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他刚从师范毕业,嘴特馋。
走出山村小学那间又低又矮的教室,他抬头看一会儿天,低头数一数地上的石子,然后便开始想心事,想着想着口水就流出来了,直到一声清脆的童声将他从“梦”中唤醒。
“老师,饭来了。”
其实在山村做教师还是挺幸运的,乡亲们不把他当外人看,家里有了好吃的总不忘请他尝一口,几乎天天是过年的样子。
可是,他总觉得不对口味,想说,又不敢说,只好忍着。
太阳升起来之后,他依旧领着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声音抑扬顿挫,清脆悦耳,透过薄薄的雾气,传得很远。读累了,他让学生静下来做作业,自己慢慢地踱出教室,再抬头看看天,低头瞧瞧地上的石子,稍一留神,他就发现一个红衣女子如小鹿一样躲出自已的目光,逃得悄无声息。
他没想别的,以为自己眼花了。
一天,学生又给他送来了饭菜,可他已经流不出口水来了。掀开蓝子一看,他略微吃了一惊,里面是他不常吃到的饺子,贪婪地咬了一口,香喷喷的,学生还没有走出门,他已经大呼了一声:“好吃。”学生吓了一跳,回头看他,他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是你送的饭。”
学生点了点头,他挥了挥手:“走吧。”
他第一次将学生送来的饭吃了个精光,连汤都喝完了。来山里两个多月了,他从来都没有吃过这样香的菲菜饺子,甚至打个饱嗝他都能体会到一种香味。
那天下午,他讲课的时候特别精神,直到忘了眼前是些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讲得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门外也传来几声清脆的掌声。
他循声觅去,只看到一团红雾。
一个星期之后,学生刚刚放学,他就看到门口放了个篮子,好奇地打开一看,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菲菜饺子。这回他注意到了,这种菲菜非常特别,比城里的菲菜叶子大,吃起来的确非常香,这是山菲菜,不容易找到的。
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发现篮子已经被人提走了,也就没有往心上放,只是有些感动。
他知道,住在这山坳坳里,都是一家人。
此后,每个星期三他都能吃一顿山菲菜饺子,仿佛跟谁约好了似的,他留心观察,却总是找不到那个给他送饺子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
署假到了,他给学生讲完最后一节课便有些伤感地对学生说:“这可能是我给你们讲的最后一节课了,以后来了新老师,大家要听新老师的话。”学生们不知道,他已经收到父母的来信,他们为他在城里找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学生哭了,他也哭了,他流着泪将学生一个一个送回了家。
晨曦初露,他想悄悄地离开这个给他梦想和温情的小山村,推开门一看,门口放着一大捆山菲菜,另外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王飞哥,我几刀(知道)山里的酒(菲)菜再好吃也六(留)不住你,你是读书人,这些酒(菲)菜你拿回去吧,请城里人吃吃(尝尝)。”他回身去找,只找到一声好听的鸟语。
他有些怅然。
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终于看到崖畔畔上站着一个红衣女子,远远的向他挥手,象一朵霞。
雾消失了,崖畔畔上的红衣女子也看不见了,他伸出手抹了一把脸,却不知是露水还是泪水。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他已经人过中年,桃李满天下,生活得快乐而幸福。他住的楼下有个饭店,前不久被一个乡下人承包了,听说经营得很有特色,于是他便去了。
那是一个饺子店,最令顾客满意的,就是菲菜饺子,吃起来满口涌香。
他吃着吃着就到起了那个红衣女子。
吃完饭,他要结帐,服务小姐微笑着告诉他:“先生,不用了,你的帐老板结了。”
他疑惑不解,却见一位红衣少妇朝他点了点头,然后轻轻盈盈地上楼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