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只远古之手,将漫漫流泻的时光拽出,捋出太阳的七彩织为一条长长的纽带,串起365个日子,串起春夏秋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隽刻下的十二个标记。又把这纽带挽成一个结,成为像白日黑夜一样周而复始的圆环——年轮。承载着华夏文明,跨越多少历史烟云,追随碾转着地球的足迹,循环往复,无有终止。这条纽带上的系结,就成了日子里最大的节。又称大年。
年的那头,是那久远的渔猎时代的丛林小憩,是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长长的懒腰。是先人顺应生存法则的智慧之道,纽带联系着天地、神明、万物与人。祭拜天地神明,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挚爱,是人类环保意识的原始显呈。是祖先用如同宗教仪式般的程序将这意识格律化,才推进演化了现代更为丰富的年文化。
我们或许会忘记亲人甚至忙到忘记自己的生日,但不会忘记过年。年的纽带联结你、我、他,联结着每一个家庭,联结着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类,过年是炎黄子孙的“集体生日”。年,流淌在延绵不息的血脉里,深植在一代又一代的基因中,如同生命的时段律动。个人贫穷也罢,富有也罢,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观怪有外电惊叹:春运,是一年一度的现代人类“大迁徒”。可能他们心底更惊叹的,是年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