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3-12 2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蕙小史》补遗--(续八十七大富贵.郑同荷)
作者:牟安祥
67,荷瓣“大富贵”
《兰蕙小史》:“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三瓣长八分阔七分,收根极细,紧边质厚如钱,短圆捧心,大刘海舌,红如元宝式,肩平干长,色净绿。倪敬之购归杭州,赠九峰阁。”留一帧黑白照,四周题字为:“大富贵 团荷。新种。前清光绪己酉年出上海花窖中。三瓣圆短而厚,边极紧,蒲扇捧心,舌大红鲜,花光净绿,外苞衣全紫红色,奇种也。草八、九筒,倪敬之购得只半,归以相赠。余草为双林郑同梅君所得。丁已春日,余处复一花,因摄影并识其由来云。淳白珍玩。”
68,荷瓣“郑同荷”
《兰蕙小史》:“双林郑同梅植。形式与大富贵仿佛,惟有时开落肩,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并存之以质高明。”无图。
《兰蕙小史》中虽然将“大富贵”与“郑同荷”单列了出来,但仍然认为是一块草分为两处;“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所以我便将其放置一处,一并介绍。
“大富贵”与“郑同荷”是否是一块草?这还需要从源头说起。
《兰蕙小史》说“大富贵”是“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以外,在黑白照四周题字却是“前清光绪己酉年出上海花窖中”。光绪己酉年是光绪末的后一年,也是宣统元年,是指的1909年或是前一年。此兰从上海花窖选出后即以命名“团荷”,这在《续兰蕙同心录》中有载:“郑同荷,出上海,初名团荷,双林郑同梅先生以昂价购得,始名郑同荷。民国丁已年王章友由双林获得一盆,分售与杭州九峰阁主及吾虞严寅庭先生。九峰阁主复名之曰大富贵。”按此所记,吴恩元所得的草应来之郑同梅,“王章友由双林(郑同梅)获得一盆”后又分为两块,一块通过“倪敬之购归杭州,赠九峰阁”;另一块分售与上虞严寅庭。时间是民国丁已年,即1917年。据《兰苑记事》载:“当初有一块落山荷形草,一分为二,一为双林郑同梅所得,一为余姚王叔平得。”这个记载可能有误,但此中记载王叔平也得到此草。这就出现了现今兰著上说的“郑同梅起名为郑同荷;王叔平命名为大富贵”的事了。前面己经说了,此草“上海花窖出”时己经命名“团荷”;郑同梅在1909年--1917年之间以“昂价购得”后又命名“郑同荷”;吴恩元于1917年得到此草“后复名之曰”“大富贵”。而王叔平得到此草的时间应在1917年之后,而且他尊重了以上的命名,王叔平在《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说“品名:郑同荷,别名:大富贵、团荷”。“原产地及发现人:湖州双林,郑氏。”王叔平所得到的草很有可能来之上虞严寅庭之手,即王章友分售与上虞严寅庭的草。至于转售还是分种,现在己是搞不清楚了。]
《兰蕙趣闻》中说:郑同梅去湖州冯姓兰友家赏兰,在一条巷子里碰到从西沼溪安吉山里来卖兰的老汉,他以“五块龙洋”将一担山兰全部买下,将此兰选出分成两块栽下。花开后,兰友们起名“大富贵”。三年后,王叔平来郑家赏兰,郑同梅将其中一盆赠送给王叔平,王叔平据其花的形象特征遂起了个“团荷”新名。后来郑同梅作古,王叔平为了记念这位挚友又将此兰更名“郑同荷”。书中的故事十分感人,然而,毕竟是一段美好的“故事”,无法作为兰艺的史实。
兰著中认为“郑同荷”(同荷)是“大富贵”、“团荷”或单记“郑同荷”的有《五十年艺兰经验谈》、《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兰苑记事》、《江浙兰蕙》、吴应祥1992年的《中国兰花》、《春兰谱》、《中国兰艺三百问》、《中国兰与洋兰》、诸友仁《兰花》、沈渊如父子《兰花》、《乃安居艺兰笔谭》、李志亭《养兰》、《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中国兰花名品档案春兰》、姚毓平、徐碧玉《兰花》、《兰蕙宝鉴》、《兰蕙小史新版》、日本《兰华谱》等等等等。即使是《兰蕙小史》也认为“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
将其分成两个品种的有《绍兴兰文化》和《兰花赏培600问》。《兰花赏培600问》中说“郑同荷”与“大富贵”是同物异名吗?“不是。它们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品种。久负盛名的权威兰花专家吴应祥先生,已分别在1995年2月出版的《国兰拾粹》和1998年11月出版的《兰花》两书中作了介绍。”又说“查阅自此兰发现后的4年许,浙江人士吴恩元在其《兰蕙小史》中说:‘双林郑同梅植的,形式与大富贵仿佛,惟有时开落肩花......,姑并存之,以质高明’。此说肯定了两个品种的存在。”此中有三点值得推敲,其一,《兰蕙小史》成书时间是1923年,“郑同荷”发现的时间是1909年或是前一年,这其间至少也是13年或者14年,怎能是4年呢?其二,文中引用《兰蕙小史》的话,为什么“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的关健之处用“......”这六个点给代替了呢?这样引用吴恩元想必也不会同意的;其三,《兰蕙小史》中确实有“并存之,以质高明”的话,说明了吴恩元没有最后认定而已,怎么能成了“此说肯定了两个品种的存在”这样的结论呢?《兰花赏培600问》将“郑同荷”与“大富贵”叶、花、形、色列了十六项不同之处进行对照。
那么,大富贵与郑同荷是否有差异呢?一般认为大富贵比郑同荷叶片阔大一些,大富贵平肩,花梗略高,苞衣水红色,花色淡绿略有黄色;郑同荷稍落肩,花梗略短,苞衣赤紫色,花色翠绿。至于同物异名还是异物异名,我个人更倾向于同物异名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富贵与郑同荷源于一块草,正如吴恩元所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艺兰的实践早己证实,兰花的遗传基因具有某种不稳定性,或者说遗传基因密码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兰科植物之所以能千变万化的原因所在。叶艺草的变化最为明显,这需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与兰花的开品是有所区别的,异地栽培、栽培方法、客观条件等都能促使兰花的某些方面的微妙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常常仅限于很小的量变的过程,而不能达到质的变化。据说国内近些年选育出的春兰“同荷素”,就是郑同荷的芽变。这就是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正格赤壳大荷花素,正是我们几代艺兰人的追求,当然可以命名为新的品种。即使如此,放任管理,这个“正格赤壳大荷花素”也会跑回郑同荷里去。所以说“大富贵”与“郑同荷”之间的微妙差异,是应当得到理解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郑同荷”与“大富贵”是同源也好,异源也罢,它们目前的商品价格却相差悬殊,“郑同荷”的苗价要超过“大富贵”十倍或更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知道,此草从上海花窖选出后,命名为“团荷”,郑同梅高价购去后命名“郑同荷”,此草分售到吴恩元手里以后命名“大富贵”。正是吴恩元手里这块草东渡日本,《江浙兰蕙》中说:“后被日本兰界引种,故日本只有‘大富贵’这一名称。”情况确也如此,近些年返销的“大富贵”大量涌入国内,量的增加导致价格的平稳,再加上很多兰人对返销草的不感兴趣。而郑同梅手中的“郑同荷”在国内流传下来,由于国内多年动乱,且又是传统的养法,“郑同荷”存世量实在有限,一方面是“郑同荷”出身的迷离;另一方面又是传统草,其价位便高了起来。虽然有些离谱,这种现实也是无奈之事。
也该谈谈“郑同荷”(同荷)又名“大富贵”、“团荷”的兰品情况了:
叶长20--25cm,见过最长30cm,宽1.5cm左右,边叶呈船形,斜立与斜垂叶姿,叶尖钝收,叶端起兜具承露形,叶面较平坦,有行龙,叶缘细齿不明显,叶色翠绿有光泽,叶质厚,短壮苗叶柄较粗,甲壳短圆紧抱叶柄,新芽紫红色。其草型为标准的荷瓣花草型,成为人们选择荷瓣花的依据。花苞紫红缀深紫筋麻,层层马蹄壳,铺满紫砂晕,俗称荷花形彩壳,花苞圆整,花蕊俗称木鱼槌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圆,有“八分长兮四分宽”之称,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内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状,侧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质翠绿糯润,外三瓣中偶有红线,蚌壳捧(古谱称其桂圆捧,也有人称其为短圆捧)光洁圆润,捧内侧有紫红线,大刘海舌,舌面红斑艳丽。花形华贵,花品端正,为春兰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种。受到艺兰之人广泛的热爱,《兰苑记事》上曾有一例,讲的是“专嗜郑同和的王老太太”,她以莳养“同荷”而闻名兰界。她认为,“郑同荷”叶短而阔,花瓣厚而圆,色绿,花形俏丽,有福相,且清幽香馥,故喜爱之。竞繁殖二十余盆。
目前“大富贵”已出现爪艺、大履轮艺叶艺品;出素心品,称之“玉涛”。假借
“大富贵”名称的也有,“水仙大富贵”、“素心大富贵”等等。在“宜春仙”中我们曾谈到了《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与《佚名兰蕙图谱》中有“大富贵”一品,其实都是指的“水仙大富贵”,是不同于“郑同荷”这个“大富贵”。“大富贵”壮苗之草可开一葶双花,培育得当花葶也拔得很高。但由于叶质很厚,叶被易出现黑斑病,在管理上应注意湿度不要过大。
此双花的彩照取自电脑资料库里,己记不得取之哪里。且贴出与兰友们共享。
时间:2003-1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