了漏光。其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相机在退卷之前,在光亮的环境中不注意打开了相机的后盖。一般情况只是处于表面的胶片受到的漏光影晌较为严重,对其他卷在一起的底片影晌不大。其次,将胶卷的暗盒暴露于明亮的日光环境中也是很危险的。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平时一定要注意将还没有冲洗的胶卷放在与光隔离的地方或容器中。
对于已经漏光的胶卷,如果轻微,还可以用修整的方法将它修去,如果漏光较为严重,则只能作废。(文/胡昌平)

另外机场安全检查设备也会造成直接使胶片曝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8 21: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zlj7283 对论坛的支持 !'>zlj7283 赠与大鸟</font> <font color=red><b>3000</b></font>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zlj7283 对论坛的支持 !'>鸟友元以示鼓励</font>
好帖啊!学习in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摄影用光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光线从照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主要三种,即顺光、侧光和逆光。顺光是从照相机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由于光线是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体受光面积大,阴影也比较少,拍摄时测光和曝光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一般也不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但因为在顺光的条件下,被摄体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阴影不易显现,因而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对主体的描写也趋于平淡;侧光是指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体表面的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对于表面被摄体的纹理,质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光线。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体 的轮廓线,又能体现立体感,是摄影用光时较为常用的光线。逆光是指太阳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比较困难一些。逆光能给被摄体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处理适当,能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在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往往会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日间同步均可。
我们知道,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一般来说被摄体的侧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线认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约相当于上午十点和下午二点左右的时间段。因为同样是侧光,高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短,低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长。同样状况的光线一天只有一次,对光的角度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摄影师必须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
另外,光线如果从光质上来区分,还有软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称为“硬光”,一般是指没有云彩或其它物体遮挡的太阳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灯、闪光灯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摄体,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但是对于有些被摄体,如花瓣和人的肌肤等,当明暗反差过大时,反而会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而直接照射的闪光灯往往会在被摄体背后留下一个夸张的黑影,使画面显得过于生硬,缺乏美感,值得注意。散射光是一种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的柔和的光线,也称“软光”,如阴天或被云彩遮挡太阳时的光线便属于散射光线。使用人造光时通过柔光纸透射或是反光板来反射的光线也属于散射光线。因为光线不是直射而是从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摄体的原因,所以阴影很淡,反差较小,影调相对比较柔和。在云彩过厚的阴天,因为光线过渡扩散的缘故,色调和阴影都将显得没有变化,画面效果将显得平淡。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挡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阴天,一般被公认是最佳的“拍照天”。
说到摄影用光,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光和色温的关系。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是光源颜色的一种度量,用约对温标K(开尔文)来表示,通俗来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不同光源的色温值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的太阳光色温较低,在2000-3000K左右,早晨或下午的阳光在4000-5000K左右,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在5500K左右。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为5500K,碘钨灯,摄影钨丝灯一般在3200K左右。在彩色摄影中,彩色胶片有日光型和灯光型两大类。日光型彩色胶片的标定平衡色温为5500K,灯光型彩色胶片的标定平衡色温为3200K。也就是说,日光型彩色胶片必须在色温5500K的光源下使用,才能得到标准的色彩还原,而灯光型彩色胶片则适合于3200K色温的光源下使用。如果用日光型的胶片在色温3200K左右的光源下拍摄,照片就会偏橙红色,如早晚太阳光色温低,用日光型胶片拍摄日出日落时照片往往会偏橙红色的暖色调,其道理也在于此。有一种方法就是,如果用日光型胶片在色温3200K的光源下拍摄时,也可以在镜头前加蓝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升高色温,以求得色彩的正常还原。同样,灯光型彩色胶片也可以通过用琥珀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降低色温后,便能在5500K的光源下使用。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来说,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光源的色温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照片的色彩和色调,更充分地体现创作的主题和画面的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

  摄影者确定了要表现的主题后,摆在面前的首先是如何安排和处理摄影画面的构图问题。所谓摄影构图,就是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通过它把摄影者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这里包括: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处的位置,照片画幅的长宽比例、透视与空间深度的处理、影像清晰与模糊程度的控制、色彩的配置、影调与线条的应用、气氛的渲染……总之,就是处理构成摄影画面总印象的一切造型因素。摄影的这种构图过程,并非在产生作品的最后阶段才完成的,而是从考虑画面时就开始了。
研究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的主题内容,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照片的效果。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表现力。这意味着在考虑摄影画面的构成时,要尽可能注意简化。简化决不是简单化,而是精化,即对各种事物进行最准确、最迅速的分析、判断和取舍,把画幅中不需要的那些因素排除在构图之外;尽量使被摄主体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被摄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协调、统一,不可互相争夺视线;被摄体的形状要处理好……总之,尽量使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鲜明突出,能深深地感染观众。
摄影画面的构图有一些为大多数人公认的一般性的法则,但这些法则有时又不是绝对的,不可以生搬硬套。大家所能接受的一些构图法则,也常常会有例外,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新生的将最终取代陈腐的。由此可见,艺术创作在表现方法上是极其灵活的,它没有既定的公式,也不应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要依靠摄影者根据被摄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和摄影者自己的意图进行灵活处理。摄影者在现场有充分的选择和决断的自由。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摄影画面的构图就可以随心所欲,草率从事。相反,构图的好坏,常会影响到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是否表达得鲜明,它的艺术形式是否有感染力。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布局,以使画面完整、严谨,具有一定的章法。正如一篇好文章,必须主题明确,语言清晰,段落分明,有一定的章法一样。被摄影者框到画面上来的图象,已不再是生活中各自独立的存在,而是赋予它们在画面上各自不同的地位,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为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起着不同的作用。仔细分析一些优秀摄影作品之后,便会发现这样的规律:被摄影者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用来表达内容和结构画面的主要对象,是摄影者最感兴趣的,吸引他举起相机拍摄的对象,我们称它为主体;有的对象是与画面上的主体构成情节,来说明主体内涵的,我们称它为陪体;有的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用以陪衬、烘托主体的,我们将它分为前景和背景;另外,除了这些实体对象外,还有空白部分,它是联系画面上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还有把各个部分有机组织起来时应注意的法则如均衡、多样统一等。以上这些就是画面结构的基本章法。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它们在画面上的地位和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一、主体提纲挈领
主体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结构画面,首先要立主体。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主体既是表达内容的中心,也是结构中心,画面上其他景物的配置都以主体为转移。
一般来说,主体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在画面上是统一在一起的。但是,在一些表现环境气氛为主的画面中,主体作为结构中心的任务更为突出,如盛大的群众场面,景物层次众多的风光画面等,它们以气势和气氛为主,内容上难以分清明显的主次,但要使这样的画面结构不松散,有章法,也要选择一个对象作为结构上的支点,用以呼应全局,提纲挈领,把画面上的景物结成一个整体。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风光照片以某一小桥、亭台为结构中心,有的以船帆或挺拔的树木为结构中心来裁割画面,使它们对前后景物起联系和照应作用。这样的画面,主体在内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为重要,而在结构中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
如何安排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一些外国摄影书刊介绍说,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的四个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角的二分之一处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线条会聚点上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等等,这些说法从形式和视觉习惯上总结了一些规律,有一定道理。比如九宫格的各交点上安排主体,有倚角之势,易于对画面的各部分进行顾盼和照应。而且各交点的位置接近于画幅边缘的黄金分割点,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很少有人将主体安排在正中,因为人是用两眼来观看对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视觉上最薄弱的地区,而且主体在正中,对全局的呼应容易顾此失彼。所以不是特殊要求,一般应避开正中的位置。但是上述的一些说法只是从形式出发,而不是考虑具体内容的要求,是脱离内容来谈形式。事实上,主体的位置并没有什么死板的公式,而是以事物本身的特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转移的。
总之,一幅有内容的画面,不能没有主体,画面失去了主体也就失去了内容,主体表现不明确,内容也会含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二、陪体构成情节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陪体,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
一般在有动作情节的画面上常常是有陪体的。它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神情动作,不致于产生歧意。
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
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的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经营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留下能够说明问题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过全,主体就会削弱。拍摄操作机器的工人一般只需留下机器的主要部位即可,机器全了人物在画面上的面积必然缩小,影响对人物的表现。陪体留舍的这种分寸感,对摄影者的结构能力是一个检验。应做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处理和间接处理之分,陪体不论多或少,全或不全,它是出现在画面上的。另外,还有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面的情况。虽说陪体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是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这一对象虽然没有出现在画面之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众的想象之中。这种情况我们就叫陪体的间接表现。民俗摄影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要考虑观众越来越追求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适当地利用间接表现陪体的手法,会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2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技巧汇集,大家共同学习

三、环境渲染洪托
画面上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烘托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
  1.前景: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面的四周边缘。前景可以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但许多情况下,前景却不起陪体的作用。在一些场面较大、景物层次丰富的画面中,常常是有前景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前景的安排在表现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①一些富有季节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春天的桃花、迎春花作前景,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目前。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潇湘竹、英雄树、雪莲作前景,具有湖、广、天山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常常对主题是有力的烘托。
②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结构画面时,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成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或树,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③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时,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以加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比如一幅表现解放军帮助农民割麦的画面,许多人在割麦,很难分辨哪是军人,哪是老百姓。如果在画面的前景上,有意安排放得整整齐齐的衣帽、水壶,便将军队有组织地来帮助割麦这一事物的特征突出了,加强了视觉的形象语言。又如历史照片《淮海战场的一角》,用一尊大炮作前景,把具有战场气氛的形象放在显著位置上,在视觉上就给人以先声夺人的深刻印象。中层景物是解放军押着一队俘虏走下战场,再远处是弥漫的硝烟,画面上战场气氛很浓。而且这前景的大炮告诉我们,当时国民党的武器是精锐的,但仍然被打败了,这就反衬出了我军攻无不克的坚强意志。拍篮球比赛用球架作前景,拍足球赛用球门作前景,都明显地将这一运动的性质强调出来。利用一些富有特点的广告、标语作前景,突出某种时代特征,这在电影摄影中是常用的。
④设置前景以与后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比如,前景是丰盛的食物摊,摆着面包,挂着香肠,后景是饥饿的儿童望着这些精美的食品,对比之下就把儿童的饥饿形象化了。香港摄影家的一些作品,用破烂不堪的棚子作前景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对比;用衣服破烂的小姐弟作前景,看着远处阳光下穿着华丽衣裳去上学的富家子弟的对比,来表现香港社会贫富不均的阶级矛盾。有一幅反映青年题材的摄影作品,前景是两个穿着入时,提着录音机瞎逛的青年,后景是在公园长凳上专心看书的青年,两者对比,形成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⑤前景的运用还给予观众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感染力。如用门、窗、床或桌子的一角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有利的。
⑥前景的运用还能增加画面的装饰美,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增加了美感,显得生动活泼。如有的通过大型的圆钢管的内壁来拍工人的劳动场面,画面具有圆型的图案;的通过花枝的空隙来拍人物活动,周围就像装饰了一个美丽的花环。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竹篱,曲折变化的回廊,具有图案美的窗框等都可以装饰画面。
⑦前景还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就用山石、栏杆做前景,因色调深,使画面压住了阵角,达到稳定均衡。
⑧近年来,在前景的运用上,人们常常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要求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害主体突出为原则,如果乱得连主体也淹没了,恐怕观众就难以接受了。
以上谈的是前景的几种作用,当然,这是为叙述方便起见分开来谈的,事实上,前景的运用往往是同时起其中的几种作用,一箭数雕。适当运用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词汇”,增加画面的“文采”。但是,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另外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紧密联系和呼应,结成一个整体,帮助表达主题思想。
  2.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想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罗丹曾点明将他的一尊小爱神的雕像放在花园里,让花园作背景来装饰它。法国一位有名大画家的朋友,想送自己的儿子到他那儿学画,朋友谦虚地说:“我的儿子没有什么才能,但可以帮你画画背景。”大画家听了幽默地说:“要是这样,就不是他向我学画,而是我要向他学画,因为我画画到现在,常常最苦恼的就是画不好背景。”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雕塑、绘画艺术家对背景重视的程度。摄影艺术家同样懂得,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往往有这种情形:拍摄一幅作品,主体、陪体、神情、姿态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处理的不好而功亏一篑。
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
①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比如有意地将一些能标志出地方特征的对象保留在画面中,如拉萨的布达拉宫,西安的鼓楼,上海外滩的钟楼等。这样,用不着看标题,就知道事件发生的地方。另外,还要注意抓取具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观众了解画面内容的时代背景。如用立交桥为背景来拍摄北京的事件,让人一看,便联想到这事件可能发生在进入八十年代的北京。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的烟囱作背景,在五十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产蒸蒸日上,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但如果在八十年代拍摄的工厂,仍然以冒烟的烟囱或火车头来作背景,就不会唤起人们的美感,反而使人产生有空气污染的忧虑。
有人拍摄人像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画面上给背景留下足够的面积,选取一些足以产生丰富联想的景物来丰富人物形象的视觉语言,具有说明的象征的意义,有人称之为“环境肖像”。这种背景处理,无疑是象征性的。油画家汤晓铭画白求恩大夫肖像,背景是延安窑洞的土黄色,隐约地看到壁洞里的一盏小油灯。这盏小油灯便很能说明白求恩大夫所处的艰苦环境,没有电,自然也没有一切现代化的设施,但白求恩大夫精神饱满,乐观坚定,更显示出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背景对衬托人物的性格,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摄影艺术同样应重视环境对人物的烘托。
  背景的衬托有正衬、反衬之分,比如,幸福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环境背景,是正衬;饥饿贫穷的儿童处在花花世界的繁华街道上,是反衬。
②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在一般情况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绘画反映生活总是给画面添上些东西,而摄影反映生活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练。贪得无厌是失败之源,精简凝炼是成功之母。
仔细分析过许多摄影作品之后,就会发现许多有经验的摄影者都充分调动各种摄影手段以达到背景的简洁。有的是用仰角度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分明;还有的用逆光,将背景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有的用晨雾将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有的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范围,将不需要的背景景物排除在画面之外;有的用虚焦点柔化背景线条……。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简洁背景的效果。
③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在彩色摄影中要有色调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达·芬奇在《绘画论》中表达了这样一个塑造轮廓形状的法则:“你应当把那暗色的体态配置在淡色的背景上,如果体态是淡色的,那就应该把它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如果体态是有淡有暗的,那就应当把暗色的部分配置在淡色的背景上,而把淡色的部分配置在暗色的背景上。”这里揭示了绘画艺术的一条重要规律,即背景对主体形象的影调对比,是将所要表现的形象奉送于观众眼前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摄影同行中也流传着这样一些处理背景的口诀:“暗的主体衬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衬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体衬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大家在分析一些照片之后,就会相信这是必须遵守的。因为绘画和摄影都是平面造型艺术,如果没有影调或色调上的对比和间隔,主体形象就会和背景溶成一片,丧失被视觉识别的可能性。所以有人把画面影调色调的对比,比作运载手段,有了它,画面形象才会凸出来,送到观众面前。
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练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1-24 17:31 , Processed in 0.0593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