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80|回复: 3

鸟的种类及分布(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08: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现在世界上已知的鸟类9000余种,中国有1186种。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在鸟类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关键词 种类分布 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现今已知鸟类约有9000余种,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古鸟亚纲以始祖鸟为代表,见于距今1.45亿年前的晚朱罗纪地层中。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一、 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羽枝不具羽小钩,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是鸵鸟或称非洲鸵鸟。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一般成小群(40~50只)活动,奔跑迅速。一步可达8米,每小时可跑60千米。食植物、浆果、种子及小动物。雌雄异色,雄鸟背翅色黑。鸵鸟繁殖期为一雄多雌,雌鸟把蛋产在一个公共穴内,每穴可容10-30枚。卵乳白色,重约1300g。孵卵期为6周,白天雌鸟有时孵卵,夜间则由雄鸟担任。平胸总目的其他代表还有美洲鸵鸟及澳洲鸵鸟。此外在新西兰还有几维鸟,是仅产在此区有限岛屿上的稀有鸟类。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有鳞片状羽毛,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地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游泳快速。分布仅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分布在南极边缘地区,可深入到内陆数百km处集成千百只大群繁殖。繁殖以后可沿海北上至非洲南部。每产一卵,置于冰上,孵卵期约为56天。孵卵为雄鸟担任。雄鸟将卵置于脚上,并以下腹部的袋状皮褶将脚面覆盖。企鹅繁殖期配对是在南极黑夜季节下进行的,待白昼到来前,卵已产出。当雄鸟孵卵时,雌鸟已经长途跋涉到海边生活,2个月后再返回。雄鸟在此期间全不进食,靠消耗脂肪维持。所以,企鹅是深入南极冰原最远的脊椎动物。企鹅虽步行笨拙,但遇警时可将腹部贴地,双翅快速划雪,后肢快蹬,滑行甚速。
企鹅的主要事物是磷虾、鱼和乌贼等,在极地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转中占重要地位。其所排出的粪便,是极地苔藓、地衣等的主要肥料来源,在土壤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骨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
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
鸊鷉目  仅有鸊鷉科(Podicedidae),共6属22种,我国有2属5种(即小鸊鷉属的小鸊鷉和鸊鷉属的赤颈鸊鷉、凤头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鸊鷉目, 中等大小的游禽,善于潜水。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在水面以植物茎叶为营浮巢。早成性。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
(二)鹱形目 鹱形目的鸟是中、大型海鸟。嘴强大具钩,由很多角质片覆盖;鼻呈管状,故又名管鼻类。两翅长而尖,善于飞行,几乎终日翱翔海上。尾呈凸尾或方尾状。前趾具蹼,後趾甚小或不存在。在远岛的地面或岩崖上营巢。雏鸟为晚成性。所有鹱形目的鸟以鱼、墨鱼、海蜇或其它海生动物为生。
本目共有4科,中国有3科:Procellariidae - 鹱科 ;Diomedeidae - 信天翁科 ;Hydrobatidae - 海燕科 ;Pelecanoididae - 鹈燕科 。常见种有短尾信天翁和黑叉尾海燕。
(三)鸮形目(Strigiformes)其起源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最早的化石是属第三纪古新世的古鸮(Ogygoptygidae 科名)。鸮类中最大的是鵰鸮,长达75 cm,最小的是小鸺鹠,仅长12 cm,比麻雀还小。这类鸟眼睛一般都很大,向前平视,上眼睑能自由活动,瞬膜极发达。眼周的羽毛向四周呈放射状,加上多数有耳羽,这样使它们的头看上去显得比较大。鸮形类羽色很暗淡,混在环境中不易被发现。它们中的少数为夜行性鸟类,飞羽边缘有很细的羽丝,这使得它们和其它鸟类有很大的区别,在飞行时悄然无声。
鸮类是典型的森林鸟类,除雪鸮和姬鸮等极少数外,一般都生活在有大片树林的地方,因此它们在林地生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鸮类以啮齿类动物为食,也有少数食虫和小型鸟类的。
(四)雁形目(Anseriformes)本目的鸟在中文种通常被称为“鸭”或“雁”,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鸭雁类(或雁鸭类)的鸟。本目的鸟都是游禽,在世界分布广泛。体型大小不一,大者如天鹅体长可达1.5米,小者如棉凫体长仅30厘米。 头较大。有的种类具有明显的冠羽,喙多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长颈。翅长而尖,适于长途跋涉,初级飞羽10-11枚,次级飞羽缺第5枚。大多数种类的次级飞羽色彩艳丽,具有抢眼的金属光泽,被称作翼镜。大多数种类的尾巴很短,但也有个别种类具有异乎寻常长的中央尾羽如针尾鸭。绒羽发达。 脚短,多着生于身体的中后部,跗跖前侧覆盖网状磷,三趾向前,有蹼或半蹼相连,一趾向后,较其它三趾为短。 多雄雌异色,部分种类如天鹅雄雌同形同色。
善于游泳,部分种类精于潜水。尾脂腺发达,分泌的油脂通过喙涂布到羽毛上,以达到疏水来保持体态。 食性多样,大部分种类常在繁殖季节以鱼虾,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而在迁徙和越冬时以水草等植物性食物果腹。
隼形目(Falconiformes)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细分起来这一目的猛禽可分为新域鹫、鹭鹰、兀鹰、鹗、隼等五个科。为了便于将脑袋伸进腐烂动物的身体,这类鸟的头羽基本退化或干脆没有。鹗科仅有一种,但除了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兀鹰科中除旧大陆秃鹫外都是些凶猛的捕食者,一般有鹰、鵰、海鵰、鵟\、鸢等。鵰类一般比鹰的个体要大一些,在我国比较易见到是白肩鵰。金鵰我国也有分布,这是种飞行速度极快的鸟,其俯冲时的时速可高达每小时300公里,为飞行速度仅次于尖尾雨燕而居鸟类第二的大型猛禽。隼科的猛禽都是些较小的鸟,它们中的大多数为候鸟。隼科中最小的是菲律宾小隼,比麻雀稍大一点,以食虫为生,也食两栖类和小型爬行动物。
(六)鹤形目(Gruiformes) 除少数种类外,概为涉禽。眼先被羽或裸出;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 2枚短;尾短,有12枚尾羽。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脚趾一般细长,后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高;趾间无蹼,有时具瓣蹼。不具真正的嗉囊,盲肠较发达。现存8亚目12科约189种。其中鹤科(Gruidae)和秧鸡科(Rallidae)为世界性分布,鸨科(Otididae)遍布东半球。其余各科的分布有局限性:秧鹤科、喇叭鹤科( Psophiidae)、日鷉科(Eurypygidae)和叫鹤科(Cariamidae)为新大陆或新热带界的固有科;拟鹑科 (Mesoenatidae)为非洲热带界特产;领鹑科产于大洋洲;日鷉科分布于南半球;鹭鹤科仅产于大洋洲的新喀里多尼亚。
(七)鹃形目(Cuculiformes)鹃形目为中小型攀禽。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大多不自营巢,在其他鸟类巢中产卵。分2亚目:蕉鹃亚目和杜鹃亚目。世界性分布,约有150种。中国仅有杜鹃科。
(八)鹦形目有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多种情侣鹦鹉(love bird)。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是是最大的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6种,全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发表于 2011-6-22 1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