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7 16: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康熙青花的造型及胎釉特征 造型 - 康熙青花的造型是十分独特的,早期的器型仍然延续明末的遗风,中期以后造型变化之大,品种之多,为历史之最,没有哪能一个时代的官窑能生产如此多的器型品种。成型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新的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多达数百种。器型之大者可超过1米,宏伟神奇;器型之小者,小如栗子,玲珑秀气。总体可分成琢器和圆器两大类。 琢器:一般指瓷器中立体造型的器物,需要工匠熟练的拉坯技巧。景德镇自古以来琢器与圆器就是分工明确的两大行业。琢者有琢磨修整的意思,要技巧灵活,富于变化,能根据需要对坯体进行方,圆、扁、折的修整处理,以生产立体的陈设瓷、祭祀为主,一般包括瓶、炉、壶、罐、尊、笔筒、香熏、缸、盒、攒盘、雕像、高足杯等,每一品种的式样,少则十几种,多则三四十种。 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对文献上所罗列的各种名称的器物,描绘出了准确翔实的线形图,使我们从标准的图形线条中了解到各种器型的具体样式,书中仅瓶类就列出63种,尚不包括每一种瓶式的不同演变形式,如棒槌瓶,就有方棒槌、圆棒槌、软棒槌、硬棒槌之分;梅瓶也有丰肩、削肩、平肩、溜肩之别。康熙朝琢器造型的变化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圆器:一般指扁矮的器物,样式单一,只有圈足和器壁,不需要太多变化。器类主要有盘、碗、盅、碟等日常生活用品。 康熙青花所有器类的最大特点是制坯技巧的精细和纯熟。做工极为精细,大到1米多高的胎体,厚重的凤尾尊,小到不及5厘米的薄胎十二月花杯,都烧制得相当规矩,极少有歪塌变形现象。康熙时即使很大的器物也可以用轱辘一次拉成,许多高达70余厘米的凤尾尊,在外撇口部的内壁上,我们可以看到坯体快速旋转的痕迹,多在肩部与腹部衔接一次,而粘接后里外又修饰得十分平光,基本看不了出接痕。说明此时泥料的韧性和拉坯的技巧比明代有很大提高。许多尊、花觚、观音瓶等器物的底足在近底边的外围都向内镟进一周,形成"二层台"状圈足。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表现在大件器物上,十多厘米的小瓶圈足上也从外向内镟修一刀,应当说这种器足的处理方法具有康熙独有的时代特色。 康熙青花笔筒的造型也很独特,有直上直下的直筒形、口足略外撇的瘦腰式、竹节式等,最大的高32厘米口径26.5厘米,最小的高12厘米,口径仅有6厘米。口底相等的直筒形最多,一般釉底带涩圈,底中部控足凹进,口径多在20厘米左右,高18厘米上下。笔筒里外满釉,中部刮一周约2厘米宽的涩圈,底心涩圈内挖一脐形足,足内多书青花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文章山斗"或者画青花双圈、树叶等。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笔筒底部均略向内凹,呈拱壁底状,使之与桌面的接触点集中在底的边沿,形成一周均匀的磨擦面,这样可以保护釉底的其他部位不受磨损,挖脐足内的款识由于整体的向内凹进,而不会受到丝毫损伤。 凤尾尊。其最原始的雏形来自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花觚,商周青铜器的觚十分流行,宋代已经有了瓷质花觚。康熙时的花觚口部向外扩张呈喇叭状外撇,腹部粗圆,束胫,足外撇。因瓶口曲线优美似凤凰展开的尾羽而得名,是康熙朝生产最多的琢器之一。常见的有清宫造办处制作的铜胆置于瓶内,用于冬季室内陈设插花之用。尊的底部施釉,"二层台式"圈足,足内无款,或者只绘青花双圈线。多数凤尾尊的圈足内有"大明成化年制"6字横排楷书款,只有一两件是:"大清康熙年制"6字楷书本朝款。 一统瓶。也称象腿瓶,它由明代丰肩的筒瓶变为溜肩、长腹、直筒的新式样,高度与凤尾尊相同,大件通常有60余厘米,小件只有16厘米。底无釉,露坚实的沙底,底中部常见有脐釉和细密的旋坯纹。将军罐。因罐盖形似古代军士的头盔而得名。元代已有,康熙时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胫部,收紧圈足,使之丰肥中见劲瘦,挺拔向上,气魄宏伟。观音尊。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足略外撇,形体丰腴庄重,形似观音之立像而得名。观音尊高大者达80余厘米,矮小者仅10厘米左右,多圈足釉底,足内绘青花双圈线,无款识。贲巴壶。 仿藏传佛教的法器金贲巴瓶式而制,也称"藏草瓶",是康熙皇帝专门为赏赐藏族宗教领袖而定制的礼品。整体器型似宝塔,口部及侧弯均有串珠纹沿边的精致盖子,球腹下呈高托座,托座内中空满釉,无款识。 多穆壶。仿蒙古贵族使用的奶茶壶式样制成,也是皇帝用于赏赐蒙古首领的礼品。康熙皇帝为笼络边疆少数民族的宗教领袖,特命御窑厂烧制这两种符合当地风俗的器物以达到稳定边疆的政治目的。此时新创并流行的青花器型,还有油榄瓶、锥把瓶、棒槌瓶、荸荠扁瓶、萝卜尊、摇玲尊、琵琶尊、爆竹瓶等。 简而言之,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总体造型是挺拔峻峭,坚实有力。无论琢器圆器全都规矩整齐,它们既不同于明代喜靖、万历时的平实敦厚,又有别于清代雍正、乾隆时的柔美繁缛,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率真向上、硬朗刚毅的时代特色。 瓷胎-如同煮饭离不开五谷一样,瓷胎的质感完全依赖于制瓷原料的优劣和烧制温度的高低来决定。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胎质色白,坚细,缜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