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57|回复: 20

朱泥、赵庄小红泥及其制作特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8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泥,我们行内通常是指出产于黄龙山,在嫩泥层之间的一种含铁极高的黄色粘土,由于内含熔剂

性原料偏高,故烧成易烧结玻化,烧成后表面效果滋润光亮,但因其收缩率较大(通常在25%之

上),这给成型制作带来很大不便,朱泥同时也因为烧结度较高,透气性也相应较差。紫砂透气性好

的固有特性较弱,朱泥顾名思义,其颜色鲜艳红亮,特别是经过泡养以后,颜色变得酡红深沉,滋润

晦明,极富亲和力。

  赵庄小红泥,因其原矿处于赵庄(距紫砂村上袁约三里地),而后有人又称为“石黄泥”可能是

因其外形似石,原矿颜色显土黄色(此石黄泥与石黄不是同一概念)。
赵庄小红泥因矿源问题曾一度

言传“灭绝”近年在大规模的采石运动中额外挖掘出了大量的小红泥矿。笔者曾考察黄泥矿现场,它

与含铁较高的石英矿共生,显而易见,赵庄小红泥石英含量极高,以前,曾有人著文说,赵庄小红泥

烧成收缩率极高,显然他是把“石黄泥”和“石黄”搞混了。经过烧成式样,赵庄小红泥烧成收缩率

仅为9~12%,与黄龙山底皂青相仿。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赵庄小红泥。泥质细腻,粘结度,均不错,缺

憾是在成型过程中泥丕失水状态下可塑性变差,喷水后触变性太高。在1180度高温烧成以后,颜色曾

暗红,略带黄色。断面烧结度不完全,颗粒完整,表明透气性较好,因石英含量高,表面颗粒丰满,

透度明显比黄龙山朱泥要高……

  朱泥与赵庄小红泥的主要区别,在颜色上朱泥,原矿朱泥颜色鲜黄细腻,有油脂感。赵庄小红泥

呈土黄色,较为干涩,外形为嫩石状。烧成以后。朱泥红润鲜亮,透度较差,表面因烧成收缩大,时

常有波纹皱,同因烧结度高敲击声音高尖,而赵庄小红泥颜色较暗,略呈黄,但透度较朱泥要好。在

制作时,朱泥可塑性强,粘结度好,易成型,难烧成。赵庄小红泥,相对可塑性较弱,烧成成品率

高。

  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朱泥因其烧成后颜色漂亮深得玩壶人士喜爱,但也应制作烧成,成品率太低

等问题,让生产商一直视为畏途(事实历史上很少有人用纯在的朱泥制作茶壶,许多所谓朱泥品并非

真正意义上的朱泥)。笔者在制作朱泥的实践中,尝试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既可保持朱泥壶的纯

在色泽,有可以克服原先朱泥制品天生的透气性差的局限。办法是用上好朱泥原矿,加20%老紫泥矿

(减少朱泥变形),再加10%红金底板(一种天然紫色泥矿,补充因加入紫泥原矿后的失色)。烧成

后效果,颜色与朱泥几乎没有区别,收缩率却大大降低,,透气性增强,更加有利泡养。隐含在朱泥

包浆下的紫泥颗粒晶莹圆润,把玩性,泥质质感均得到加强。在1180度烧成,熟练工成品率几乎10

0%.

  赵庄小红泥收缩率较小,颗粒饱满,质感丰富。只是颜色较朱泥暗,又略带偏黄,不免成为一种

缺憾。而紫砂制品最大优点是天然原矿所制,倘若加入化工原料势必破坏“未加任何化学料”的天然

属性。,因此若没有特殊要求也就没有必要再参合,笔者应客户要求称作过试验,在赵庄小红泥中增

加一些天然石黄。虽然颜色有些改观,但是没有达到朱泥这种天生的亲和力。成型上却平添了难度。

仅增强可塑性只需多次重复锤炼即可解决。以笔者之见赵庄小红泥既然具备紫砂泥所有质感,透气等

要求,又何须强求其它!

  问题一:段泥就是团泥,取的是谐音。

  问题二:朱泥有很多花哨的名字,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红

芯朱泥等等。这些对朱泥的称谓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些朱泥都是现代对朱泥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

的是纯朱泥加入石黄,有的是加铁红粉,有的是加化学原料,有的在壶表制作效果,而每一种效果就

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区别,但这样很容易让壶友混淆对朱泥的概念,把简单的事情复杂

化。

  如果要把事情简单化,仅仅需要把朱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产于黄龙山的原矿朱泥,不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它泥料进行调配。

(本人推荐这种朱泥,首先是健康,其次是泥料特性明显,较为稳定)

  第二种:老朱泥。老朱泥就是经过一段陈腐时间的朱泥,具有原矿朱泥具有的一切特征,区别仅

仅在于成壶的观感略有不同,而不是泡茶会更醇香。关于陈腐的时间有一个合理的期限,并不是越久

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泥。赵庄小红泥是以前练泥人对产于赵庄的朱泥的一种称谓。其特性和原矿朱

泥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收缩率小于原矿朱泥,因此密度低于原矿朱泥。

  第四种:调配朱泥。把一切花哨名字的朱泥归于此类,等将来对前三种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再来

研究这些有这好听名字的朱泥,这样会简单得多。

  朱泥的盲区:

  1.明清朱泥与现代朱泥的区别

  古代的朱泥与现代的朱泥所开采的矿源是一样的,它们在地壳几千年才形成,因此一百多年前的

朱泥没理由优于现在开采出来的朱泥。明清朱泥优于现代朱泥的仅是它更具有历史意义,经历过岁月

的沧桑。(这个观点有待本人继续考证!)

  2.无朱不皱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和以前的朱泥壶对比,看过明清朱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

站不住脚。

  3.朱泥是红中泛黄

  这个观点有对有错。首先矿源的不同,泥料的陈腐,窑温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就会有区别。

朱泥红中泛黄不一定是真朱泥,没泛黄不一定是假朱泥。因为许多玩家手头没有朱泥的标准器,就算

是有,也不可能每种成色有一把。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就会走入凭空想像的误区,真真假假分不清

楚。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好泥的特征,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蒙蔽。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esgweb.net/Article/Cl ... ha/200707/20608.htm
发表于 2007-8-9 12: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bingbing于2007-08-09 12:02发表的 :
好文章
谢谢啦!有空来小店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1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沈阳老张于2007-08-09 12:47发表的 :
又来学习了!
谢谢您的再次光临!欢迎您来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云遮雨ok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8-9 1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云遮雨ok于2007-08-09 16:13发表的 :
学习了!
谢谢!欢迎您长来壶锦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13: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宜兴人于2007-08-09 13:07发表的 :

谢谢您的再次光临!欢迎您来武汉!
我的姑姑在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14: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沈阳老张于2007-08-10 13:22发表的 :

我的姑姑在武汉
您好!短信已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2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讲得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