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壶赏壶用壶,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说收藏,论陶冶,讲实用,出发点不一;求多,全,精,专,深,大,小,各人收集风格有别。 紫砂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有足够的内涵来满足这许多不同类的要求。
紫砂壶,形制为器,本质上需在使用的动态中展示它优美的一面。 若要上升到以静态艺术来审视,对成品的要求是很高的。严格来说,就算是最高明的陶手,一生中能堪当艺术品的成品,也不会太多,属于必然中的偶然。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动态美和静态美
紫砂壶,对静态和动态之美的要求,有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判断壶之优劣的五个元素“泥,型,工,款,功”,基本上是一致的。 然而,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拿捏分寸的度也不尽相同。
静态之美,讲究的是个势字, 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气势,但蓄势待发,引而不发,以呼唤起知音内心深处的共鸣。倘若蕴势交错而变化无方有序,则神韵自现。 静态美的基础所讲究的点,线,画,起落转折,抑扬顿挫,都是为了酝酿出这个势的伏笔。
动态之美,讲究的是型质。壶之用,器型大小相宜,色调相衬,配合含蓄而高雅的质感,未动已盎然;品茗时,运壶轨迹如行云流水,适当的调整手法以适壶,间歇不经意的感受壶体受茶后散发出的质光。此时,观察细节,则有如用放大镜审视美女的脸庞毛孔那么扫兴了。如若有不顺,堵塞,泄漏等情形出现;是时,是否能心不烦,气不躁的把它给理顺,是这动态之美的关键所在了。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泥料
优质紫砂壶泥料,需看成品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声音要铿锵悦耳。 综合效果为:“色不艳,质不腻”。
“色不艳,质不腻”,看似简单,但里头涵盖了从选矿,练泥,陈腐,制陶,烧窑等过程。古人云:“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尔”。关键在个“砂”字,含砂量不足的泥,吃不了窑火,胎骨不坚,败相生矣。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优质紫砂矿源逐渐衰竭,矿土泥盛砂衰,“紫玉金砂”亦逐渐远去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老厂的发展史,亦是一部紫砂矿史的辛酸泪。
人说相由心生,壶亦不例外,泥质优,吃火足的壶,品相坚润,神采超脱;发茶功效,观感手感,无不具优。但紫砂之质如玉,它是含蓄内敛的,优质紫砂,骤看有时不易察觉它好在哪里,相处下来,慢慢就会有所体会。然而,它虽含蓄,却一点都不怯场,好玉好紫砂不怕对比,是优是劣,逐一视之审之,再并排一放,高下立分。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器形
论形制, 紫砂壶素有“方非一世,圆不一相”之誉, 古人称誉紫砂壶曰:“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直跻商彝周鼎而无愧色。” 这样辽阔的范围,高度,使紫砂形制能配合不同的使用状态,形成不同的风格。古拙,大度,清秀或趣味,配合茶道中的柔中带刚,淡中品味, 理趣相映的意境,构成了一幅幅的动态之画。
形制有规矩,然中规中距非良相,有病入药,方成上品。茶道崇尚古礼,宁简勿奢,舍泰以存礼。在形制方面,方便实用不是唯一的追求,设计上为了突出某种优点而产生的“缺陷”, 如独孔,壶盖虚位等,需要通过一定的使用手法来平衡。这功夫是需考究的,但可磨练心性,有涤烦洗尘的功效。壶之形制,套句俗话说,应简约而不简单。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功能性
功能美,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从操作的实用性,发茶助茶性,到形制泥料质感的赏心悦目, 都可归纳成为它的功用。
操作的实用性:老厂壶因壶型采用产品设计方式定稿上线,大体操作功能顺畅可得到保障。 但一次烧窑的制作流程,大窑火功的历炼,有时会造成局部细节问题。一般有这样的问题时,稍微手工通一通,磨一磨,就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早期老茶客们玩壶的内容之一。没有这样的制作流程,窑火,就不可能会有那样的质感和功效;“紫玉金砂”的美称,是靠这样的传统制法赢来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物有本末,只能保本舍末了。
发茶助茶性:用壶赏壶的人,大多看过这两句名言:“茶壶以砂者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茗壶莫妙于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耶?非耶?精于茶道并用过老厂壶的老茶客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妙处,发出会心的一笑。
优质紫砂泡茶有三个特点:
1) 厚度 - 茶汤水混和度非常理想,厚度佳,滋味足
2) 韵味 - 一般就算好茶,要泡出韵味,置茶量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优质紫砂泡茶,可以用较少的置茶量达到这个临界点,且韵味更悠远持久。过此以往,则浓淡各有各的风味。
3) 个性特征 - 泥料特征明显。段泥,红泥,紫泥,不同的泥料,烧结度不同,发茶个性鲜明。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工手
点,线,画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代清楚,不能含糊。 并且要求大体线条和谐,分量要匀称。
老厂科班出身的陶手,确保了基本元素制作的专业性。然因批量生产,细节方面的处理,各个陶手所下的功夫不太一致,也不太可能做得太精细。 从静态艺术的观点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缺憾。然而,从动态艺术来说,这却是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印款
作者印章,镌刻,题词内容,应用得当,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老厂壶的款,不一定有多精致,但耐看;亦有看起来土土的,但土得不令人生厌。
也说老厂紫砂壶之用——判断优劣紫砂壶
一般对茶品有一定品鉴能力的老茶客,判断优质紫砂时有个可靠的方法,就是用它来泡自己常喝的茶。 用两把同类泥料的壶泡同一个茶,质优者会明显的好,如要有更客观的判断,可以用盲测的方式来检验。 紫砂的发茶性,是本质上的东西,没法仿的。
紫砂壶之用,在理亦在趣,如能理趣两相忘,茶道在其中矣。
理者,品茗之用也;趣者,远可观,近可玩,触之生情,乐在其中矣。
理者可大,趣者可久,可大则可荐而广为之用,可久则相伴能颐养心灵,相得影彰。
论风格式样,有古朴,典重,巧妍,秀丽,肉感等,文学式的表达,可参考古人说的:“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
用壶,茶客按性情挑出自己喜好的风格,方能适性生情,在使用过程中,赋予它灵气。不同的使用手法和习惯,泡不同的茶,出来的气质不一。 壶如其人,说的不止是制壶的人。
由于历史背景缘故,老厂造就了堪当上品的商品壶。上乘的泥料,专研的图构形制;科班出身的陶手,点线画,规矩成方圆,大处不含糊,小处不求尽善。或曰:“上品壶应得优质泥而制七分,两分以待养功,一分留白”。两者不期而遇,幸哉。
壶之用,若论质型工,曰:巧穷毫发必伤神失韵,精功巧妍登堂不入殿,风格高古雅俗不共赏,浑朴精致方可入民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