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台湾大学畜牧系名誉教授宋永义和台湾犬护卫犬繁殖中心老板许明杰所述,台湾土狗的特徵为短毛,毛色以黄丶黑为主,或有虎斑,罕有全白,可能是突变种;头丶额丶吻中长,吻有时黑色丶或有舌斑丶额稍高;立耳,两耳外扩成外八型,单耳内直外弧,耳皮薄;杏仁眼或凤眼形;胸深由下腹向上收,即一般所称的「高弓腰」;尾细向上半卷,如弯刀。
据宋永义表示,台湾土狗经历过四大浩劫,才会使得台湾原生的土狗走上绝种的危机,最早应从荷兰人占据台湾的时代说起,当时荷兰人带进一种名为「飞狗」的犬种入台,是部分台湾土狗第一次与外来犬种混种的开始;而後到了日治时代,日本文化大量进入台湾,除了市镇城内外,处女地的花东一带,日本人为了要拓垦,也开始有日本犬渗入。
一直到二次大战末期,日本人为了要防止美军从东部登陆攻击台湾,於是开拓了中部丶南部横贯公路,随後又带进军用犬,即「狼犬」,迫使原本可以免於台湾土狗与日本犬杂交的深山,也沦陷了;宋永义接着说,虽然台湾土狗非常聪明丶动作相当灵活,但由於个性较原始,不愿被束缚住,例如生产的时候,会自己找洞穴做窝,等生产完数个月後,才会带小狗回主人住处,又如主人不需给予太多的食物,它自己就能在外面找吃的等类似的习性,所以被日本人称作「野狗」,因为这种特性,所以日人以保持卫生为由,大举屠杀野狗,用以降低本地狗的族群。
狗肉文化牋土狗浩劫
要说台湾土狗真正面临绝种的危机,宋永义归咎到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战败,台湾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後的近四十年来,有大量人口从中国涌入,其中,也带进吃香肉(狗肉)的风气,宋永义特别强调,「南方人不吃狗肉」,为了印证是中国人带进的吃狗肉文化,宋永义特别向台大考古系教授求证,结果发现,从考古遗迹遗留犬种的骨头看来,并没有被利器砍断的痕迹,由此显见,南方人不食狗;再加上经济发展丶社会开放,商人从世界各地引进高价洋狗或日本狗,并与台湾土狗杂交殆尽,两股风气夹杀下,让台湾土狗的生存空间遭受牋迫牋害。
而开始有人关心台湾土狗的生存环境,却是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太田克明,当时太田克明是为了研究日本犬起源而追查到台湾,约一九七八年左右,太田克明与台大畜牧系合作,进行台湾本地犬的调查,宋永义表示,当时台湾在平地已经不见台湾土狗的踪迹,於是他们向二十个定点山区探寻,并询问原住民耆老,对於台湾土狗的印象,才摸索出台湾土狗的特徵丶身影。
结果,在这二十个中央山脉原住民聚落中,追查到一百六十头狗,具有本地犬而无外来犬特徵的共有四十五头,公的有二十四只丶母的二十一只,其中,纯度极高的有十六头,这样的调查结果,依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所成立的世界生物保种监督警告系统认定,「当一种家畜雌丶雄性总数少於千只,或雄性少於两百只者,为濒临绝种的动物,而雌性少於一百只或雄性少於五只为已绝种动物」。
混种充斥牋纯种难觅
有鉴於此,宋永义在一九八三年台湾梅花鹿复育计画会议中,提及应重视并保存台湾土狗,这样的提议,被当时在场的联合报记者注意到,於是开始大肆报导台湾土狗的价值,没想到,这样的报导却招来负面效果,台湾土狗保育不仅未被重视,反而被香肉店相中其价值,而大肆捕捉,也有商人进行商业炒作买卖;当平地不见台湾土狗时,许多人开始转向山上的原住民买狗,一只丶两只丶三只,就这样,山上的台湾土狗也没了,一只只宝贵的台湾土狗在嗜狗文化的浩劫下,种下绝种的恶因。
「好在有些土狗是落到爱狗人士的手里」,宋永义说,日本人在一九三五年将秋田犬登记为天然纪念物,反观台湾,台湾人至今还没有这种尊重生命的观念和意识,他认为,台湾土狗应该有计画的透过政府的力量进行复育丶繁殖为当务之急,且应向种猪登录一般,做户口登记丶并指定交配,但看政府复育梅花鹿的成效让他灰心,宋永义更不敢对台湾土狗的保育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他灰心的说,「先进国家的这一步,台湾还未踏入」。
台湾土狗的潜在特质强烈是其他犬种无法取代的,许明杰表示,台湾土狗猎性强丶地域性强丶好斗丶护主性高,嗅觉丶听觉灵敏,和一般军犬比较起来,耗损力更低,适合台湾本土的气候而生,抵抗力强。可惜的是,台湾人在崇洋媚外的心态下,全面引进洋种狗和日本狗,却又没有养成负责的观念,随之弃养,导致大量的狗类混种杂交,让具有野生狗本能的台湾土狗习性全面淡化,外形也成百百种的杂种狗,取代原生台湾土狗的地位,遂成今日的特有「台湾土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