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嵒,公元1682年(一说为1684年)生,1756年逝世, 福建上杭县白沙里华家亭人。原字德嵩,改字秋岳,上杭县属汀州,汀州古名为新罗,故号新罗山人。又有新罗生、白砂山人、东园生、布衣生、新华山人、离垢居士等号,老年自喻“飘篷者”。华嵒出身于纸坊手工家庭,幼年曾入“蒙馆”就读。自幼性格刚介、灵慧。“少年好骑射,意气自飞扬 ”,“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这是他少年诗词中表现的理想和抱负。华嵒少时酷爱绘画,常替人作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画,还在寺堂庙祠画壁画。
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华嵒22岁时,他的家乡重修华氏宗祠,人们主张请华岩给祠堂正厅画四幅壁画。可地方势力却一口反对。对此华嵒郁郁不乐,要离家出走,周游天下,但又不甘心就这么默默出走,于是在临行的前一天夜晚,收拾好行李,趁着月光,翻墙进入祠堂。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挥动画笔,爬在梯子上面画了“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倚马题诗”四幅大壁画。刚画完,天就亮了,华嵒便踏上了茫茫征途,离开了家乡。华嵒离家后,曾游北京,由于卖画受挫折,约1718年,怀着“慕西湖之胜”的心情,南归钱塘,侨居杭州。钻研诗、书、画,广交文坛画苑好友,如魏云山、徐逢吉、厉鹗等。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华嵒住在扬州诗人果堂家里,结识了扬州的其他“怪”,与金农成为知己。1752年,华嵒又从扬州回到钱塘,住在他的旧居解弢馆中。华嵒流存的大部分作品,即是在贫病交迫的晚年创作出来的。
华嵒的花鸟画最负盛名,他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他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在画法上,有着柔和、蕴藉、朴实、闲逸的韵趣。笔墨松秀、古拙。设色妍艳、鲜润。章法空灵、巧妙。这种花鸟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华嵒在人物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他的人物画得意于陈洪绶、王树毂、马和之、自成一种减笔画法。华嵒的山水兼法院体,吴派、董其昌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较简而率真。张庚《国朝画征续录》,秦祖永《桐阴论画》都对他有高度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