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我们所提到的“鸟类摄影”指的是作为自然摄影一环的拍摄野生鸟类以及他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普通摄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摄影师必须透过镜头完全从生态的角度来描述拍摄对象!因此这项摄影重视原生态,展示的是野生动物在他的生活环境里的自然之美,而观赏照片的人们在审美之余,也能体会到保护森林河流及一切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因为只有保护好了美丽的家园才能保护好居住在这里的美丽生灵!另外一些初涉鸟类摄影领域的摄影者会错误以为只要拍摄对象是鸟那自然就是鸟类摄影,因此可能选择商业性的百鸟园大鸟笼甚至家禽作为拍摄对象,这显然与鸟类摄影生态保护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鸟类生态摄影活动中的重要原则如下:
1。其精神应随时铭记在心。用心去感受大自然。
2。摄影者应熟悉其拍摄主角的自然历史。越复杂的生活史与越稀有的鸟种,对它的了解也应越多。
3。不破坏环境。确保在每次拍摄工作后,都能尽可能将环境复原至原始自然的状态。
4。稀有鸟种的摄影作品若要出版或展览,应小心其地点勿意外或故意透露。
5。巢鸟的摄影,应该只有具备良好鸟类繁殖知识的摄影师才能进行。
6。捕捉鸟类只为了在人为操控的情形下摄影,是不被提倡的行为。
在正常拍摄的前提下,一个野生鸟类生态摄影者所必需具备的五个要素,即丰富的鸟类常识、洽当的摄影器材、纯熟的摄影技术、运气、爱心,这些条件缺一不可。鸟类知识和爱心是一个爱鸟者的必备,否则把鸟类只是当成无生命的拍摄对象而已;没有爱鸟之心则没有深入了解鸟类知识的耐心,而不熟悉鸟类的生活习惯就没法亲近和拍摄到你的对象,所以仅有摄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拥有器材只是第一步,有一套好器材并不能保证拍摄出好作品。知道怎么去使用,什么时机使用更为重要。”
在必备的摄影器材中,一支长焦距的远摄镜头是最重要的工具,因为野生动物天然的知道与人保持安全的距离,而大部分鸟类体型都很小巧,同时长镜头也能够降低对野生鸟类的干扰,让拍摄对象更自然,同时极浅的景深可以模糊前后景来突出主题。但是器材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完美照片,将鸟拍摄的够大够清晰并不是衡量好照片的唯一标准,我们见过许多创意出众的照片使用的甚至是广角镜头;当我们希望在一张照片中表现出拍摄对象鸟和他的生活环境相依赖的那种关系时,超长焦镜头也可能不是好选择呢。因此,对于鸟类摄影的器材来说,充足的工具意味着抓住更多的拍摄机会,但是超越器材的拍摄创意更能够使摄影师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尽可能发挥出自己摄影器材的潜力,享受鸟类拍摄的乐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不管怎么说,既然要摄影,器材还是不可少的。就像绝大部分观鸟者都选择8倍或10倍望远镜一样,大部分拍摄情况需要一支类似焦距的镜头,如果按照50毫米镜头约等于人眼的焦距,那么8倍人眼焦距就约等于400毫米镜头,500毫米镜头也大致可以看做10倍望远。所以鸟类摄影师都使用400到600毫米焦段的镜头作主力,而800毫米或更长的镜头当然有用,但是体积重量和价格都成了天文数字。有摄影师会同时使用600毫米和300或400毫米镜头,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600毫米镜头体积大而沉重,但是焦距够长;300或400毫米镜头小巧而灵活,长短轻重的搭配使摄影师更有效率。不过真正选择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例如佳能公司的400毫米镜头就有3款,一个太大太贵但是光圈很好,一个小而轻同时光圈合适但是太贵,一个小而便宜但是光圈太小……所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设备还是需要摄影师多交流多试用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