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西风冷雨,屋内暖流习习。我家的笼养靛頦还是比较舒服的,它们一天之中除了吃喝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歌唱,小叫中盘,鸟们练喉学歌的氛围很好……
野外的靛頦鸟,它们全去了南方,离严寒好远。它们现在赶什么呢?鸟类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负责任的指出:靛頦鸟们在赤道附近生活得特别悠闲,三三两两,小群体活动,捕食、嬉水、放歌练喉,……这个阶段,属于靛頦生命之年周期里最最平静的时期,它们不需对歌争婚,它们不需长途迁移,它们不需建屋筑巢,它们更不需喂养下一代……真正是一支特别悠闲的部落。然而,小雄靛又是它们中间最有光彩的一个闪光点!它们可比其它母靛和老雄靛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多彩,它们得学歌练喉!没有一流的歌喉和动听的曲调,下一季就娶不到漂亮的新娘。小雄靛要飞东飞西,向族里的歌王学,还要向其它的鸟类学,谁学到了绝唱,谁就可能成为将来对歌争婚的胜利者。
每年的深秋,当靛頦鸟途经中华之地,它们之中的一部分总要留一些下来,成为我们这些玩靛一族的笼中之宠。大家一般都选当年出生的膀上带花的小雄鸟。现经过三个多月的经心喂养,眼下一只只小靛頦,羽衣丰胰,膘肥体壮,天一露白就放歌……可是,它们的歌声不动听,好似乱七八糟在瞎唱。所以,老一辈玩家留下了话,新靛得押口!特别是新的小靛頦,玩家得给它们请教师鸟,让它们跟着学唱优美动听的曲调。
教师鸟,多为歌喉一流的老靛頦。但是,这太难了,好歌手天下奇缺。退而求其次,选用百灵鸟、画眉鸟和山麻雀。我多年来,一直用画眉鸟给新靛做教师鸟,效果很好。这是因了画眉鸟音域特别宽广,音节多变而丰富,音律清晰又动听,那些小叫与中盘,靛頦非常容易学会,甚至于学不了多久,优秀的靛中之佳靛还会超过它们的老师——画眉!
靛頦笼养之后,它们生活在笼里,更没特别的事要做了。它们要想做什么,那只有与野外的小雄靛一样学唱歌了。冬天学好了歌唱,开春才可能在上大性时,真正发大口唱出最美妙最动听的天籁之音。这也是我们这些靛頦玩家为之所求之事啊!
我给新的小靛押口,以前全用传统老法。新鸟只让它们听音,而不让它们见教师鸟。如两鸟在一间房里,那新鸟得上笼罩;要是挂在两间房,当中有门或窗什么的,新鸟可不上罩。原则上是学生不能与老师相见。理由是小靛看到老靛会怯场,不易专心学歌;如果教师鸟不是同类,它们之中的有些靛頦就会不愿学……多年实践,新靛押口,只有冬季能押上口。到了春天,你再给它们押口,你会发现一点用也没有了。它们不会再专心学歌了。它们全都急于要去找小姑娘了。冬季没押上口的新靛,你如果将鸟养得很好,开春它们也只是上性大叫,不过最多回报你的是乱叫一气而已。
现在给新靛頦押口之事,可比以前要方便多了。我现在用CD片子里的鸟鸣押新靛之口。在人工给它们创造的温暖环境下,吃香的喝辣的小靛頦,整天闲得无聊,正好听CD,学新曲,新法教靛,小靛的进步可比用老法快的多。而且,你想给它们学啥,就可以点放啥鸟鸣让它们听音跟唱,直到学得你认为象了为止。不满意,那就重复上百遍的播放……
红蓝靛頦,只要押鸟鸣口。有的鸟友还给蓝靛押虫口,其实老一辈早有说法,蓝靛不用押虫口的。它们在进笼前,早就学会了。想想,老人们讲得也有一定道理,每年靛頦飞临中原大地,它们所到之处,可是满世界的秋虫声。它们寻声捕虫,该学的早学会了……蓝靛如果学出了鸟鸣口,那此蓝就了不得啦!虫口鸟鸣,天唱地叫……
靛頦玩久了,对它的观察也就细致了。
我喜欢没事时细细赏靛,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久之,我发现靛頦的毛峰还是有一些小讲究,后又作了几次小试,与大家谈谈我的观察结果。一家之言,仅供探讨。
靛頦的羽毛,可以分为粗毛锋与细毛峰两大类。粗毛峰,有可细分为糙粗、中粗和短粗;而细毛峰也可分为长细与短细。
红靛頦,如是粗毛峰,一般为中粗和短粗多见;要是细毛峰的鸟,绝大多数是长细。带彩的红靛,以粗毛峰为多;素红,通常粗、细毛峰均有,按比例好象细毛峰的素红还是多一些。
蓝靛頦,块浆鸟和紫色系列的蓝靛,基本上是粗毛峰的鸟,其中以中粗为主,短粗也不少;而条浆鸟和白色系列的蓝靛,清一色为细毛峰,并且以短细毛峰为主。
在正常饲养的情况下,粗毛峰的靛頦,羽色深而艳,特别是短粗毛峰的鸟,那更是单毛薄片身形秀美;而细毛峰的靛頦,羽衣丰胰,丝絨质感,水色一天,那羽毛易泛金属般的光泽。所以,我们不能以靛頦之羽毛的粗细和长短来论优劣。但是,需要当心的问题还是有的。我的观察如下:
一是长毛峰的鸟,如果你在饲养中忽视了光照,那可要比短毛峰更易出油毛,并且只要毛油了,必定变成蟹钳毛,难看啊!鸟的大裆出了蟹钳毛,对鸟体的保温也有较大的影响,一不小心,鸟在冬季会有性命之忧。
二是细毛峰的靛頦,它对换羽时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要求更高,玩家一不留神,有一个方面做得不周到,那靛頦就会有事体了:不是旧羽下得不彻底,就是鸟的背羽不动,出来的新羽也是三三两两,换羽期拖得很长远。那些粗毛峰的靛頦,相对来说就要好搞多了,一般只要动了毛,它就会干净利琐的换羽。
三是粗毛峰的靛頦,不论红与蓝,一般换羽时上色全要比细毛峰的靛頦有成效。这可能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技术,刚好与粗毛峰的靛頦换羽对上了路数,反正我的试验结果,粗毛峰的靛頦,换羽时的增色保色,基本可以做到与野生的靛頦之色彩较为相近(蓝色还有很大差距),细毛峰的靛頦就没有粗毛峰的那么容易了。我想,这可能与两者之间的羽毛的结构上的不同有关……
玩好靛頦不容易,需要去探究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大家有空时,请帮我和其他鸟友们想想,你在玩靛时还观察到什么现象?!提出来,大家一起聊聊。
圆膘与靛頦之回性
新鸟人工喂养之后,大家通过第一阶段的努力换食成功,鸟在笼中单腿站立,羽毛松弛,嘤嘤小唱,惹人喜爱。此时的新靛頦已经伏笼,并且膘水丰盈,没有了生命之忧。
新鸟圆膘,原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玩靛人对新鸟付出的一切得到了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只是暂时的。今天靛頦在笼中镇定自如、鸣唱不止,它还能从玩靛人的手中接虫吞食……然而一觉睡醒,也就是第二天你突然发现,那笼中的靛頦一切又恢复到它进笼时的腔调了:满笼飞扑、头撞笼丝、不见人也闹,见了人闹的更欢,好像它有一种用不完的劲道,拼死也要冲破牢笼。夜深人静之时,不管你给它开灯还是不开灯过夜,它在笼中继续战斗,奋不顾身的与那一根根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笼丝作长时间的以死相拼的抵抗,笼丝不断,那鸟却折断了一枚又一枚飞羽或尾羽……明明已经伏笼的鸟,怎么就闹了起来呢?它圆膘了,它又有了力气,它要为获得自由而做努力和拼命!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鸟圆膘之后它又回性了,它要与玩鸟人一比高低,为自由而战!
这是一件特别让玩靛人烦恼的事,如果你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圆膘之后的回性之鸟,极可能在一夜之间甚至眨眼工夫就废了,断嘴断脚飞指甲,头破血流损翅羽……
我的对应措施基本有三条,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行家里手共同探究,寻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是重新给鸟笼上罩披笼衣,但不给回性之鸟扎翅捆尾巴。罩笼衣可预防鸟在撞笼时发生不必要的伤残,不扎翅尾可防止鸟在扑笼时脚趾的损伤。圆膘后的新鸟,撞击力很强,特别是扑到上笼丝后,反弹回来的力量很大,扎翅后鸟落笼底的分量会全部落到脚趾上,造成脚趾骨折或弹飞脚趾甲,自由的鸟翅和尾羽,可保证它入笼底时的平衡,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二是加强青料的喂养,原来喂的粉料的比例不采取调软的做法,活虫照喂,确保新鸟的膘水。以前老一辈传下的法子是采取断虫之法和落膘之法,这些做法以降低新鸟的体力来减少它的闹笼力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对新鸟身体的伤害却是很大,分寸掌握的不好,往往会导致新鸟落膘而亡或鸟的体质下降,抵抗力减低,时刻都有生病的可能,风险性很大的。多喂青料,旨在调节鸟体心火,安神祛燥,黄瓜为最,青菜亦可。已学会吃青料的新鸟,可将软食缸盛之,湿粉料停喂,以干粉料替之。如你的新鸟没有学会直接吃青料,那只能继续喂湿粉料,将青料打成泥状拌入。青料的用量与粉料之比一半对一半。
三是回性强烈期,将罩上笼衣的鸟笼,开一小缝,面墙而置。像对待新鸟人笼时的方法那样,每天除了给它洗澡加食水之外,你不要去惊动它,听其在笼中尽兴闹腾,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它就会平静下来。笼丝是坚不可摧的,新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双方的对抗,最终只能让回性之鸟败下阵来。这段时间如果发生人为的惊吓或是其他什么,都会造成回性之鸟伤残的后果。靛頦是很有灵性的鸟,当它发现自己的抵抗是那么的无效,它会向玩靛人投降的!
新鸟圆膘后的回性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绝大部分的新鸟都会发生,我们只要认真对待,这一玩靛之难关,我想大家都会走过去的。
玩靛者中,上班族不少。一般摆弄靛頦均在早晚。
我是上班族,玩靛也就在早晚了。新鸟上市之后,平常主要是摆弄新鸟,老鸟随之。
新鸟就是圆了膘,但它的羽毛还没上粉,洗澡常是透心凉。那新靛鸟,你一不小心,轻者感冒,重側挂也。特别是深秋和初冬的早晚,气候阴冷,不易给鸟洗澡。最佳的给鸟洗澡时间是在每天的中午时分。上班族玩靛如何是好?我的办法,平常早或晚洗脚,周六和星期天的中午才给鸟洗澡。
平常早上或晚上,我给靛頦搞清洁卫生时,只给它们洗脚,而且用温水。温水,对鸟的脚部皮肤渗透性远胜冷水,可在极短的时间里,将鸟脚上的污垢浸透化开,三二分钟即可洗净脚爪。洗脚时,你要将水位放得很低,刚漫过鸟的脚背就行了。
休息天的中午,那才是给鸟洗澡的好时辰。再冷的天,最好不要用温水,那样鸟会不要命的乱洗,一旦洗过了头,鸟非出问题不可。只有冷水浴,才能迫使鸟有所节制!不会水浴太过,导致鸟体受到损害。
上班族玩靛,时间有限,只好变着法子玩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