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5/04/15 07:29pm 第 1 次编辑]
因为朋友怀疑其所饲养的葵花鹦鹉感染了PBFD,所以上星期透过我把鹦鹉的检体 ( 羽毛与粪便 ) 交予台湾凡赛尔医院来做检验,收到检体后约三到四个工作天,检验结果就出炉了,此鸟不幸的同时感染了PBFD(鹦鹉喙羽病)与Polyomavirus (弗朗西斯换羽症)两种病毒,今天我与凡赛尔医院张医师谈了一下有关这鸟的病情与一些相关知识,兹大致整理于下,希望以下内容对于让大家了解PBFD与Polyomavirus能有所助益,也让大家能以更正确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疾病。
(一)病毒传染性:
1. 感染PBFD与Polyomavirus的鹦鹉并非一定会致命,但体内的病毒却是终身存在的,差别只是在于这并鸟是否处在排毒期(此时具有传染性),或是处在非排毒期(此时不具有传染性)。当鸟处于排毒期时,若其它的鸟接触到病鸟就有可能被传染,因此需与其它的鸟隔离饲养。
2. 鸟处在高度排毒期时,传染性特高,相对的病鸟自身的健康此时也是最脆弱的。但随着时间演变(每只鸟都不相同),排毒量会慢慢减少,传染性也跟着降低,这时鸟的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若鸟经妥善照顾,最终会步入非排毒期,此时鸟不再排毒出体外,也不再具传染性。此时透过再次检验病毒甚至可能呈现阴性反应(因为体内不再含有抗体),而这鸟以后也不会再出现排毒状况(即以后不再具有传染性),这时把鸟与其它鸟混养也不会出现问题的。
3. 最终鸟步入非排毒期,并非代表痊愈,病鸟体内仍存在病毒,只是不排出体外而已,因此病鸟的羽毛与喙部病变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善。
(二)医疗建议:
1. 采支持性疗法(因无药可用),提供病鸟营养完善的均衡饮食,使鸟保有体力与提高免疫力,以抵抗病毒的侵袭。若照顾得当,鸟进入非排毒期后,死亡率就会降低。(急性PBFD除外)
2. 建议半年到一年后再次复检,以了解病鸟体内病毒含量,从而了解此鸟是否仍具有传染的危险性。
3. 同时避免病鸟感染其它疾病,若有要及时医治,以免加重自身的病情。
(三)其它建议:
1. 感染PBFD与Polyomavirus的病鸟,不再适合用于繁殖,因为会产生垂直感染子代的问题。
2. PBFD与Polyomavirus皆属于接触式感染的病毒,会透过羽屑、口鼻分泌物与粪便等途径传染。因此对于新购入的鸟加以隔离检疫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野鸟),以避免其它健康的鸟也被感染了。
3. PBFD与Polyomavirus对于其它种类鹦鹉都具有传染性。鹦鹉中对这种病毒感受性(即易被传染性)最高的就是葵花鹦鹉与灰鹦,次之则为亚马逊鹦鹉与折衷鹦鹉等。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有助于大家更进一步了解PBFD与Polyom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