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39|回复: 11

美丽的泸沽湖,    摩梭人的村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7 13: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泸沽湖边,最后的摩梭村寨



                              著作人  施晓亮





  转发施晓亮老师的文章


    本来,摩梭人没有在我们拜访的五十六个民族的计划名单上。到泸沽湖的初衷只是紧张艰苦的采访过程中一次放松神经的旅游,时间也仅仅是一天。但到了泸沽湖,我们一下子就被震撼了。不仅仅为它的美丽宁静,更为它在外界误解和扭曲中显现的沉默。我们带着沉重的思考在泸沽湖畔呆了整整4天,
  近几年,看到的有关摩梭人的文章太多了,也听很多到过泸沽湖的朋友绘声绘色地描述过这个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女儿国。 他们描述的大多是泸沽湖畔一个叫\"落水\"的地方,这是当地有关部门为鼓励发展旅游业而划出的\"特区\",这个已被开发了十几年的村子充满着商业气息,所谓摩梭文化就是骑马、划船和程式化的歌舞,民族服装成为摩梭青年的\"工作服\",酒吧和卡拉OK充斥街头,四川小姐假充摩梭、把摩梭的走婚变成一种性交易的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些文章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极力渲染摩梭人的\"走婚文化\",把摩梭人描绘成刚从原始森林中找回的山顶洞人,他们远离现代文明,群婚、滥交、乱伦;近几年一部极为畅销的摩梭女自传《走出女儿国》也以她与多个(而且是多国)男人的\"性事\"为卖点,把摩梭文化曲解成性开放的文化。如此渲染下,美丽的泸沽湖被描绘成了\"男人的天堂\",成了某些心怀不规的男人寻欢偷情的绝佳去处。住在泸沽湖研究摩梭文化长达2年之久的香港社会学家 在他的作品中断言:\"来泸沽湖的男人全为走婚而来……。我永远忘不了专门从事摩梭文化研究的宁蒗县委宣传部宣传干事、摩梭人王勇一脸严肃地说:\"我们摩梭人已经不说话了,我们用沉默来抗争。\"
  我感到震撼的还有摩梭人表现出的极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在中国最权威的民族学教科书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的通俗读本上,都把摩梭人归于纳西族。对于这一点,我们拜访的每一个摩梭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义愤填膺。他们都会给我们讲摩梭人的民族根源,讲摩梭人如何被纳西族\"吞并\"从而彻底消失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名单上。自50年代初始,摩梭人就没有放弃争取民族认同的努力。1990年,云南省人大终于以立法的形式批准\"摩梭人\"这一准民族称谓,在云南省的摩梭人,身份证上民族一栏都写着\"摩梭人\",这是中国民族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一位摩梭老人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激动地对我们说:我们摩梭人以前是猪是狗,现在才是人!!
  我们幸运地没有落脚在喧闹的落水村,而是去了里格半岛。虽然也被政府定位为旅游村,但由于交通极为不便,鲜有游客探寻里格,克服重重困难至此的多是一些对摩梭文化怀有敬意的游客以及执著的学者,因而这个居于泸沽湖一偶的摩梭村寨比之尽是现代旅馆的落水村相对保持了一份质朴宁静。在里格村的几天里,我们见到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如湖水般清沏,的让我们这些复杂的城里人常常自惭形愧。短短几天的接触,我们不敢说自己了解的摩梭,但我自信已经读懂了摩梭,我读到的是跟以前看过的文章都不一样的摩梭。我们要告诉读者我们见到的真实的摩梭,下面这几个摩梭人的故事,我们不敢夸口全面,却绝对保证真实:在文革中被强制结婚的老村长夫妇现在已经接受了固定婚姻,他们18岁的女儿松娜两度走出女儿国最终又回到泸沽湖成为全村最年轻的当家人,没有上过学的摩梭帅哥扎西如今所做的一切都与摩梭文化的传承有关,我真心想帮一个失学的16岁摩梭少女七斤,却引出了那么多的故事……
  当我们就要离开泸沽湖时,听到一个让我们震惊的消息: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决定将泸沽湖的出水口堵住以提高湖水的水位,扩大泸沽湖面积,几个月后里格村整体搬迁到山腰上,届时旅游公路也将通进里格村。我们确信,这一决策肯定会为里格村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经济的好转,但里格村现在古拙的木楞房也许会掺杂进许多铝合金门窗等现代化的成份,质朴的民风中不可避免地悄悄渗入了略带狡诈的商业精明,质朴率真的本性或许演化成一种程式化表演。
  里格村成为落水,只是时间上的早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见到的或许是泸沽湖畔最后的摩梭村寨。
  一.夜入女儿国
  从丽江到宁蒗是120公里,从宁蒗县城到泸沽湖又是80多公里。毛凤鸣是我们在丽江遇到的山东老乡,正在筹建丽江民俗风情园,是个本地通。这次老毛带我们到泸沽湖畔一个与他熟稔的家庭。一路上,老毛俨然以内行人士的语气大讲泸沽湖的风景如何美丽以及摩梭人的走婚如何浪漫、自由,把我们的胃口吊得很高。然而,天色渐行渐黑,能从山上看见泸沽湖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多钟。格姆女神山如同一位仰卧的美女,在夜色中凸显出迷人的线条。山下便是泸沽湖灰沉的水面。
  车继续在湖畔的山间绕行。突然,格姆女神山顶升起的一轮硕大无朋的圆月把我们惊呆了,我敢保证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月亮,和如此壮观的月出场景。月亮升得特别快,甚至不给我们留下充足的时间用摄象机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机器架好后,她已经完全从山的背后,跳了出来。月光洒下来,泸沽湖从沉寂中醒了。
  之后,我们兴奋得有些过了头,差点把车开到四川省去。然后又折回,才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里格村。老毛说,9月份他来参加转山节的时候,通往里格村的路还全都淹在水里,那次他只好划船过去。现在,水是退去了不少,但路面还有一半沉在水底。越野车像水陆两栖的坦克一样慢慢地开了过去。
  松娜和她的几个好姐妹已经在村头等了我们很久。
  二.温暖的摩梭火塘
  松娜的阿妈从我们的手中接过酒、糖、水果,放在火塘后的锅庄上。按照摩梭人的传统习俗,客人带来的礼物必须要先放在锅庄上孝敬自己的祖先,然后大家才可以享用。我们四人坐在了火塘的左边,这是客人的位置,主人则坐在右边。
  松娜的姐姐抱来一捆干柴,填到火塘中,火熊熊燃烧了起来,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不一会,摩梭风味的晚餐摆满了火塘边的小矮桌,还有可以醉人于无形的粮食饮料苏里玛酒。边吃边聊,我们对她们的家庭成员有了大致的了解。
  下午,松娜的阿爹出海打渔去了,为了防止别人来偷鱼,他晚上睡在猪槽船上,明天一早才能回来。现在,家里只有她的阿妈、姐姐达士伊汝和姐姐的儿子八斤。姐夫是四川的摩梭人,住在湖对岸的姆夸村。最近因为阿爹的身体不好,他就过来帮忙,今天也同阿爹打渔去了。二姐和三姐都跟着各自的阿夏出去过日子了,一般不回来。松娜最小,只有18岁,不过家里一切经济收支的大权已经全部交给了她,她是这个家庭的当家人。摩梭人就是这样,仍然维持着以女性为主体的母系大家庭,她们对当家人的挑选并不是按照年龄,而是由母亲来决定,把管理建设好这个大家庭的责任交给最有能力的女儿。在摩梭人的家庭中,孩子也被看作是大家庭共有的。所以一个家庭的当家人,可能并不仅仅是自己所生孩子的母亲。那需要她们更加博大、宽厚的母爱。
  火塘是摩梭人家庭生活的中心,敬神、吃饭、聊天、出生、死亡、做法事等都要在火塘边进行。一个人能够死在自家的火塘边被看作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也许从文化上说,摩梭人对火塘的重视和锅庄的崇拜,保留了很多神秘的因素,当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同松娜一家人围在火塘边吹牛的时候,的的确确感受到了母系大家庭的温暖。
  三.阿爹和猪槽船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但是松娜的阿爹和大姐夫已经回来了,正在围着火塘烤火、喝酒。
  阿爹原是里格村的老村长,到1998年才退下来,干了整整二十年。之后,他就划着猪槽船天天到泸沽湖里打渔。泸沽湖中的银鱼特别棒,也特别多。阿爹说,泸沽湖中原来是没有银鱼的,几年前,政府放养了一次鱼苗,就再也打不完。银鱼繁殖的特别快,夏天的时候最多,一天下来能打三四十斤,现在多的时候才十几斤。银鱼的市场价格很贵,因此很多人趁晚上偷鱼。阿爹没有办法只好睡在猪槽船上,在湖里和星星一起漂着。阿爹不是文化人,却过着最诗意的生活。
  吃完早点,阿爹和大女婿出去把鱼网从湖里收了上来,然后拖进家中,一家人围着往外拣鱼。今天的收获还不错,大概打到了二十来斤。银鱼可以鲜卖也可以晒干了再卖。
  阿爹忙活完了所有的事情后,在北边墙根下,点了一颗烟,然后用他不太清楚的摩梭普通话给我们讲起了猪槽船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湖水。现在湖中出水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洞。村子里的一个哑巴偶然发现洞中有一条很大的鱼。他就每天到那里割鱼肉吃,但是第二天,大鱼会重新把肉长好。这个秘密并没有保持多久,其他村民发现哑巴天天都有肉吃,感到很奇怪。有一天,他们就跟踪哑巴来到那个洞口,发现了大鱼,于是他们用力把大鱼从洞中拖了出来。结果就从洞中发出了大水,把所有的人都淹死了。只有一个老妈妈坐在喂猪的木槽中,活了下来,这就是后来摩梭人的猪槽船。后来,老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舍不得嫁,就形成了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故事讲完后,阿爹又到他的猪槽船上去了,上面有鱼网、木桨、还有一张用来防潮御寒的羊皮。
  四、和爱一起走的婚姻
  在走进泸沽湖之前,就听了很多传言,说是摩梭男孩一出生就给他三件礼物--刀、馒头、石头。这都是男孩长大后走婚时必备的工具。因为走婚都是在夜间悄悄地进行,所以必须用刀拨开情人家的门闩;馒头是为狗准备的,别让它叫;不知情人住哪个房间,就往屋顶上丢石头,情人听见了动静,就会开一下灯,这样最后一个环节也妥了。
  另外,如果你相中了某个摩梭女孩,在手拉着手一起围着篝火跳甲搓舞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抠一下女孩的手心,如果女孩喜欢你,并想和你走婚,她就会用手指抠你的手心。
  然而,诸如此类的事在泸沽湖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当地人说,这可能是一些导游为了吸引游客而编出来的段子,也可能是当地人与外地人开的一些玩笑。
  尽管摩梭人并不限制女人和男人走婚的自由,女人可以同多个阿夏走婚,男人也可以有多个阿住,但走婚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双方深厚的感情纽带和真挚的爱情,而且一旦有了孩子,关系就得明朗、固定下来,此时女人如果还同其他男人走婚就需更加谨慎,这是要受到大家谴责的事情,如果被阿夏发现了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我小声地问,阿爹同阿妈结合以前是否也同其他女人走过婚时,阿爹坐在下午灿烂的阳光里爽朗地说:\"当然走过了,她也走,我也走,大家都有这个自由嘛。\"阿妈正在一旁择菜,微笑着看着我们,眼神明朗而清澈。阿妈原是湖对面的四川人,她18岁开始跟阿爹走婚,有了大女儿之后,两人关系就固定了下来。按照摩梭人的风俗,一般是孩子出生后整满月的时候,两人就应该把这层关系公开,男方要带着贵重的礼品来到女方家中,在火塘边正式认岳母,然后在院子里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阿爹自然也经过了这些。
  有了孩子之后,他还是晚上划船到湖那边去。后来赶上了文革,上边下来了一个领导视察工作,发现这里的男女关系非常\"混乱\",就下命令不准摩梭人继续走婚,让他们像外边的人一样组建家庭。说到这里,阿爹提高了嗓门。后来,他们就推行\"一妻一夫制\",把大家组织起来在公社举行一个好几百人的集体婚礼,完全不管双方愿意与否、感情的深浅,凡是正在走婚的男女一律都组建了正式的小家庭,从母系大家庭中独立出去,很多女孩子被迫嫁到了男方那边。这对已经固定了关系的情侣们来说似乎没什么,但是很多刚走婚没几天的男女也被强行结合在了一起。阿爹说,他们彼此还不是很了解,于是后来导致了很多离婚悲剧。这吓坏了摩梭人,一时间,没有人敢再去走婚。
  那时阿妈就从四川来到了里格村,和阿爹在远离老村的湖边盖起了房子,过起了日子,但实质上还是阿妈当家。共同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后,阿爹说,这种一妻一夫的家庭也有它的好处,就是两人可以互相照应,而且时间长了感情也更浓了,不再单纯是年轻时的互相爱慕之情。
  文革结束后,国家放宽了民族政策,摩梭人的走婚才又完全恢复,但是经过文革一劫,摩梭人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也同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似乎是异种文化的强行进入打通了他们思想上的屏障。后来随着电视传媒的潜移默化,又使他们的走婚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和现代。现在摩梭人的婚姻也许差的就是那么一张纸。
  大姐是在赶山节的时候认识杜只的。每年到了9月份,有那么几天,泸沽湖畔所有的摩梭人都要带上吃的到山上去,这是一个敬拜格姆女神的节日,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结识对方的机会,大家自由地在一起烤肉、唱歌、喝酒、打跳。转山节不知成就了多少对摩梭男女,据说泸沽湖有一半盛的是在转山节上产生的爱情。杜只在认识大姐之前曾经同很多女人走过婚,甚至包括中甸的藏族女孩。他有两个儿子,除了八斤,在四川他还有一个。有了八斤后,他最终选择了同四川的阿住离婚,为此他付了三千多元钱的赔偿金。摩梭人都说,没有结婚证,离起婚来更麻烦。
  现在,父母已经让松娜来当家,二姐和三姐早已出去跟着阿夏过了。大姐悄悄地告诉我说,再过一段时间她就要离开这个大家庭了,可能要到杜只那边去建个新家。
  而父母之所以把家交给四妹--松娜,最重要的因素是松娜曾经去过成都和昆明,在外边做过买卖。
  松娜只有18岁,却已是两次走出女儿国, 又两次走了回来,而这两次都是为了爱情。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在松娜已经很少有少女的那份天真、明朗,偶尔你会从她的眼神中发现一丝很令人伤感的忧郁。
  现在,已有三个月身孕的松娜心态平静。她要把自己的心放到家庭里面,做一个好母亲,把家庭打理得好好的。
  面对松娜,我无话可说。她才18岁,却已经认了命,这也许会使她永远都将无法走出泸沽湖世代妇女命运的轮回。在松娜的家中可以听到泸沽湖潮涨潮落的声音,那潮水来的太早,去的也太早。激情燃烧之后是现实,潮水消退之后是沉寂。
  扎西:我是摩梭的儿子,我属于泸沽湖:
  施晓亮/文
  扎西不是里格村的摩梭,他母亲家在离里格半岛几十里的永宁乡。他算是里格村的上门女婿。
  扎西目前已经和原来走婚的对象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住在一起,与我们传统的婚姻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结婚证。扎西到过很多地方,大城市的生活对他来讲一点陌生感也没有,但他最终还是回到了里格,这里有他的根。扎西没有文化,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对摩梭文化的认识堪称深刻。与我一同对他采访的美国电影编剧田女士说,把扎西的话原封不动地搬到纸面上,就是一篇好文章。于是,下面的文字我都用了第一人称。
  关于摩梭
  听老人讲,解放初期民族划分时,工作组的同志来到我们这里,问我们的一些老人:\"你们是什么民族啊?\"老人们都说:\"摩丝\",摩丝在我们的语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人家就记成\"摩梭\"族了。至于把我们划分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这就更可笑了。历史上,我们一直被称为\"纳\",现在我们仍然自称为\"纳\",纳西的\"西\"是\".....的人\"的意思,\"纳西\"的意思就是\"属于'纳'族的人\"--纳西族应该是我们的分支才对。但是我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缺少历史依据,而纳西族人数众多,接触汉文化时间比我们长,会写历史。解放初期民族划分时,云南的摩梭人被纳西族吞并,而四川的十多万摩梭人全部划为藏族。
  摩梭是母系社会。历史上的原因是当年忽必烈南征打南昭国,永宁周围的男人大都到大理国当兵了,男人少了,女人就当家,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外界人最关心的就是摩梭人的走婚。也有人把这叫做阿夏婚姻,就是男不婚女不嫁,男女双方生活在各自母亲的家庭里,晚上男的到女方家走婚,天亮前回到自己母亲家,生下小孩属于女方家的成员,男人不抚养自己的后代。有人说,摩梭男人不负责任,其实不是,我们抚养姐妹的孩子,摩梭人说\"娘亲舅大\",舅比自己的生父还亲。这样的婚姻最大的好处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比较好处,没有婆媳关系那么复杂。男女之间是纯感情交往,没有经济瓜葛。
  外界传说摩梭人走婚就是想跟谁睡觉就跟谁睡觉,那有那么简单。其实我们摩梭人也和你们一样注重感情,三年眉目传情,三年信物交换,三年谈情说爱,然后才能发生关系,传统的走婚往往是比较稳定的,绝不像外界丑化的那么随便。
  大城市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很远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特别是几乎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我们这里的年轻人看到大城市的生活,很羡慕。我走过很多大城市,那里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前几年,几位来泸沽湖游览的客人请我去广州玩,他们出钱。每天他们都用高级小车接着我去酒吧、夜总会,玩得很开心。后来我还去了成都。但在大城市呆一段时间后,我就会想念我的家乡,我觉得大城市的生活离我们山里人很远,只能去看看,对比一下,是不能在那里长期生活的。我没有文化,在那里就成了一个没有翅膀的鸟,没有什么意义。泸沽湖边有我的根,我在这里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挖掘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再说我喜欢山里的悠闲,我们这里没有时间概念,不看表,只看太阳和月亮,这块地今天不愿锄了,明天干也可以,自由自在,不像城里人那么紧张。
  对于你们城市人来说,也一样,泸沽湖的生活也不适合于你们。来玩几天可以,要让你们长期住在这里,受不了。除非是做研究,写书,能耐得住这儿的清苦。
  摩梭人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文化
  以前泸沽湖3000多年没开发,我们过着平淡的生活。旅游业兴起以后,这里变得热闹起来。落水村变得很商业化,我们这里稍微古朴一些,但也不原始,真正原始的摩梭是生活在山里,闭塞,于是就有很多人往山里跑。我最初充当他们的向导,是为了挣点钱。山里的人不懂普通话,我又在中间充当一个翻译,老人用摩梭人讲的,讲的很真实很完整,我才知道摩梭人原来有这么多的文化,于是学到很多东西。每一次陪客人进山,客人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一次次地,自己就学到很多知识。
  后来,有人找我做向导,走茶马古道,经过贡嘎雪山,骑马、步行十几天走到稻城、亚丁,第一次简直累死了,路上直后悔这个钱赚得太辛苦了。但回来一回想,其实路上这么好,一路上,我们见到很多叫不出名来的民族和部落,每个部落的风俗都不一样,沿途的风光很漂亮。走到山里,老人把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最好的东西给我们,不要城里人,就是我也感动得不得了。关键是一路上跟着学者们学到了这么多东西,自己也算是不交学费进修了一次。
  我就想,为什么这些学者跑这么远的路来我们这里?最后我想明白了,他们是来了解我们这里的民族文化。于是我就想,我们摩梭人应该自己保护自己的文化。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我生活在一个摩梭家庭,我的长辈供奉火神,信仰藏族传佛教,我自小也跟着这样,长大也这样,但不知为什么要这样。明白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很多事就知道怎么做了。
  比如,几年前我就想改造我们的火塘。我想,火塘不就是取暖做饭的吗,摩梭火塘烟熏火燎,既浪费柴火,又不环保。可是我知道了火塘的来历,我就打消了这一想法。传说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母亲去逝后,女儿把她葬在离家很远的一棵大树下,每天做好饭后就会端一点跑到母亲墓前祭拜一下。有一天,母亲说话了:女儿,以后你不必这么辛苦跑来跑去的,你在火塘前做一个锅庄,做好饭后放上一点,我就很满意了。这个故事讲的是我们摩梭人祖先崇拜。知道了这个故事,就不会敬重我的火塘和锅庄,我不会撤消它们,也会让儿子女儿一直敬重它们。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关注民族文化了,他们只知道怎么去迎合游客,多赚点钱。其实,游客来就是看我们的摩梭文化的,可是现在能看到的摩梭文化越来越少了,当大家都失望了之后,泸沽湖旅游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我没有文化,自己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我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但我想为摩梭文化做点什么事。我现在正在筹备自己的马帮,走茶马古道,这样就不用每次再劳神费力借马匹和劳力了;再就是我想筹资盖一所摩梭庙宇,把摩梭人的达巴请去,恢复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摩梭人信奉达巴,但现在的达巴太少了,又加上达巴无文字全靠口授,传内不传外,因此快要失传了。
  摩梭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摩梭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比如走婚,过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山里,到城市寻找工作,在那里哪外族的姑娘小伙恋爱。一个摩梭族的小伙子爱上一个汉族的姑娘,他不可能说:\"我们走婚吧。\"一个摩梭姑娘如果这样说,爱他的汉族小伙子肯定以为她作风不好。所以我说,过不了多少年,走婚也许就会消失。
  再就是金钱的腐蚀作用,会破坏我们这里的纯朴和安静。金钱的诱惑像癌扩散一样,你看里格村表面平静,实际不完全是这样,旅游已经开始发展了,这一家比那一家多来了两个客人,那一家就会疾妒死。
  我觉得里格村早晚会发展成现在落水村这样子。
  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调整大小 DSC00664.jpg
调整大小 DSC00660.jpg
调整大小 DSC00655.jpg
发表于 2008-8-27 14: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15: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好福气
喝酒还有这么多美女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可是女儿国哟,  象兄弟这样的帅哥去了是要被抢的,  估计是回不了家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15: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齐天大圣于2008-08-27 15:49发表的 :
那里可是女儿国哟,  象兄弟这样的帅哥去了是要被抢的,  估计是回不了家的了.
哈哈!那我得赶快抽个时间一个人去"走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1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玩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1 00: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真的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5 0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6 0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齐天大圣于2008-08-27 15:49发表的 :
那里可是女儿国哟,  象兄弟这样的帅哥去了是要被抢的,  估计是回不了家的了.
还是回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8: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5 15:29 , Processed in 0.0401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