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99|回复: 60

『原创』浅谈虫具在处理过程中化学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2 15: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抄袭、摘抄、编著、复制等,转贴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近日看到论坛朋友有对叫罐虫具处理问题的疑惑,小弟我今天就谈谈我对虫具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浅见看法与做法,均是个人经验所得拿出与大家分享。如有谬误请朋友指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欢迎大家论坛,相互学习!

一、对于泥制叫罐的处理
     喜欢玩黑白虫的朋友有很多喜欢用泥制的叫罐来蓄养鸣虫的,因为它有着器型美观、出叫的效果好,还可以模拟鸣虫野外的生存条件等优点。个人在挑选叫罐时,喜欢挑选与黑白虫葫芦形式相类似形状的叫罐,因为它们更容易出叫,也会给鸣虫的叫声“拔音”。同一只鸣虫在不同形状的叫罐中鸣叫会有不同的音色感觉,有条件的朋友不妨一试。
  买回的新叫罐应该“去火”,那何谓“去火”呢?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泥制的陶器内部微观结构是多孔的(大家可以把叫罐放入水中时会发现叫罐罐体会剧烈吸水现象),换句话说这些多孔的结构导致了在叫罐烧制过程中会吸附很多的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一旦罐体内的这些物质在蓄养虫鸣的过程中与潮湿的空气结合成酸,会对鸣虫带来呼吸道、消化道及昆虫的外骨骼带来严重的伤害,其中有着显而易见的化学常识:
  SO2(二氧化硫)遇水H2O变为H2SO3(亚硫酸)
  H2SO3进一步氧化为H2SO4(硫酸)
  而NOX遇水会变为HNO3(硝酸)
  那怎样给罐子“去火”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一煮。可以用清水或是茶水(红、绿、花、乌龙茶等)、或是中药水(竹叶、甘草、金银花等)来煮一煮,而所用到的清水是弱碱性的,而茶水或是中药水中多多少少都含有植物碱有利于中和酸性给罐子“去火”,在煮的过程中那些酸酐遇热膨胀从多孔的结构中析出遇水变为酸,无机酸遇碱即被中和,罐子也就完成“去火”的过程了。煮的过程不要过长,水一定要超过罐体,见开煮10~15分钟即可。煮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发生罐子之间的摩擦,否则罐体表面会有摸不掉讨厌的痕迹。捞出务必小心,使用铁器摩擦会留痕迹,捞出后可用清水涮涮后晾干。如一次要煮的罐子太多可以分批煮、重复多次煮。如有需要上色的罐子可以依照深浅略加红茶和儿茶,一次上色不均的可以采用重复多次的方法。


二、砸底的处理
     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对于罐子原底用不用砸底的问题这里不做讨论。砸底也可以用简单的化学常识来说明。
  首先来说说“三合土”的成分,成分为:白灰+细沙+黄土。但对于放生石灰或是熟石灰有不同的意见,其实两种物质的最终“状态”是殊途同归的。我个人喜欢用生石灰,黄土喜欢用胶泥干后砸碎掺入。不论用生、熟石灰他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来看变化的过程:
  CaO(生石灰)遇水变为Ca(OH)2(熟石灰)同时会放出热量(每消化1Kg生石灰,可放热约1160J,放出的热量可以消灭“三合土”中的菌类,这就是我喜欢用生石灰的原因),熟石灰遇空气中CO2(二氧化碳)会渐渐变为坚硬的CaCO3(碳酸钙),这时“三合土”砸的底就完成硬化板结的效果。不论是掺入生石灰或是熟石灰最终的物质目的是相同的,所以说是殊途同归。而“三合土”加入细沙和泥土是为了增加砸后的罐底底吸水性、透气性和坚固程度的作用。
  砸底用的“三合土”现用现配制,用喷壶喷湿“三合土”,含水量应以抓起来成团松手即散为好,砸底的工具可以使用汽车上的“气门顶杆”,砸时可以预先准备好比罐子口小的厚圆纸片垫着砸实,这样会减少砸实的印迹。
  砸完底的叫罐不要马上养虫,因为还没有“养底”,何为“养底”呢?个人认为就是让“三合土”底完成上述的化学变化,一方面是为了硬化板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中和“三合土”中的碱性,促使CaO(生石灰,强碱性)向Ca(OH)2(熟石灰,弱碱性)到CaCO3(碳酸钙,中性)的转变。那怎样“养底”呢?个人喜欢用毛笔沾着茶水(红、绿、花茶均可)采取少量多次干后重复的方法去刷砸好的底(如喜欢深颜色可以略加儿茶)。直到罐内无反碱、无异味,就可以养虫了。


最后,与大家讨论葫芦自然上色过程。
     斗胆浅浅的谈谈葫芦颜色变化的因素,多是不成熟的希望大家见谅,也希望有研究的朋友们指正补充。
  葫芦自采摘、打皮、晾干到玩家手中整理装配、装虫把玩一系列过程中,葫芦的颜色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外界因素的作用,使得葫芦从采摘打皮时的淡绿色到上市时的淡黄色一直到若干年后玩家手中的深黄、紫润,这颜色不断的变化应该是不同时期葫芦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引起的。这些“色素”应该有:叶绿素、叶黄素、叶红素等。三种物质分别影响这葫芦的不同阶段,例如叶绿素影响这葫芦在挂藤期和采摘打皮期体现的颜色;而叶黄素则是在叶绿素分解消退后对这时期内葫芦颜色起到影响的因素;叶红素相对的比较稳定转化的速度稍慢所以葫芦自然达到紫、润的时间就比较慢了。叶绿素极不稳定,而很多外界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快它们的分解转化,如图:
  
  叶绿素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会从叶绿素的卜啉环上脱去叶绿醇和Mg,形成脱镁叶绿酸,接着卜啉环被氧化酶作用下打开,生成红色叶绿素分解产物,这个过程也可能就是葫芦颜色变化的一类因素吧。影响叶绿素分解转化的因素有:紫外线、温度、PH值、盐类等等。

  泛泛的说了一些,有些不是很成熟,希望大家见谅!也希望做研究的朋友多多指正,小弟先谢过了!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那就最好了,欢迎大家讨论,相互学习!






    题外话:最近有虫友在Q Q上问我,虫子的食物类如豆食、碾碎的红萝卜等保存是个问题。其实保存很简单,我说说我的做法,朋友们一次做出的虫食可以摸入用完的药品铝塑板中,药板提前烫一下。然后用保鲜膜打好后冷冻即可。以后用时只要像挤出胶囊一样方便,避免了刀切或者整个化了再喂的烦恼。需要注意的是药板一定要洗刷干净烫过再用;一次做的食不要过多,以免变质影响鸣虫的健康。
叶绿素.jpg
发表于 2007-10-12 15: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12 16: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加5000分.希望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强的经验知识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