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应该说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廷和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 在徽州原有牌坊一千多个,现尚存有百余个,被誉为“牌坊之乡”。徽州歙县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拔、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理的概貌。一连7座,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清懿堂二边精美的雕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