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抄袭、摘抄、编著、复制等,转贴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今日是农历立秋节气。立秋是吹起收获季节的号角,也是暑气渐退的起点。
秋天之所以多事,除了和大田中作物的成熟有关外,还和很多“文化”有关,秋季对于陶潜一定是秋菊;李渔眼里的秋天可能是秋蟹;而对于贾似道秋天可能是蛰秋;而老百姓立秋之日以“咬秋”吃西瓜来祈福;而对于鸣虫爱好者来说秋天是“秋虫”——蟋蟀。
蟋蟀俗称蛐蛐,又名促织、趋织、寒蛰等。雄虫因其性情猛烈,喜争好斗,叫声清脆悦耳,而得人们的蓄养和训斗。古时也有很多关于蟋蟀的诗词,《诗经》就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由此看来蓄养训斗蟋蟀已在我国流行了千年,入了宫廷朱门,也到过寻常百姓的窗台床下。
玩“秋虫”秋季又可分为三秋:从立秋至白露为早秋,白露至寒露为中秋,寒露至立冬为晚秋。对于玩“秋虫”这三秋中蓄养训斗也要有不同应对和调整。鸣虫友们可以接触到的书籍资料,市面、网上已有很多,在此不再熬述免得落下个抄袭之名,这里我只想谈谈一些自己容易忽略的问题和细节,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所说之处如有不妥欢迎虫友们指导更正相互学习。
早秋阶段:早秋其实尚未真正入秋,气温湿度还是较高。选罐注意利于通风、除湿;食、水保持干净新鲜,注意水浅不要干涸,喂食荤食注意放置时间及时清理;蓄养环境宜静,避免剧烈震动与噪声惊盆及阳光直射;早秋应该多“压”些三尾(雌虫),注意蓄养三尾,照料同样不容忽视!
中秋阶段:中秋的气候是早晚凉午间干热。选罐我喜欢按照气候变化,可以延续早秋用罐或调整壁厚不变稍矮的罐子,这样利于通风也便于晚间保温;食物增加营养注意补充水分;观察虫子状态适时下三尾贴蛉,轮换三尾保证状态;三尾蓄养环境注意罐土湿度。松软适宜,便于接蛉后产卵;晚间气温较低时适当用无味棉布苫挡罐体;根据虫子状态合理试口,及时细致分类归结,记录不混淆。
晚秋阶段:天气转凉多变。选罐注意有利于保温透气;食、水精心准备;适时下蛉不亏不油;温度低时及时采取加温手段。
总结:玩“秋虫”其实不必照搬书籍,从选罐、贴蛉、食水都要根据虫子、气候的情况而定,照搬书本不依据实际情况只会伤虫。用合适罐体的过笼,摆放无间隙以免搬动罐子时压砸虫子,开合过笼上盖时注意别夹住虫须。用合适的“码子”架起罐盖以便通风透气,不选用罐子上盖开有小洞的罐子,虫子会上跳撞到上盖伤虫。喂食荤食后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食物腐败,及时提出清理,对于食、水浅天天清洗,适时蒸煮消毒。很多资料都显示喂食“药水”效果好,如荷叶露、用乳制裁警、牛膝、白术、人参、甘草备等份泡净水喂食,中药红参、首乌、牛膝、旱莲草、甘草各等分,泡水饮虫……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炮制药水不易控制质量,又因误混入或错抓一味药就可酿成大错,所以我选用瓶装矿泉水,也喂食新鲜熟凉豆浆、鲜奶注意喂食时间要短及时提出清理就可以。虫子底板再好,后天蓄养不利也不会出斗顺利。
对于新手,建议您还是上手不要过高要求,循序渐进才得经验。可以这样做:买些喂鸟活食,其中不少蛐蛐将其选出,可以练眼力挑选、细心蓄养、训斗、及时总结经验,花费不多可其中经验乐趣不少。
另外,玩“斗虫”应该摆正心态,不要患得患失。斗蛐蛐往大了说是门文化,往小了说是愉悦你我生活的“调味品”,不要用赌博玷污了这门文化或是你我的乐趣。朋友间情谊是酒越喝越近,赌越赌越远,赢了朋友小数百十块大了万八千是纸币,可背后输的是朋友情谊。挂彩可以,挂顿饭、挂请客喝茶听相声,斗虫交友一举两得。总之斗蛐蛐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愉悦我们身心的工具。
祝愿鸣虫友们斗出乐趣、斗出文化、斗出和谐,今年收到如意虫!同时别忘利用手中的DC、DV记录下美好的影像,与大家分享!
好了不说了,去吃西瓜了,咬秋!接下来“咬”秋!
说些题外话,玩鸣虫是通过一年四季中不同品种鸣虫不同时间上市来调剂的,并达到相接不淡。农历五、六月份螽斯类鸣虫上市,接着铃虫类、蟋蟀上市,进入十月、十一月当年的虫具、一系列份子下市,一直能玩到来年四月,这样一年中都有鸣虫陪伴。鸣虫本来就是一个个不同季节不同种类虫子相互有序衔接起来的整体,分出某类有待审慎。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