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21|回复: 2

我国著名鸟类学家、东师名人之傅桐生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0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宋榆钧
傅桐生,字茂萓,教授,满族。1901年生于河南开封。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长春市委副主任委员,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桐生自幼好学。由于家境贫寒,1917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公费的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学习十分刻苦,而且酷爱文学和京剧艺术。他博览许多名著,练得一手好字。1922年毕业后,在开封市第一小学任教。这时,傅桐生的表姐夫、我国动物学界先辈、中国动物学会发起人秉志先生,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在美国学习了11年生物学,获得了理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已经两年了,立志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科学。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系。在秉志先生的启迪和影响下,傅桐生对生物科学,尤其是动物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为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3年,他到河南中州大学生物系任助理员,边工作,边学习。1925年,他到南京东南大学秉志先生创办的生物系任助教,后来又在河南大学生物系任助教。
有一年,主讲教师在讲到原生动物之前,让傅桐生准备标本。到哪里去采集呢?又如何培养呢?没人告诉他。于是他先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资料介绍的情况反复琢磨。最后终于采到了讲课所需要的全部标本,他欣喜若狂。后来,他深有体会地说:“这样学得的知识永远不会忘记!”1931年至1933年,他获得了在河南大学生物系学习的机会,这时,他仍然边学习,边工作,兼做河南省博物馆动物部主任,用得来的薪水支付学习费用。不仅如此,这项工作为他的学习和以后的研究工作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广泛地搜集标本和资料,他跑遍河南境地,爬嵩山,越伏牛(山),去信阳,走百泉,同时还到过江西境内,取得很大成效。学习结业后,他在秉志先生创建的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任研究员。1935年,由秉志先生推荐,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资助下,他考上了法国巴黎帝雄大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为了赴法学习,他节衣缩食,请一位法国人做家庭教师,学了两个月法文便通过了。在留学期间,他随导师巴利士教授到法国各地观察鸟类。由于他学习努力,加之赴法前动物学基础打得较牢,所以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深得导师的器重,1936年导师带他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鸟类学术讨论会。他最后以《Oiseau-xduHo-Nan》(河南鸟类)论文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傅桐生热爱祖国。1937年,36岁的傅桐生,没有被外国的金钱及显赫的社会地位所诱惑,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当时正被日本侵略战争的硝烟笼罩的祖国。回国后他先在江西淡水生物实验所任主任,一年后便到河南大学生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49年,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解放了。当时东北被日本强盗掠夺式统治14年,奴化教育14载,接着又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3年摧残,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事业都很落后。百业振兴,教育为本。解放初期的东北急需人才,所以从关内招聘大批教授、讲师。傅桐生为了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惜离开家乡故土,应聘到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生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的生物系系址是伪满洲国的新京医科大学,除残存一些动物和植物标本外,几乎是座空楼。傅先生来到后,满腔热忱地为尽快建设起生物系而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亲自到全国各地去购置仪器、设备和必要的标本。为保证教学质量,他很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与提高:一是耐心地指导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二是积极倡导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或到国内其他院校进修。有时为送一名教师外出学习,他甚至亲自找校长商谈。另外,他本人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由于他学识渊博,教法讲究,课讲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更快更多地培养动物学教学和研究人才,1957年,傅桐生举办了一期脊椎动物学研究班,请前苏联哺乳动物学和鸟类学专家库加金教授讲学。1959年,又办了一个脊椎动物学进修班,培训一批大专院校师资。1962年,他又通过选拔、考试录取了两名国家第一批正式研究生。

选自《东北师范大学报》
发表于 2011-6-22 13: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境贫寒!还能上学念书? 怎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