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84|回复: 83

《揭密紫砂》之:全手工VS半手工(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5 2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壶友:
问:http://www.yipinminghu.com/views.asp?hw_id=372这把壶是全手工的吗?
黄龙山原矿:
答:我不知道您这个全手工是什么概念!按我的理解是全手工,但不是纯手工!

壶友:
按我的全手工概念是:完全不用模具,身桶完全是拍出来的!
黄龙山原矿:

您买壶都买纯手工的?经常遇到壶友这么问,正好和您探讨一下,纯不纯手工有什么关系呢,对您买壶来说?


壶友:
我现在买壶的境界是见山还是山!大家都说全手工(我的全手工概念)的好,那我就买全手工的(以前买过几把不是全手工的,现在基本上是送的送扔的扔了)! 虽然我还不能完全认识是不是全手工的!(那要看你们商家的诚心了!呵呵) 至于到后来不讲究是不是全手工的,只看形工好不好,那是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了,我还没到那境界!
不过,到最高的境界,我认为那会是见山还是山!如果我能坚持到那个境界我还是要买全手工(我的全手工概念)的!
黄龙山原矿:
看来您还是受误导不浅啊,如果按您现在想法,这壶没法玩了,99%的都是半手工的!
我建议您还是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买全手工?高工大师们几万几十的基本也是半手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买呢?真正玩高端的压根就不会这么问,在买壶的时候,全手工半手工并不影响壶的价格,就算有也很小,玩壶可不能光听别人说。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其实您买的全手工壶,可能还是半手工的!

壶友:
我现在买的全手工壶很有可能全是半手工的!因为我到现在都不能完全辨别是否全手工的!(我只能非常非常肤浅的看有没有泥片接痕来区别)我完全是听商家说是什么壶就是什么壶!凭我目前的买壶知识也只能相信他们!听了你的这些话,看来我要换个思路了!接触了这么多的商家看来只有你说的是实话!也只有你不忽悠顾客!呵呵~

黄龙山原矿:
我发了一个新贴,揭密紫砂,欢迎您看看!玩壶不急在一时,钱在口袋里还怕买不着东西吗?

壶友:说的有道理!


玩壶是不是应该追求全手工的呢,全手工与半手工又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

一品茗壶认为:没有必要追求,在选壶的过程,大可不考虑这个问题!有一种情况例外:我就是要搞个全手工的看看!

特别申明:本栏目中所有本人的意见仅仅代表本人,不是权威,是我以对紫砂的理解来阐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观点仅代表本人内观点!
全手工VS半手工1.jpg
全手工VS半手工2.jpg
全手工VS半手工3.jpg
全手工VS半手工4.jpg
全手工VS半手工5.jpg
全手工VS半手工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1: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那是因为外面的商家卖的壶, 如果商家这把是全手工的话就要比其他壶贵很多,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没完呢,先是大家发表意见,谈谈看法,我后面会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种误区是谁给造成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来源:中国紫砂.中国 时间:2007-4-15 20:49:28 中国紫砂.中国论坛--紫砂论坛
前些天一友人来访,闲聊间拿出两把紫砂壶说是一小有名气的民间紫砂老艺人所制,让我给看看,我看了一眼说:“不错。”然后继续给友人倒茶。友人听我说他的壶好,很是高兴,让我给认真评评壶怎么个好法。我说人家老艺人送你的壶当然要说好嘛!至于哪里好——找了半天,除了泥料及烧成尚可外,确实找不出好讲的,友人急了,大着嗓门对我说:别看这壶歪歪扭扭的,它可是一把全手工壶啊!  

全手工的,有时候可以是一种措词了!  

近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有关于手工壶模子壶的议论,发现有明显误导或被误导的成分,有时候也忍不住一字半句地解释一下,但一些已经形成的误区我们业内人士还是有必要做一些合理引导。  

所谓全手工壶,一般意义应理解为完全用传统工具及传统成型方法来制作完成的紫砂壶。  

过去做紫砂壶通常是家传或讲师承的,与其他手艺人如木匠等一样,进师门后开始先打一段时间杂,其后师父再开始一样一样地教,如学做木匠则师父可能先教着做个板凳然后木箱。柜子一样样来,到学会做八仙桌了,就满师可以混饭吃了;学做紫砂壶一般先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浆布,一段时间后开始学打泥片,学拍身筒,学搓嘴把,做盖子,捻滴子,师父觉得差不多时,才开始将传统的几个老样子一个个地开始教:石瓢,仿鼓,掇球,合欢,寿星,洋桶-------,比较不聪明的徒弟,师父会帮着定好壶体各部位的尺寸,围片,口片,底片------,再帮着做好工具,如线梗,芘子,然后就日复一日的做着一个或几个样式的壶,也无所谓好坏,可能是三把壶换升米,也可能五把壶换升米,每天作个十把二十把换个三五升米养家,年复一年也许一辈子就做几个甚至就做一个式样的壶------尽管做了一辈子“全手工”壶,但他只有过程,没有注重结果,所以他的壶就始终只值一升米;比较聪明的徒弟会把师父传授的技法烂熟于心,然后会认真揣摩师父及前人的作品,从中找出不足,力求自己能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与他不聪明的师兄弟相比,他们做壶的过程也许完全一样,但结果却完全不同,他的壶可能从一升米到一斗米,一担米直至寸土寸金!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说过程方法完全不重要,只值一升米钱,但这种过程方法确实一升米可以做到,也就是说方法过程在一件成功作品的价值中只占较小部分,真正决定这件作品价值的是最终的整体效果,是作者的艺术思维,艺术修养,艺术追求以及艺术品质的综合体现!  

尽管这样,业内也好业外也好总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或刻意地强调所谓的全手工壶。手工,半手工或模子壶(需要指出的是用石膏模型,注浆成型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它们之间没有多大区别,就成型过程来看,与所谓的全手工相比,其他的成型方法相反是多了一道用模子准型的工序,其打泥条,拍身筒等等都一样,制成的壶的结构特性也都一样,模子只是使壶身形体更加周正的辅助工具,而用辅助工具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实际所谓的全手工的壶成型时总要用辅助工具的,只是时代在进步,经验代代人在积累,可使用的工具也越来越专业,制作工具的材料也在不断进步,成型方法也在不断演变。模子在明清时就有,只不过形式与材料和今天不同。以传统款式合欢壶为例,历史上该壶的成型方法通常是先用泥制作一个虚砣(古称盔头),实际就是一个阳模,用这个虚砣把泥片虚出两个碗状,然后用脂泥对合粘接,形成一个如两碗相合的壶身主体,加口, 加圈足,接嘴把,做盖子后完成合欢壶的制作,而如今只是改用石膏制作出上下两个阴模,来完成壶身主体制作。古今相比两把合欢壶除去所用模子有阴阳之分外,其他没有任何区别,难道过去用阳模做可称全手工,现在用阴模制作就不是全手工壶了吗?  

半手工壶与全手工壶的概念,不仅是外界受到误导,实际上业内也存在较大的误区,比较有意思是,感觉到有一种看似有理实际却很没有道理的倾向:在制壶过程中凡是与石膏粘边,通常会北理解成不是手工壶,用其他辅助工具则无关,举个例子,筋瓤壶的盖子,比方是做八瓣平盖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打块泥片用直尺圆规等在泥片上画出八瓣盖板形状,切出盖板样后反复比较修正,确认无误后用此作母模,用石膏浇铸出个盖板阴模,实际制作用泥片在阴模中按出一个盖板模样,在此基础上精加工,,以此达到每个盖板较一致;另一种做法是用数控机床制作出一块不锈钢盖板样(以前国内机床不够先进,据说有拿到海外加工的)。实际制作时,照此盖板样切就是了,作壶口也是用线切割机床制好样板。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凭肉眼制作出石膏盖板样,另一种是用数控机床制作出不锈钢盖板样,这两种方法谁更接近全手工,其实很清楚,但现实中往往用不锈钢盖板的偏要强调只有自己的才是“全手工”。  

笔者与顾景舟大师的得意门生关门弟子吴群祥老师时常在喝茶闲聊中也多次提及手工壶模子壶的话题,吴老师也多次谈到业内人士有必要对外界有个合理的引导,吴群祥老师跟随顾大师多年,论传统功力在当代制壶大家中绝对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有些器型用拍,打,镶很方便能达到效果,有些器型对壶体曲线要求更精确更优美,用模子准形则更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拍身筒也好,拍身筒后再在模子里准形也罢,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只占很小的用功量,决定作品最终效果的有诸多因素,从设计构思,到泥料制备,各部件的和谐,各细部的精工细作,整体的协调,及到烧成火候等等。当代大师中相当部分除了少数传统器型外,大部分作品会选择用石膏模准形以达到更佳的形体效果,但为了避免是非通常大师都不会说自己用了模子!吴老师说应该理解大师门的苦衷和无奈,毕竟外界受到了误导。如果大家能给外界以实际的引导,应该很容易说清楚的,更应该相信爱壶者会明辨的。  

有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模子壶是用模子压出来的,一压一个,一天可压很多,说这种话的大凡有两类:一类是有意识的误导,另一类是对整个紫砂成型缺乏了解。前面以提到拍身筒和拍身筒后再模子准形在整个制作过程都只占很小用功部分,一个习惯做全工壶的熟练工每天的产量不会比别人低。壶的产量高低取决于作者自身对作品效果的最终要求,壶的质量好坏则取决于作者技艺及学养的长期积累。  

记得笔者最初接触紫沙,对紫砂成型一窍不通,看人家做壶觉得很有趣,向车间里做壶的老大妈借来泥块,搭子,拍子,竹膀皮刀等土制工具,象模象样地算好了尺寸,裁了几块泥片,镶了一把方壶——是一把标准的全手工壶,凭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在壶体上刻了一些装饰图案,效果居然不错,一台商从窗前走过看到此壶,即当向厂长提出五百元购买[后因烧成后把稍略有裂痕以三百元成交],并要求批量订购。说这些并不是想说笔者有多少紫砂天赋,而是要说明所谓全手工并不神秘,制作过程也不是特别重要,整体效果才是根本;事实上紫砂不管是哪种成型方法,只要不是特别笨的人,学上三两年,制作的基本技巧都应该会掌握,其后的进步则就要*作者自身的修炼了。  

本文题目就是闲聊,因此笔者并不是要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也要看具体作品更合适哪种方法成型,一些传统的优秀的东西我们当然要认真学习,继承;同时我们也要在确保紫砂原有特点优点不变的前提下,容许寻找一些新的技术手法,使我们的作品能更丰富和有更好的效果!  

话说开来,实际决定一把壶的价值,不但制作过程并不重要,甚至这把壶的整体效果或壶的品质也只能是构成其价值的基础,从长远看,作者本身的学养和品质才是决定这把壶的价值的根本因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0: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就好了!看得累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顾老板的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