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59|回复: 6

新进的壶(井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5 0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450cc,随评。
照片 049.JPG
照片 050.JPG
照片 051.JPG
照片 052.JPG
发表于 2011-5-15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井栏"和"天际"二合为一的味道。流和把确是做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5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5 2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扁壶看着舒服哦,工形不到位,普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7: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合为一"的味道比较浓。将井栏那种比较文雅的流、把用在"天际"那种肥厚的架子上,实在有点吃力不讨好啊。不过,我感觉为了迁就壶身,作者在流的弧度上已作出了适当的协调。不过,壶把嘛....一方面要保留文雅的味道,但另一方面又要协条肥厚的壶身,就似乎比拉牛上树还要艰难。情况相当於将子治石瓢的壶把硬套在满瓢的壶身上去,既想协调得好,但又要坚持原封不动把子治石瓢壶把原有的骨味完全保留下来,这其实无异於自设死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4: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lqh于2011-05-16 07:25发表的:
"二合为一"的味道比较浓。将井栏那种比较文雅的流、把用在"天际"那种肥厚的架子上,实在有点吃力不讨好啊。不过,我感觉为了迁就壶身,作者在流的弧度上已作出了适当的协调。不过,壶把嘛....一方面要保留文雅的味道,但另一方面又要协条肥厚的壶身,就似乎比拉牛上树还要艰难。情况相当於将子治石瓢的壶把硬套在满瓢的壶身上去,既想协调得好,但又要坚持原封不动把子治石瓢壶把原有的骨味完全保留下来,这其实无异於自设死局。
行家,点评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6: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