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第一个原创贴就是讲吃的,谁让咱是一俗人,何况就要过年了]
孔老夫子“食不厌精”的话仿佛就是指这个时候,过春节的时候。
当鸡鸭鱼肉属大路货,生猛海鲜也了无创意时,吃什么,就成了莎士比亚剧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个问题。当然,对这种喜剧性的问题各有招法应对,我感觉,能嚼出人间烟火味的,还是熏肉。
别看这种像历史一样古老的食品很下里巴人,里面可熏制浸煲着古人的智慧。遥想史前人类狩猎,某次获得了较多的猎物,一时食用不完,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那些剩余的生肉腐烂发臭。可能这餐吃的过饱,偶有几束因烟熏火燎而焦黄红黑的肉食,当时无人问津而能留到第二天。在他们肚子又饿了时,却发现:这种熏烧了的肉不但味美,并易保存。
今天的熏肉贮存着大多的饮食记忆,时代不一,地域有别,不同的人,不同的佐料,不同的腌渍炮制,虽然风格各异,但一个“熏”字万变不离其中。据说熏肉用柏木锯沫熏制最为正宗,其柏木香入味后,能让熏肉长期存放。其实简便的是用稻谷壳熏烟,这种原料方便好找,能让肉中洇出一般淡淡的谷香,令人想起起乡间外婆厨房里柴禾燃起的炊烟,想起那屋檐下与冰凌挂在一起的留着过年的串串腊味。
制作得法的熏肉色泽紫红,晶莹透亮,瘦不塞牙,肥不腻口。在我们习惯接受电饭煲、电磁灶、微波炉里出来的“速食”的时候,节日里不妨返璞归真,品尝一下熏肉,细细嚼出“年”的味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