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8 16: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0楼(跑动者) 的帖子
今时今日的紫砂壶的制作趋向是以临摹已被市场认可的既有器形为主流。在这个层面,其情况非常接近另一行业 --- 古典音乐演奏。几十年或百多两百年前,不少紫砂工手可能非常乐意去求变异或创新,主因当时的市场意识形态让他们有这个空间。紫砂壶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实用茶具为主,而并非像今天已广泛被视为一种体现古雅风味的藏玩物品。同样,一、两个世纪前,不少一、二流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也活跃於创作乐章,身兼演奏家及作曲家两职,这也是基於当时的市场意识形态鼓励他们去这样做。"供春" 乃传统器形。试想,假设这个形貌凹凸不平的器形一直没有存在於紫砂工艺历史里,而是时至今天才被某位不知名的丁山工手创作出来,你认为它会得到市场认可,还是会遭人贬得体无完肤,还是褒贬不一呢? 子治石瓢,若一直没有存在於紫砂工艺历史里,而是时至今天才被某位夕夕无名的工手创作出来,结果便可能会被某些玩家评之为..."这工手也许是边制壶边看网络里的科幻电影,居然把外星人的飞碟的外貌套用於紫砂壶身上,简直是有违中国文化!"。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时空,其际遇或命运便或会不尽相同,甚至有天渊之别的啊。
电影界,同样也有石破天惊的举世之作,如80年前的"乱世佳人"、40年前的"海神号遇险记"。不过,电影界却不太经常出现重复又重复把经典电影再次演译出来的例子。电影市场的意识形态是要求电影创作人去发掘题材、创新及/或寻求突破,而不是去摹古体现古韵。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盗梦空间"这类电影。即使偶一为之,把经典电影的故事和情节重拍或重新演译出来,那怕是用上更出色的演员、更细腻的拍摄手法,也会随时得不到市场受落,相反最终得到的回响却可能会是......"哇,这片子可谓99%抄袭老片子,毫无新意可言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