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书法初师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世南,后又仿《黄庭经》钟繇。以行楷称名一代。又以善画名,画山水少学黄公望,中年师法董源、巨然。后集宋、元诸家之长。五十后自成一派即后人所谓“松江派”。与邢侗、米万钟、张端图并称“晚明四家”。有南董北米之称。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容台集》、《容台别集》,刻有《戏鸿堂帖》。
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
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