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品茶,我是外行。
国人没有不喝茶的吧?不用追溯历史也可以断言,大家应该从会喝水就开始喝茶了。
小时候,我有一只猫壶,歪着的乖乖的小脑袋是壶盖,一只扬起的爪子是壶嘴,翘起的尾巴是壶把,很可爱。
那时候喝的茶,我已经回忆不起是什么味。
真正谈得上喝茶,还是回到四川之后。祖父是老茶客,起床后洗漱毕就直奔茶馆喝早茶,而家里备有两样茶:一种是沱茶,很酽很浓的那种;一种是苦丁茶。正是苦丁茶的苦,给我上了关于茶的第一课。后来去海南还专门买了苦丁茶,终因享受不了那份“苦”而作罢。
现在想起来,喝茶的经历,似乎与物质生活的水准同步,喝茶的态度也与当时的心境有关。从一个侧面准确地反映出我的生存状态,也反映着我对生活的品味和理解。
建立自己的小家之后,我随着老帅开始喝花茶,茉莉花茶是主旋律。其间也尝过很多别的,比如斯里兰卡的红茶,印尼的Java tea,不过是插曲而已。
后来听说花茶是末等茶,真正的品茶人是不喝花茶的,于是全家转向喝绿茶。
也就是从这时候,我开始认真关注茶与养生的问题。碧螺春,龙井,乌龙都似乎不对我的胃口,倒是老帅从云南带回的一罐白雪毫,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各种茶轮番PK之后,我最终锁定了铁观音。
对铁观音,我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有了它,其它的茶都不在话下。当时我想,这辈子我可能注定要和铁观音相伴了,不会再有什么茶可以与之争宠。
后来我发现,话说得太早太满。在尝了潽洱之后,我把铁观音扔到了脑后,如此决绝。
于是我联想到,那些山盟海誓的爱情,是不是也与对茶的喜好一样,会事过境迁,旧情不再呢?或者有些怀旧的人,一生只喝一种茶,无怨无悔;而有人一生都在尝试新的变化?
那么我对潽洱的钟爱,又能持续多久?是不是新的替代品种一出现,就将宣示潽洱的终结?
基于以上感悟,对于所喜爱的东西,我再也不会轻易许诺交出宝贵的余生。因为我知道,新的东西,注定会来。
对于潽洱,我说:现在它是我的最爱。
我只能这么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