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8-18 0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5楼羽殇于2006-08-18 07:07发表的“”:
呵呵 好一个方便出下流!枉你鹿子还是前斑竹 羽殇先生,您这么说我就有点糊涂了,我不知道讲方便出下流和是不是前版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不知道这么说有什么错。而且方便出下流这话我在以前管理版面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的提到,本来这是句老话,开始大约是源自佛教禅宗的,意思是说:人都有些攀缘心和惰性,佛学的经卷浩繁,道理精微,如果一定要深入研究三藏十二部,那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读尽,佛法慈悲,于是给人一个简单便捷的思路,也就是“方便法门”,让人省点事,直接去体证佛学境界,可有些人福报不够,把这些方便的法门当成实有,进而认为这些简单的东西就是佛学的精义本身,从而将佛学的理论庸俗化,堕入下流凡道,抛弃了真正的佛学精神……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
因此我可以对您的意见进行分析,大约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是你原先不懂这句话的含义,而单从字面上去看,什么方便也好,下流也好,以为我是在骂你,进而引起你的不悦……这没关系,刚才我已经把意思阐述过了,说开了就没什么了。
第二种可能性是这话的含义你也明白,但看着我这么说就感觉不爽,那就得深入论证一下,不但佛学如此,养鸟也是如此,时代在变化,我们现在人养鸟的条件,与古代的人大不一样,以前的先辈养靛者,大多数不是专门的把势,也是非常有空闲的人,他们积累下一些传统的养法,适合于他们的操作,而我们当今社会,大多数朋友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单纯按照传统的手法去做,鸟不离身食不离手?那还不得累死?所以随着时代的前进,鸟还不能不养,那么经过与我们相近的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一种饲养方法,那与过去是肯定不完全一样的,举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是饲料问题,以前的人有时间天天陪着鸟,所以用豆面和蛋黄一搅和就是靛颏食,其他的牛羊肉什么的,随时切点蘸粉给鸟吃了就完了,而现在我们没那闲工夫,所以都把荤的也做成粉,兑到粉料里,而且现在我们用的配方用起来也挺不错的,这就是在靛颏饲养与社会生活的磨合调整相适应的成果。二例就这帖子谈谈架子问题,架子以往传统中的确不是养鸟的工具,这点想必你也知道,但还是个时间问题,以前比较空闲的时候,直接把鸟塞笼子里慢慢养、慢慢盘,鸟自然伏笼,这方法虽慢,但效果稳定,是个功夫的积累,如一些玩意儿的自然抚摩后包上浆一样,而现在用架子,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去盘鸟,甚至通过绳索的帮助,迅速把鸟压服,从而达到稳鸟的效果,这如同通过一些手法,快速让古物器上浆一样。如果调理的好,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也容易出下流,有的人不谙集中时间盘鸟的道理,单纯的以为上架绑段时间鸟就老实,结果一栓就不管了,也不去不逗鸟,回笼子后返生的也不在少数),也是时代进步与养鸟手法发展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举了这两例?我们可以看出,这都是养靛与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了靛颏饲养的手法。当然这是大方向,如果在这大趋势下能把新的手法进一步充实完善,这就是精益求精了。这里我还可以说个事,比如靛颏平时饲养下的笼具问题,养笼在过去有,但与玩笼也差不了多少,现在人明白养笼道理的,做了调整,比如用大铁笼,效果不错,但也不是没弊病,所以论坛上唐山的一些朋友,换成定制的竹笼,并根据靛颏的习性,做了许多合理的设计,这是什么?我感觉这就是精益求精。你的明白的干活?
再回过来说我,我虽然对传统的那一套饲养和管理有过系统的学习,但如果鸟在我手,我也肯定不会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去做,我没那工夫。论坛上有人曾经问我如何养靛,我说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平时多想想鸟在野外如何生活,然后尽量予以满足和模拟,实在做不到的,适当参考传统的手法,并适当借鉴现代生物学的分析,做出些调整。非传统非现代,不即不离而已。当然说起来简单,在饲养的过程中,反复观察鸟的举止,分析饲料、手法的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那是很辛苦的事了,不过虽然有点麻烦,但这也是精益求精的我感觉,毕竟嘛,靛颏是很难伺候的鸟,养靛颏就别怕麻烦,这是每个正经玩靛颏的朋友都明白的道理,当然你坚持要说靛颏吗,不就那么回事,有什么麻烦的?那留给大家评论,我不跟你争辩。
第三种可能性……据说你也是山东人,那好,山东之人说话都很实在,你也不用和我兜圈子说什么“对事不对人”之类的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话。我觉得你就是在对人,别拿冠冕堂皇的话来糊弄我,本来我们之间没打过什么交道,你对我的龃龉,开始大约成于我封掉一个宣传做假鸟的人的IP,你当时批评我有点草率,这是我们接触的开始,开始我感觉应当和你解释一下,结果由于忙一点,耽误了,后来我渐渐感觉你好象也不是个很理性的人,而且江湖气相当重,喜欢和一些人哥们弟兄的相称,搅合的特亲热,给我感觉不持重,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作风,所以也就没再和你有什么沟通,你交你的朋友我谈我的鸟,好象这样也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不过最近因为我写了点东西,估计是触动了你的朋友圈子的某些神经,你就开始跟我不算完了,不时的说上两句,而且还挺重视修辞,说的比较平淡,而且尽量表现的好象非常理智,其实给我感觉你就是为了怕说粗话掉价,在强压怒火故作镇静……想说点啥就说吧,快别这样了,我看着都累。这一点你还不如贝司手,他虽然偏激点,但毕竟也带了几分率真,虽然我驳了他几句,但现在回头想想这小哥们倒也挺可爱的,呵呵……我这人就这样,要是想说些正经的东西,我也会一本正经的说,而且非常认真的说,想理论几句,那也会有啥说啥,不会跟你一样装斯文,所以,现在对第三种可能性做个总结,假如这一说成立的话,那您真是石马万一……这就是我实在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