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77|回复: 11

鹌鹑的人工繁殖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5 1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鹌鹑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选择优良的种鹌鹑优良的种公鹑应体壮胸宽,爪完全伸开,体重在120-130克之间;羽毛颜色较深,有鲜艳红褐色的面颊,美观乌黑的喙;鸣叫声音宏亮,活泼好动,食欲和性欲旺盛;在泄殖腔上方露出榛子般大小红色的球状隆起,用手按压有白色泡沫出现,说明已有交配能力.种母鹑应头形俊俏,颈细长,体形匀称,既有健壮的身体和良好的食欲,又不太肥,成母鹑体重在130-150克之间,年产蛋在250枚以上.








药用动物的繁殖



BIOX.CN 2006-7-25 21:22:08 来源:生命经纬论坛


 

  研究动物的繁殖规律和繁殖技术,可提高动物的繁殖率。动物的繁殖受生活条件的严格影响,以哺乳动物为例,当生活条件不能满足其基本要求时,往往会出现性腺发育不良;发性和配种能力下降;不能受精或受精率降低;胚胎不能着床,胚胎吸收或流产;产后哺乳不足和仔代生活力衰弱等。这些现象在野生状态和人工养殖时均有可能出现。所以,通过生殖生态学的研究来指导人工养殖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动物繁殖的季节性及影响因素
  动物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它除了与内分泌机制、营养状况(肥满度)和新陈代谢水平等内部因素有关外,还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季节性变化的直接影响。如每当春季来临,昆虫便从越冬的卵中孵化或从蛹中羽化而出,有冬眠习性的动物开始苏醒,迁徒鸟和洄游鱼开始回归;大多数种类在此时进入了繁殖期。在影响动物繁殖的环境条件中,光照、温度和食物是三个重要固素。
  1)光照对动物生殖的影响:光照能促进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季节性的生殖周期活动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春夏配种的动物是由于日照的增长刺激其生殖机能。鸟类、食虫兽类和食肉兽类以及一部分草食兽类属于这种类型,通常称为“长日照动物”:秋冬配种的动物,是在日照缩短时促进了生殖机能活动,如鹿、麝等野生反刍兽类属于这种类型,通常称为“短日照动物”。一般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生活史经过卵一幼虫—蛹一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中蛹羽化为成虫的阶段便是受光周期的控制或影响。有些昆虫是以卵或蛹来过冬的,而且只有到春天才能进行孵化。另外,光照的变化情况随纬度改变而不同,所以,处于不同纬度地带的同一种动物的生殖周期也会有不同。日照长短影响生殖周期的机理可用一个简单的图式来表示:日照长短一眼睛一下视丘—脑下垂体,因而分泌出生殖激素,以促进生殖腺发育成长。即光照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由此刺激丘脑下部,促使分泌释放因子,释放因子经丘脑下部一垂体门脉循环,直接送到垂体前叶,引起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和促黄体素)的分泌。光照还能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活动。甲状腺活动与精液质量、受精卵的发育以及其它代谢功能有关。另外,光照也可以通过头盖直接作用于丘脑下部而起到刺激作用;对皮肤裸露的动物也可以因皮肤对光的感受作用而增加雄件激素的产生。
  2)温度对动物生殖的影响: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也影响到动物的生殖活动,如昆虫的交配、产卵、卵的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种类所需要的温度也不一样。温度甚至也决定繁殖日期。昆虫大量繁殖的年份几乎都是在温度条件适宜的年份。在鸟类和哺乳类中,其繁殖时间也是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离开了最适温度范围繁殖强度就会下降,甚至停止繁殖。春季繁殖的动物是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使生殖腺成熟的;秋季繁殖的动物则是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促进性腺成熟。
  公鸡的精液质量和睾丸组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精液质量和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数都最高,夏季最低。精液质量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光照是辅助因素。哺乳动物的阴囊,有特殊的热调节能力,一般较体温低4~7℃。这有利于精子的生成和活力的保持。隐睾的动物往往配种力下降。生产实践也证明了温度过高使雌性动物的繁殖力下降。另外,环境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超过动物代偿产热的最高限度,也可引起体温持续下降,代谢率降低,而导致繁殖力下降。
  3)食物对动物生殖的影响:不论是肉食性、草食性,还是杂食性动物,其繁殖时期都是在每年食物条件最优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不但气候条件适宜,其食物也最丰富。在温带地区,动物多在春秋两季进行繁殖。这是因为春季各种植物萌发生长,小动物出蛰活动。食料丰富而营养价值高;秋季果实丰富,动物体肥,也是食物条件极好的季节,有利于动物觅食,增强体质和进行繁殖。在热带地区,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旱季由于干旱和缺少食物,动物繁殖活动多处于低潮;而雨季是生命活动的高潮期,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在雨季进行繁殖。在寒带地区如北极区,只有到了夏季才有阳光长时间照射,土壤表层化冻,动物的活动立即活跃起来,觅食、交配、产仔、育幼等在短时间内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种族的生存。
  (2)动物在繁殖期的异常表现和饲养管理工作
  1)异常表现:在繁殖期到来时,由于动物体内性激素水平上升,使动物在许多方面出现异常的表现。主要是:
  ①行为变化。动物到了性活动期会出现易激怒,好殴斗的行为变化,即所谓“性激动”。特别是雄性动物在求偶过程中与同性相遇,多因争偶而激烈争斗,如不严密看管往往出现伤亡。有的雌性动物由于性腺发育不成熟而拒配,对追逐的雄性也进行殴斗,有时也会造成伤残。很多动物平时表现得很驯顺,如鹿在长茸期,麝在泌香期都是这样,进入繁殖期则一反常态,连饲养员也很难接近,甚至有伤人的情况发生。另外,动物在育幼期内也有类似的行为。
  ②食性变化。性活动期内的动物食欲普遍下降,主要依靠消耗体内贮存的物质。有很多动物在此期间出现食性上的变化。如草食性的有蹄类此时期有捕食草地上的啮齿类现象。食植物的鸟类在性活动期有时也食虫类。很多肉食性的动物在性活动期内也采食部分植物性食物,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不足。这些在食性上的变化是与繁殖机能密切相关的,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就会出现繁殖力降低。
  2)饲养管理:由于动物在繁殖期内生理上和行为上的特殊性,饲养管理工作也必须相应地研究进行。动物繁殖期一般划分为配种前期,配种期和配种后期三个阶段,其饲养管理工作要点如下:
  ①配种前期,也叫做“配种准备期”。此时期动物食欲旺盛,体质健壮。在饲养管理上要按配种要求使动物保持良好的配种体况,即中上等肥满度的健康体质。在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成分的比重,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各种动物的饲养实践证明:植食性的动物在这个时期给予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肉食性动物在这一时期补给一些植物性食物,都对保持良好食欲,对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大的好处。这在兽类、鸟类、两栖类以及其它动物的养殖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配种准备期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对参加配种的动物进行有计划地训练。特别是初配动物往往工作难度较大。要通过训练使动物熟悉配种活动的环境,通路,指挥信号(灯光、音响、颜色或其它指挥工具),克服惊恐,碰撞和奔跑情况。对于不参加配种的动物,为了防止其性激动,有的饲养场采取适当减少精料的办法,并力求减少外界刺激引起动物的骚动和体力的消耗。
  ②配种期。此时期的动物性腺发育已成熟,体内性激素水平已达高潮,极易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性冲动。食欲普遍降低,多喜饮水和洗浴,动物发情和交配活动对体力有很大的消耗,易产生疾病、创伤和死亡。所以,加强这时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在饲料质量上要少而精,对配种能力较差的动物给予一定量的催情饲料。要密切观察动物的发情征状,进行适时放对配种。特别是初次参配的动物更要注意。在配种时要力求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外来干扰,防止拒配、假配而造成空怀。
  ③配种后期。交配之后,动物即处于怀卵(怀孕)、产仔和哺幼时期。各种动物在这个价段的繁殖活动,区别很大,不易统一划分。在这一时期内,雄性处于恢复体力,雌性处于怀卵(或妊娠),无论是生理上或行为上都与配种期明显不同。通过雌、雄分群管理,要特别加强对雌性动物的饲养工作,争取较高的产仔率和后代有强壮的体质。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则可能出现停育,胚胎吸收,流产或仔数减少等情况,造成生产损失。
  (3)提高药用动物繁殖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繁殖成活率是药用动物饲养的主要生产指标。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不但不能提高,往往比野生环境下还低。这是由于动物不适应人工环境而导致内分泌机能失调所致,要想懈决这个问题,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除了要加强一般性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工作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驯化:通过驯化使动物逐步适应人工环境,改善动物的行为表现,从而使得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生殖器官的机能进行正常调节,使动物恢复正常的繁殖机能,这样的成功事例,在许多种野生动物驯养中已得到证实。如紫貂人工繁殖成功即是如此。野生鹌鹑有抱窝习性,每年约产20枚卵,但在长期人工驯化过程中克服抱窝习性,产卵力可提高十几倍。另外通过群体驯养,还可以使动物群发情集中,缩短配种和产仔的时间,从而降低生产现场的劳动管理强度,这在北方养鹿业上已收到了普遍的效果。许多野生动物具有诱导发情和刺激排卵的特性,当环境不安定时,雌雄虽然交配,但刺激程度未能诱发排卵、受精率低也会导致动物空怀,或产仔数减少。现在有许多野生动物饲养场研究繁殖期动物伪驯化,已初见成效。繁殖期的驯化,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工作,它将为开展多种新繁殖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2)补充生活条件(单项因子、复合因子):野生动物在饲养条件下不能正常繁殖,说明该生活条件未达到其基本要求。通过人工补充的方法则可以恢复或提高其繁殖能力。如汉森(1975)证明水貂在交配前后增加光照,配种期内提高环境温度,都可以便妊娠期缩短。过去饲养水貂繁殖力很差,通过控光(不同时期的光照,有增和有减)而使一年一胎的水貂两年产了三胎;又如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和改善营养条件,打破了土鳖虫的冬眠习性,使之不停地生长发育,生长周期由23~33个月缩短为11个月左右。做到了人工快速繁殖,大幅度提高产量。这对各种有休眠习性的药用动物,在人工养殖上都可以研究借鉴,根据各种药用动物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通过人工补充生活条件如食物、光照、温湿度、氧供应等,不但可以打破休眠,还可以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和提高繁殖率。
  3)补充外源激素:补充外源激素以调整动物的内分泌机能,从而提高繁殖力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在养鸡业,野生动物饲养业上应用较多。如通过注射垂体激素,促进种鱼的性腺发育而提前产卵,可以培育出大量的鱼苗;通过注射雄性激素而使母鸡醒巢和提高产卵量,如乌骨鸡具有很强的就巢(抱窝)习性,每年仅产蛋50枚右右,就巢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其体内催乳激素含量的升高而改变了生理过程,使之血液流动加快,体温上升,性情安定,并产生孵卵行为,试验证明,通过人工注射丙酸睾丸素,可以很快解除乌骨鸡的就巢性,使之恢复产卵,从而使年产卵率提高到100枚以上;又如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LRH)而提高了紫貂和水貂的繁殖力等试验都获得明显成功,并已应用于生产上。这些技术都可以选择引入到药用动物饲养业上,特别是药用脊椎动物中。应用外源激素,促使动物同期发情排卵,超数排卵,促进胚胎着床,防止胚胎吸收和流产,都是很重要的研究内容。
  (4)现代动物繁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动物繁殖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从观察动物的繁殖现象和性行为,到从解剖学和细胞学的深度去了解动物生殖系统内各种器官构造,生理机能以及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微观变化,最后进入到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认识激素及其它体液的化学特性和生理活性,进而阐明动物的生殖生理等几个阶段,井同时发展各种现代化繁殖技术。目前我国动物繁殖科学的发展已经迈进到一个新的时期,即“繁殖生物工程学”(繁殖控制)时期。繁殖生物工程学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如在哺乳动物中有配种控制(人工授精)、发情控制(同期发情)、排卵控制(超数排卵)、妊娠和发育控制(胚胎移植)、分娩控制(诱发分娩)、胎数控制(诱产多胎)、配种年龄控制(早期配种)和哺乳期控制(早期断乳、人工哺乳)等。
  目前,有许多种药用动物的人工养殖遇到困难,长期徘徊不前,很多问题应吸收邻近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来解决,其中有些问题特别应从繁殖理论和技术上进行研究以寻找出路。例如:犀牛(犀角)、羚羊(羚羊角)等需从国外引进饲养的珍稀动物,虎(虎骨)、豹(豹骨)等濒危动物,用常规的繁殖方法在种兽来源、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上困难很多,能否借助于人工授精,精子超低温冻存等技术来解决。又如产卵很少的蛤蚧,和生产小白花蛇入药的银环蛇等能否借助超数排卵技术来提高产量。再如很多产量低的全体入药和局部入药的药用动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动物药产量的问题,必须从育种工作上来解决,在此方面,选择吸收一系列先进的繁殖技术实行快速育种,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雏蛋35——37度










鹌鹑的繁殖
中国养殖网  2006-9-22 16:54:54 养殖商务网
  一、选种

  优良的种鹑,眼大小要适中,颈要细长,头要小圆,羽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神情和善。

  不要选近亲鹑。

  雌鹑的选种标准是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g,体重超过170g的产蛋力不强,具体产蛋标准是,按雌鹑开产3个月的产蛋量推算,年产蛋达250个以上者为好。

  雄鹑孵出50天即可选种,要求啼声宏亮、声音稍长而连续,体壮胸宽,鹑爪完全伸开,体重120~130g,肛门深红色隆起,如手按压有白色泡沫出现,说明已发情,具交配能力。

  二、配种

  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

  但实际饲养中,50~60龄的雄、雌鹑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

  鹌鹑的早晨和傍晚性欲最旺,交配后受精最高,以早上第一次喂饲后让其交配最好。

  如有把握进行人工孵化,则一年四季均可让鹌鹑交配繁殖。

  三、产蛋

  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

  据试验,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

  因此,要悬挂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以达到每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

  其余时间改换成4瓦电灯照明。

  四、孵化

  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

  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诗65%左右。

  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在胚胎将被破壳出雏时,每隔2~3小时,以90度角转动种蛋,帮助胚胎活动。

  种蛋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最晚不超过24小时。












鹌鹑的饲养管理
中国养殖网  2006-9-22 16:55:38 养殖商务网

  一、鹑舍

  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

  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

  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为制成。

  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二、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

  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

  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

  喂料方法有二种:

  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

  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

  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三、饲养管理

  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这样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养。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

  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

  在饲养管理上,还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八周龄100只,2周龄85只,3周龄70只,4周龄50只。

  周边环境要安静,如果受惊忧,会影响母鹑产蛋。








鱼肝油饲喂鹌鹑效果好
中国养殖网  2006-9-22 16:57:24 安徽农网
  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对畜禽机体的营养作用和缺乏症主要有下述几种:其一,它具有维持正常的视觉作用,缺乏时易发生夜盲症;其二,参与性激素的形成,缺乏时睾丸、副睾则发生退化,精液品质下降,母畜则出现发情异常、难产、流产和畸形增多等;其三,它具有保护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作用,促进组织中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和细胞膜及细胞器结构的完整和正常通透性,缺乏时粘多糖合成受阻,则会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和角质化,易发生细菌感染及一系列病变,特别对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最明显;其四,具有促进幼畜生长作用,缺乏时会影响蛋白质合成及骨组织的发育,其五,影响神经系统,缺乏时骨组织发育不良,压迫中枢神经,会使神经机能受到障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鹌鹑饲料中,添加饲喂鱼肝油具有以下良好效果和作用:
  一、降低畸形蛋,提高产蛋率。

  维生素A可以参与性激素的形成,在实践中,初开产的青年鹌鹑,在饲料配比时应保证饲料中钙、磷比为2:1。但产蛋时软壳蛋、破损蛋仍比较多,蛋形、斑点、光泽、大小均达不到要求。而且公母混养的成年鹌鹑亦会出现该现象。如果在饮水中添加鱼肝油(按体积计算,预防量为2%,治疗量为5%),各种畸形蛋数量就会明显下降,同时产蛋率也有明显提高。

  二、能减缓应激对鹌鹑的危害。

  产蛋高峰期的鹌鹑,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常四处乱撞,稍歇片刻,就会有小部分出现剧烈的神经症状(一般有5%左右)。主要表现为迅速倒地,头偏向一侧,翅膀不断地扑腾做旋转运动,间歇时低头耷翅,羽毛散乱,精神萎靡不振。小部分昏迷抽搐死亡。如果在饮水加入治疗量的鱼肝油,则鹌鹑群再受到惊吓后,一般不再出现上述症状,应激现象也得到明显缓解。

  三、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鱼肝油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夜盲症、干眼病。除此之外,还可用来增强机体抗病机能。加入饮水中可以保护上皮组织的完整健全,能提高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同时,还可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钙的吸收,从而能影响生长发育,但是,若长期使用,也会出现蓄积中毒发生,特别是饲料中脂类物质较多的时候,因为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所以不能长期使用。










鹌鹑的饲养经验
中国养殖网  2006-8-15 8:50:23 www.boyar.cn
饲养鹌鹑投人小、管理简易、成本低、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途径。现将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l、育幼鹑。每年春秋两季孵化鹌鹑较为适宜。每只公鹑每天只能交配1次,多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将单笼饲养的公鹑放人母鹑笼内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后就捉出以免浪费公鹑精力。以后每天交配1次,在第1次交配后至少经过4-5天才生出受精蛋,所以应当用7天以后的蛋作种蛋。鹌鹑无就巢孵化能力,全依靠人工孵化繁殖种群,也可用鸽子、母鸡代孵。过早或过迟出壳,以及人工助产出壳的雏鹑成活率很低,因此,要挑选体重7克以上、羽毛整洁有光泽、活泼健壮、脐部愈合良好的幼鹌鹑。育雏的温度:且一3日龄为38℃-36℃;4-10日龄为 36t- 35℃; 11- 12日龄为 34T- 32℃; 21- 30日龄后进人成类笼在室温条件下饲养。
   育雏舍要求易于保温,便于观察添水、添食及清除粪便,防止外跳,垫物要粗糙,防止雏鹑站立不稳造成残疾。雏鹑出壳2-4小时后供清洁温水饮用,24小时后可以喂食。饮水中加人少量高锰酸钾以进行肠道消毒,加人少量维生素以提高抵抗力。开食时可先喂少量的蛋黄或奶粉,以后用配合饲料饲喂,让其自由采食。饲料配方:玉米52%、豆饼27%、鱼粉10%、麸皮5%、骨粉1%、多维素1%、土霉素钙盐l.5%、微量元素1%、细砂 1. 5%。
  光照是育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l-7日龄应昼夜光照,亮度为白炽灯每平方米4瓦,7天后每天光照时间为16小时即可。合理密度每平方米宜为:1-7日龄120只,8-14日龄100只,15-ZI日龄80只,22-30日龄50只。每天打扫雏舍、清除粪便、更换垫物、清洁饮水器,以防污染,并供足饮水,夏季要通风良好。
  2.喂母鹑。产蛋的母鹑食欲旺盛,每天每只要吃精料20克,常用的饲料配方:玉米53%、豆饼22%、麸皮3.5%、鱼粉12%、微量元素1%、骨粉2%、贝粉3.8%。细砂1.2%、多维素1.5%。青料则要切碎、打成浆,同精料1:1加水混合,湿度以不粘嘴为宜,每天喂食5次,其中下午3次。做到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变换饲料,以防减食影响产蛋。
  3.精心管理,产蛋多。幼鹑一般饲养40天左右,即可上笼,以适应新环境便于产蛋。在开始产蛋到60天的产蛋旺盛期,管理上要处处留心。蛋鹑在产蛋的时候比母鸡还要娇气,见生人易受惊,不能惊动它,同时要勤清粪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防老鼠和苍蝇进人舍内。
  4.鹌鹑疾病防治。鹌鹑的抵抗力较强很少生病,流行性传染病也是少见,若一旦发病,往往造成全群覆灭。因此,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进行预防,较大规模饲养时,避免与鸡共养,防止疾病传染。鹑舍要通风、干燥。清洁,定期用3%-5%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保持饲料、饮水清洁。每周进行1次肠道消毒,即喂1次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微红即可),一般疾病拌喂土霉素钙盐、金霉素添加剂、土霉素即可治疗。在进行大批量饲养时,为防范于未然,最好进行预防接种,其方法与鸡的预防接种相同。
发表于 2008-6-25 1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4: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好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下,我只有一只小鹌鹑,(如果是母的)能下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2: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9: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供可以孵化的鹌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面,很详细,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22 20:24 , Processed in 0.0426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