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 2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44.JQKA(gou’erkuangkeimao)
重庆的媒体人也不乏支持乡土文化者,那些方言剧的策划、编导、制片、演员就是。现在想起里面的场景,那些随手拈来的方言,真的感觉是土得掉渣渣。这种方式也弥漫到了电视台搞的“地区性斗地主大赛”中。
所以当比赛中某位选手打出一把长连子,主持人适宜地评论到,“帽顶穿,呢(这)回对家没得法了。”“Ace”,在重庆话里读“帽”,不知道典出何处,也许是它的形状仿佛一顶帽子,或者它在扑克里的地位及意义好比“盖帽”一般让其他点数仰视?
当然除了“冒顶穿”,将方言进行到底的主持人也时不时配合着牌局说着,“一对框”、“三带一,三个钩儿”、“炸弹,四个Kei”。这些说法的来源,细考起来,“Queen”,多少像一个整圆,它不像一个“框”像什么呢!“Jakie”,当然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吴月弯钩”。至于“King”,它被读成“Kei”,一个已经被普通话淘汰的音节。
我在幻想有恶搞者把周润发的《赌神》一类的电影给配成重庆话,如果那样,当发哥拿到一副决定胜负的好牌时,我们就可以听到他用重庆话咆哮:“安逸得很!黑桃同花顺,十钩(儿)框Kei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