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寺僧
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宜兴湖滏金沙寺僧人。“僧闲静有致,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捏成砂壶,“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僧人没有留下姓名,《阳羡茗壶系》“创始”篇把他列为紫砂壶的创始人。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流传。
供春
亦说龚春、龚供春,叫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宜兴人。本是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童。颐山曾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用细土抟坯,指掠内外,指螺纹隐约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辩真。制品古朴风雅,传器树瘿壶,“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极造型之美,被称为茗具中逸品(《阳羡名陶录》)
爱闲老人
明嘉靖至万年间人,姓名不详。作品有宜均窑笔洗,紫红色胎,内有淡色开片釉,署“爱闲老人手制”款,作品流传英国及西欧各国。(《宜必文史资料》)
欧子明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人,是宜兴烧制欧窑较为成功的名艺人。制品玲珑精巧,浑朴而研态。作品有花盆、水盂、盘、碗、洗和佛像等“尤以洗类为多”。由于他对彩釉贡献甚大,故中国著名“欧窑”由此得名。
董翰
号后溪,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是最先创造菱花式的制壶人,已殚工巧。(《阳羡茗壶系》)
赵梁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赵良的,他的作品中多为提梁式。(《秋园亲佩》)
元畅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元锡或袁畅的。无传器款章,未足敦是。(《茶馀客话》)
时朋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朋一作鹏,时大彬之父。与董翰、赵梁、元畅四人,被誉为“紫砂四名家”。
李茂林
字养心,号称李老四,明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五年间(15731648)江西婺源人。李仲芳父,善制小圆壶,上有朱书号记,世称“名玩”。那时名家壶坯都附人缸窑烧造,“不免沾缸罐釉泪”,李茂林开始“壶乃另作瓦缶,囊闭人陶穴”(即用匣钵封闭起来),从而创新窑具,发展了紫砂陶业。(《桃溪客话》《秋园杂佩》)
时大彬
时朋之子,别号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他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善制小壶,耳目一新,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推其正宗。其制法,陶土之内亲以硐砂。居“壶家妙手称三大”之首位。吴梅鼎品评,称其典重,所传弟子甚众,皆知名于世。(徐喈凤重修《宜兴县志》)
李仲芳
茂林之子,大彬门徒,“为高足第一”,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年)江西婺源人。制品渐趋文巧,技艺精湛,兼长家传与师承。今人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称道:“李大瓶,时大名。”(《阳羡茗壶系》)
徐友泉
名士衡,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江西婺源人。原非陶人,其父好大彬壶,延之家塾。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善仿古铜器形及蕉叶、莲房、菱花、鹅蛋、分裆等各式各样的紫砂壶。泥色多变,技艺高超,所谓“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阳羡茗壶系》《阳羡茗壶赋》《宜兴县志》)
欧正春
明万历致崇祯年间江西婺源人,时大彬弟子。其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 (《阳羡茗壶系》)
沈君用
名士良,别称多梳,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阳羡茗壶系》称其制作为“神品”,壶式承欧正春一派,至尚像诸物,以离奇著称。
沈君盛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善仿徐友泉,而参以沈君用法,为时大彬再传弟子,品种十分丰富,巧用君用相媲美。
陈正明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器极精雅,所作坚致小俗,壶则别派,盛名天启年间。
梁小玉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原为武林人士,能赋诗操琴。为普陀三秀祠建祠,到宜兴特制茗壶为祭器。所制砂壶不落俗套,并能自撰铭文。蔡寒琼《牟轩边琐》记载梁小玉白泥茗壶“质坚如玉”,“工丽无匹”。
周后溪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善制小壶,汉扁、汉方为其代表作,妍妙在朴致中。(《桃溪客话》)
邵二孙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壶手段不凡,博采众长,造型千姿百态,件见不同,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陈用卿
明万历至清顺治间人,原籍江西婺源。与时大彬同工而年、挤俱后,负力尚气,俗称为陈三呆子。式尚气,俗称为陈三呆子。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款仿钟繇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阳羡茗壶》《阳冼名陶录》)
陈仲美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初造瓷于江西景德镇,后慕名到江苏宜兴专事紫砂,把雕刻艺术与壶艺巧妙结合,善于重锼叠刻,喜作香盒、花杯、炉、辟邪、镇纸等玩器。别具一格。尤好配壶土,对紫砂泥料配方作出较大贡献。(于琨重修《常州府志》)
邵盖
明万历四年至崇祯九年间(1576-1636年)人,原籍江西婺源。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传器有紫砂大壶一把,俱作扁花篮形,世有“邵家壶”之称。(《桃溪客话》)
邵文金
又名亨祥,明万历四年至清顺治三年间(公元1576-1646年)人,原籍江西婺源。据《阳羡茗壶系》载:“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
邵文银
又名亨裕,明万历七年至清顺四年间(1576-1647年)人,原籍江西婺源,与文金同胞兄弟,时大彬弟子,制作文巧,饶有时门风格。(《桃溪客话》)
陈信卿
明万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公元1582-1641年)宜兴川埠上袁人。善仿时大彬、李茂林之传器,有优盂叔敖之肖,其作品虽二卜美稍逊,但坚瘦工整,雅自不群。惟征逐贵游间,不务壹志尽技,间多 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
蒋时英
明万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1582-1641年)人,原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客于陈继儒时改名时英。凡所制作,坚致不俗,其壶为项子京定式,世称“天籁阁壶”。(《桃源客话》)
陈光甫
明万历四十四年至顺治六年间(1616-1649年)人,原籍江西婺源。仿供春、茂林、大彬之传器,被大彬视为“入室弟子”。(《桃溪客话》)
陈俊卿
明天启至崇祯年间江西婺源人,时大彬弟子。(《宜兴县志》)
项不损
明天启至崇祯年间人,名真,制壶朴雅,书法有晋唐风格,为当时之名工。
徐令音
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人。徐友泉之子,独得家传,仿古尊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
阎贤
字鲁生,明天启至顺治人间江西婺源人。虚心求学,善仿制,后创新,传器颇得前人之妙。(《宜兴陶器概要》)
陈辰
字共之,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江西婺源人。工书法篆刻,力度相宜,曾为当时紫砂艺人镌刻壶款。(《桃溪客话》)
陈和之
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江西婺源人。善制饮茶用之附件,如花樽、菊盆、手盘、什锦杯等,饮茶器具配套,手法相宜,合为一家。(《宜兴县志》)
陈挺生
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江西婺源人。《茗壶图录》谓陈挺生与邵盖、周后溪、邵二孙、陈和之等“皆一时之名手”。
徐次京
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浙江桐乡人。善仿古器,笔法古雅。传器有三足鬼水滴等具。(《桐乡县志》)
郑宁侯
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浙江桐乡人。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工整有样。(《桐乡县志》)
周季山
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江西婺源人。善制茶具、雅玩等,制品新颖,有独到之处。(《茗壶图录》)
沈子澈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浙江桐乡人,善制菱花壶,制品典雅浑朴,巧夺天工。且善仿友泉、君用传器,世有“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之赞语。(《桐乡县志》)
王友兰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人。幼时在宜兴学艺,艺成后为苏州拙政园主聘去制壶。善制古器,仿制诸家而渐入佳境,不失古朴风雅,另臻绝诣。所作“拙政园壶”,精妙绝伦。
陈子畦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人,原籍浙江桐乡。仿友泉壶最佳,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友泉间,为世所珍。或云即陈鸣远之父。(《桐乡县志》)
邵旭茂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上袁村人。制壶似陈用卿,造工精细,质坚如玉。传器紫砂大壶底有二印,上“荆溪”篆书椭圆印,下“邵旭茂制”篆书方印,精湛绝伦。(《阳羡砂壶图考》)
潘缄雄
字菊轩,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人,工制茗壶,其掇子尤著。
陈汉文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1723-1795年)宜兴人。或曰陈子畦之子,陈鸣远之弟。工茗壶,配泥有特长,尤善铺砂,制品浑朴不让前辈,所作古器工整古雅,然壶式精工而不失古朴风味。(《宜兴陶器概要》)
许龙文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受陈仲美、沈君用之影响,所制多花卉象生壶,其代表作选进曰人奥兰田编著《茗壶图录》一书。
惠逸公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制壶工巧,大壶古朴可爱,小壶亦佳。其书法楷行草书齐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或飞舞或沉着,可与惠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
承云从
从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江西婺源人。善制大壶,气势非凡,造型别致。(《茗壶图录》)。
项真携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人,原籍浙江嘉兴。制壶朴而素,善壶上雕刻,书法有晋唐风格。
惠孟臣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宜兴上袁村人。制壶小者精妙,大者浑朴,“笔法绝类褚河南”,为大彬之后一大名家。其茗壶底有“文吉馆孟臣制”六字款,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最精。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
项圣思
明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宜兴人,以书法篆刻见长,善仿欧正春、沈君用之传器。虽不见史载,所遗精品“桃杯”,技艺精湛,细腻逼真。为明末清初时之巧匠。
陈鸣远
又名远,号鹤峰、壶隐,石霞山人,清康熙至雍正年间(1662-1735年)宜兴上袁村人,是近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余种,制品新颖,善翻花样,雕镂兼长,其款识雅健,有晋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京城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自陈鸣远始,紫砂壶本身有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感,形成紫砂壶独特的风格与流派。
陈介溪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人。善仿古,尤以盖工为一绝。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人。善仿古器,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且兼长紫砂炉均。
杨季初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善制菱花壶,与陈汉文齐名。(重刊《荆溪县志》)
范章恩
字迪恩,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制壶颇具时誉。所制壶无论朱紫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骨肉亭匀。题铭书法似米芾。
陈文伯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斋号“寄石山房”。所制紫砂花盆,形美质坚,畅销日本,久而不衰。
杨友兰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善彩绘,所制壶,壶身上的山水人物、花卉百草和阳文纂字,都用砂泥嵌贴,每壶无不竭尽智力。
邵基祖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以制式精雅,体质坚净著称,亦以粉彩花鸟见长。
邵德沁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善绕彩施釉,在五彩花卉的堆贴上,博采众长,极其工丽。
金士衡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着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型为主,为陈鸣远之后陶艺名家。
张怀仁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家贫制壶为业,暇则临唐宋书法,而于怀素有毅力。所制壶碟杯盘,无一不是精品。(重刊《宜兴县志》)
邵玉亭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制壶周身绕彩,以典丽华贵的宫廷风貌为装饰艺术,借鉴漆器、木器雕刻新工艺,用堆花浮雕为力作。曾手制\"乾隆御制\"紫砂壶两把,一为六方形,一为圆身灯笼形,工雅可观。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南林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善制彩釉砂壶,大量吸收景德镇瓷器装饰手法,紫砂壶跟瓷壶相比,简直到了无法辨清的地步。
杨继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工宫廷风格,善制宫廷御器。以用色见长,施色精巧。
陈文居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为陈文伯弟,自号\"荆溪水石山人\"。所制紫砂花盆,畅销日本,久而不衰。
潘大和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人。善制中壶,壶腹镌铭曰:\"虽有甘芳不如苦茗\"。常为文人雅士定制茗壶,泥质坚结,风度妍雅。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安徽休宁。能诗,善书,所制茗壶极精雅,惟传器不多。
葛子厚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人。缪颂游宜兴,子厚为制壶。
陈曼生
名鸿寿,字子恭,义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翼庵。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钱塘,著名金石书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曾任溧阳县令,喜爱紫砂壶,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兄妹制壶,然后由其铭刻书画装饰,为时大彬后绝技。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遒逸,每件幕客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
杨彭年
字二泉,号大鹏,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桐乡。善制茗壶,造型浑朴雅致,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他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陈曼生宰溧阳,闻其名,致之,嘱为制壶。曼生自出新意,造仿古式,镌书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所作,其壶底有\"二泉\"两字。故曼生壶多半出自陈曼生、杨彭年之手。(《宜兴陶器概要》)
杜世柏
字参云,号葭轩,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上海嘉定。工书法刻绘,所制茗壶周身刻上字款,秀美艳丽,但求遒劲苍古之风,不落俗套。金石家张燕昌评说:\"此必百年来精于刻印者……非有数十年寝馈者不能到也。\"
绶馥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善制大壶,工刻绘。虽不见史载,但制作极工,其力作\"披云壶\",壶身如三代铜器,胎内指纹历历可见。壶腹一面刻盆景松石,颇饶唐寅笔意;另一面刻行书宋词,有晋唐帖意。(《阳羡砂壶图考》)
杨凤年
字玉禽,亦称杨氏,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人,系杨彭年之妹,为紫砂工艺史上最早的女名家。制品构思丰富,浮雕精美,其成就可与杨彭年媲美。其代表作\"竹段壶\"、\"风卷葵壶\",形态逼真,工艺精巧,均藏于宜兴陶瓷陈列馆。
杨宝年
又名葆年,字公寿,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系彭年、风年之弟。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邵二泉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工镌壶铭,且善制壶。曾为陈曼生造壶。邵景南壶多数请邵二泉刻字。
瞿应绍
字子冶,初号月壶,后改瞿甫,又号老冶、陛春,清,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原籍上海。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 于壶上,时人称为\"三绝壶\"。瞿自号\"壶公\",宜壶之盛,陈曼生后瞿实为第一人。(《前尘梦影录》)
吴月亭
字竹溪,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朱石梅
名坚,号石眉,又号石楳,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原籍浙江绍兴。精于鉴赏,擅画人物花卉,尤善铁笔,且多巧思。首创砂胎包锡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壶别开生面。著作有《壶史》一书,久已失传。
冯彩霞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宜兴人。是继杨凤年后又一位杰出的紫砂女名家。善制工夫壶,大者如拳,小如鸡蛋,指纹腠理隐现,尤为夺目。她曾应邀到广东南海伍元华家制壶,伍氏的\"万松园壶\"和\"听涛山馆壶\"均是其代表作品。彩霞之书颇有欧阳询之韵,所镌款字精巧有致。
邵大亨
清嘉庆至咸丰年间(1796-1861年)宜兴上袁村人。年少而得名独早,制壶以浑朴胜,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望而知为名手所作。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宜兴陶器概要》)邵大亨之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骨肉亭匀,雅俗共赏,嘴攀匀称自然,口盖直而紧,虽倾则无落帽之忧。(《茗壶说》)所制壶盖内皆有\"大亨\"楷书印,为当时制壶名家代表人物。
申锡
字子贻,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年)人。笃志壶艺,善雕刻。制品喜用白泥,精者捏造,巧不可阶;若寻常之品,每用模制。所制壶,壶底有\"茶热香温\"纂书方印,盖内有\"申锡\"楷书扁方小印或錾下有\"申锡\"小纂章。(《阳羡砂壶图考》《宜陶之旅》)
蒋万泉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1821-1874年)宜兴人。虽不见史载,但为当年制壶名手。作品单纯,不苟丝毫,传器紫灵壶通体无暇疵。(《壶中天地》)又紫砂钟形壶,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壶底内刻阳文纂书\"万泉\"小方印。(《宜兴紫砂》)\"陈曼生自铭紫砂竹节壶\",壶腹刻铭款署\"曼生\",壶盖内钤\"万泉\"纂书印。他的作品,制作之规整,捏塑之巧妙,雕琢之精细,可谓匠心独具。(《中华文物鉴赏》)
吴阿坤
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宜兴上袁村人制壶名人,可惜他的作品和事迹后人所知甚少。《宜兴县志》中有:\"砂壶声价今谁重?如今更推吴阿坤\"的诗句。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人。学大享法,善制鹅蛋壶。
邵大赦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人。多得杨彭年手壶,心慕力传,尽传其巧妙,所制竹段、梅桩、风卷葵案诸式,时人争相购之。(《宜兴陶器概要》)
邵友廷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精工壶艺,成名于大亨后,玉麟前,制鹅蛋、掇球等壶独绝。(《宜兴陶器概要》)
何心舟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材自然型式,为陈鸣远后巧手之最。(《宜陶之旅》)
王东石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常为文人雅士制壶。
邵景南
号留佩主人,清嘉庆同治年间(1796-1874年)人。善仿明式制壶,深得古法。传器底印\"姑苏留佩\",盖内\"景南\"小印。
陈伯亭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人。为咸丰十年后紫砂雕刻名家。独树一帜,继往开来,书画铭刻,无不追踪前人,而梅桩尤卓绝。
金士恒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年)人。原籍苏州。善陶坛、缸坛之类。后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实用美观的\"蛹壶\"。光绪四年(1878)应聘去日本传授紫砂壶手工成型技法,是宜兴紫砂工艺传入日本的开始。
黄玉麟
清道光二十二年至民国三年间(公元一八四二-一九一三年)宜兴上袁村人。原籍丹阳。幼孤,年十三学艺三年即青出于蓝。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莹洁圆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紫砂假山,得画家技法,层峦叠障,妙若天成。吴大潋、顾荣林先后聘请支各制铭壶若干,大潋富收藏,玉麟得观彝鼎及古器,壶艺日进,名亦益高。(《梦窗小牍》《宜兴陶器概要》)
陈光明
字润宝,清道光末至民国初年间人。原籍金陵,自幼侨寓宜兴蜀山,善作紫砂玩器及果品,如扁豆、核桃、菱、栗、柿、橘、灵芝等,细巧玲珑,色形逼真,美妙绝伦。(《宜兴陶器概要》)
俞国良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1851-1908年)宜兴人,原籍无锡。常为苏州吴大潋造壶制作精而气格浑成。擅长\"传炉壶\",制壶艺人都说传炉壶最难做,而俞\"传炉\"挺匀有力,仿佛天成。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国际赛会奖状。
范鼎浦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宜兴人。不仅善制壶,还擅长雕塑,其力作紫砂\"鹰\"双翅傲展,两眼圆睁,停立山石,栩栩如生。毛羽纤细,泥现铜色,形态逼真,是件难得的艺术品,曾在1935年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潘虔荣
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程寿珍
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范大生
清末民初与俞国良同时的名家,字绳武,号承甫,光绪元年(1875)~民国31年(1942),世居宜兴丁蜀镇西望圩村。19岁起从师名艺人范鼎甫,民国初年被利永陶器公司聘为技师。 民国5年又受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长童斐之聘,任校陶业教师。一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制壶技艺精深,《大生壶》名嗓一时,传世之作有《合棱》《鱼化龙》《合梅》《一捆竹》《竹鼓》《仿古》《掇球》等壶。造型浑朴有致,色泽匀称,均为壶艺珍品。精心创作的大型陶塑《雄》获1935年英国伦敦艺术博览会金奖。
汪宝根
号旭齐,著名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出生于蜀山南街汪姓紫砂世家,后搬居蜀山西街。汪宝根幼年曾在蜀山东坡书院就学,14岁拜自己的大伯父,蜀山窑场较有名艺人汪生义学艺,时汪生义被聘至\"宜兴利用公司\"为技师,汪宝根亦随师进宜兴利用公司,在师父汪生义的悉心调教下,扎下扎实基础。三年艺成,汪宝根被聘为\"宜兴利用公司\"技工,以制作《鱼化龙》、《洋桶》、《掇球》、《仿鼓》、《竹鼓》、《竹节》等制品为主。汪宝根秉性耿直,争强好胜,在宜兴利用公司歷次技艺比赛、考工考核中名列第一。其间印款署名为\"宜兴利用公司\"、\"汪宝根\"、\"宝根\"。
王南林
清初康熙年间紫砂大师。善制彩釉砂器,承制宫廷御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