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30 13: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因酒醉鞭名马】
中国人好酒,视为传统。更兼得“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不管快乐不快乐,那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作为证据,文人雅士,武夫乡亲,谁能离得开美酒,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把酒后浪漫与哀叹抒发得更是淋漓尽致,真是:世事几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
一帮朋友,随便找个理由就要聚聚,谁谁刚回来,谁谁恋爱了,谁谁想大家了,今天太冷,明天下雪,反正是变化着花样要聚在一起,高兴喝酒,失意也是喝酒,一经相聚,场面热烈且气氛融洽。喝酒,是要醉的,暂且维持2个小时的淑女小生之态,就会有飘忽忽、晕然然的旋转感,世界在眼里变得完美,不可笑的一句话也会引起哄然大笑,此时不撤,依旧举杯,紧接着便会进入亢奋的巅峰。~_~
不由得忆起孩童时期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经常喝杯小酒,隔代的亲情更是对我充满了浓烈的无微不至,每每这个时候,慈祥的她就会用筷子在杯中粘下,喂到我的嘴里,随便吃上专给她做的菜,辛辣的感觉刺激着我,满脸通红,外婆以及全家人便会在笑声中享受到不只是醇酒的乐趣。
时光也就在欢乐和平淡中悄然而逝。长大后,自然也就不怕了那辛辣。在南方和北方的变换交替中穿行,北方的豪气熏染了南方的我,加上气氛的烘托,酒量自然也就大了起来。喜欢那晕乎乎的感觉,原来酒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醉的。微醉,可以写东西,就曾经张冠李戴,酒后莫名其妙的发了东西给朋友,而自己却不知情,以为只是给自己的邮箱储存上点点记忆,说起来到也惭愧的很。
社会在进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喝酒只是各人爱好,可以由人选择,但关键问题是酒应该怎么喝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朋友们自然是礼尚往来,今天你请,明天我做东,大有不舍琼浆玉液,自承太白遗风之势。场面接触多了,也看多了,淑女们伤旧且易动的心在酒桌上找到了发泄的途径,小生们喝得豪言壮语满酒桌乱飞,奇怪的思维方式完全出自酒精作用,有哭的时候,有笑的时候,那里还顾得上矜持与骄傲,就曾有位朋友悻悻然、醺醺然的时候对女朋友大呼另一女子名字,结果惹来一个响亮的耳光,每每说到此事,A君也只是佯装轻笑,摇头轻叹,拍着自己的脸无限感慨地说:“曾因酒醉鞭名马,最怕情多累美人”。呵呵,大家也一笑而过,谁没有喝醉犯错的时候呢。
当然,我还是喜欢花半开、酒微醉,心却出奇清醒的感觉,能令人思绪万千,应该是喝酒最高之境界也。不管怎样,外婆筷子上面的酒味,却永远是那么香,让人回味着、回味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