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94|回复: 16

[分享] 浅解包浆的形成及紫砂壶的包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0 02: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又称黑漆古,或传世古,它是以物品为载体的沧桑摩挲和岁月侵淫的留痕,是器物表面由于空气氧化、土埋水浸、摩擦锈蚀、玩者的手泽,经久的摩挲、内含物的沁出等多种原因,在悠长亘古的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自然形成的覆盖在器物表面的一层化合物,使器物具有自然含蓄、精光内含、幽然沉静、温润如玉的陈旧感和沧桑感。

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古内敛,如古之君子,比德如玉,温润而泽,大美不言,油然不形而神。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愈久远,包浆也愈深厚,因而揩擦就容易出现包浆亮,而且越揩越亮。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分水岭。

包浆是一种经久贴身把玩形成的温润的氧化层,是一种沉静的文化积淀,一种隐逸的文化底蕴,更是是一种醉心不已、能够触动心灵的历史的沧桑感。

对紫砂壶来讲,很多人渴望几天或几年就能够养出壶的包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欲速则不达。个人认为养壶的哲学依据其一为:“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其二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有诸外必根诸内”。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就不会人云亦云的去把茶汤浇在壶的表面、去伪造俗气可憎的贼光了。
~~.JPG
发表于 2008-3-20 05: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0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发贴,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件上包浆的原理正如LZ所说,但各种不同门类的东西还是同中有异。
就紫砂而言,上包浆的途径有两种,简而言之:
1、茶汁亮润。
2、日久摩挲。
以茶汤淋壶,是用,而非做。
至于贼光因何而生,因何而灭,玩玩就明白了。
吃鱼哽喉,非鱼有毒,问你怎么吃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贾行家于2008-03-20 12:46发表的 :
我的戏法是不淋茶汤只浇开水
可以啊,有一个流派就是这么玩的。
他们好象起了个名称,叫“内养”,听起来很神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衣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23: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污衣派 都是丐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7: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指间流沙于2008-03-21 17:23发表的 :
呵呵,这样帖子有文化内涵,好!

至于养壶,各有各的看法吧,
养壶我也喜欢茶壶外淋茶汤,会有“贼光”吗?
应该不一定吧。
呵呵,紫砂圈里“蒲松龄语录”多的是,笑看一过而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