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04|回复: 7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0 00: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来,人类指导大猩猩、黑猩猩等学习说话的研究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打破了动物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传统观念,使得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对鹦鹉学舌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美国帕杜大学的女心理学家爱伦·皮普伯格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
  爱伦认为过去对于鹦鹉和其他动物的实验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研究者们都喜欢用实物来奖励的手段来鼓励它们进行“学习”,这就使得它们形成单纯从声音上模仿的条件反射,因而不能反映出它们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所学习的语言的含义。
  为此,爱伦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1978年,她选择了一只年龄为13个月的非洲灰鹦鹉,取名“爱列克斯”,并开始对它进行教学实验。
  爱伦设计的这种新教学法叫做“对话一竞争”法。在教学中,由两个人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当鹦鹉的“教师”,另一个则担任鹦鹉的“竞争者”,然后通过练习对话来进行教学。
  下面就是爱伦给鹦鹉爱列克斯所上的一堂课的内容:
  爱伦(现在的身份是教师,她向鹦鹉爱列克斯和研究生玛丽出示了五块木片):“玛丽,这是什么?”
  玛丽(现在的身份是鹦鹉的竞争者):“五块木片。”
  爱伦:“对!你说得很对。这是五块木片。”
  爱伦:(把木片展示给鹦鹉)“喂,爱列克斯,现在你来说说看,这是什么?”
  爱列克斯(含糊不清地):“喔……喔,木片。”
  爱伦:“不是‘喔……喔’!而是问你这里有多少块木片?”
  爱列克斯:“喔……喔,木片。”
  爱伦:“说清楚点,到底有多少块木片?”
  爱列克斯:“喔……喔,木片。”
  爱伦:“还是不清楚。”(转向玛丽):“玛丽,你说,这是多少块木片?”
  玛丽(学爱列克斯的声音):“喔……喔,木片。”
  爱伦:“好好他说,你是能够说清楚的。”
  玛丽:“五块木片。”
  爱伦:“对了!你说对了。这是五块木片。好了,你拿着。”
  ……接着,爱伦再向鹦鹉爱列克斯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这样反复对话竞争,使爱列克斯最终能够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在教鹦鹉学生词时,研究者总是挑选一些令鹦鹉感兴趣的东西,像闪闪发光的钥匙、鹦鹉喜欢啄的木片、软木等,这样可以提高它的学习兴趣。
  对爱列克斯的正规教学为每天4个小时,其余的时间让它生活在人们中间,让它自由自在地玩耍、说话和听别人讲话。
  由于每一次教学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和通过实物显示来“教”单词,这样就避免了鹦鹉单纯从声音上进行模仿,因而为帮助它“理解”词的含义创造了条件。
  研究者避免用食物来奖励鹦鹅,使鹦鹅的“学习”和吃食物之不发生任何直接的联系。有时爱伦也会奖励鹦鹉,当它正确地说出一样东西的名称后,就把这个东西送给它玩耍,以便提高鹦鹉说话的积极性。
  有一次,爱列克斯看见了一面镜子,便瞧着镜子中自己的影象发呆,并且“自言自语”地问道:“这是什么颜色?”看到这一情景的研究生玛丽就马上告诉它说:“这是灰色。你是一只灰色的鹦鹉。”并且一直重复了六遍。没想到爱列克斯因此就学会了“灰色的”一词,以后凡是见到灰色的物体,都能用“灰色的”来描述。
  爱列克斯学会说“不”的过程也很有趣。起先,每当它不愿意再学下去时,总是嘎嘎地乱叫,或者把给它识别的东西扔在地上。后来可能是因为常常听到人们说“不”这个词,所以它也开始用很含糊的发音说:“不”,并且可以把“不”用到和人们的对话之中,正确地使用“不”这个词了。每当它不愿意再学习下去,或者对提出的问题、出示的物体不感兴趣时,就会响亮地说一声:“不!”然后堂而皇之地飞到一边,弄得爱伦和玛丽哭笑不得。
  一年以后,爱列克斯已经能正确地识别和说出纸、木片、钥匙、皮革、木衣夹、玉米、软木、胡桃、石头、水、砂砾、香蕉、阵雨、软糖、小刀、栗子、小麦、椅子、葡萄、背、膝盖、体育馆、胡罗卜等23种事物的名称。它还能够数出5以内的数,认识和能说出红、绿、蓝、灰、黄等5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两角形”(橄榄球形)、三角形、四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正五边形)等4种形状。它会说的简单的话有:“喂!”、“过来”、“不!”、“这是什么?”、“什么颜色?”、“多少?”等等,还能把“要……”和一样东西的词组合起来,把“要去……”和一个地方的名词组合起来,从而提出要什么或要去什么地方。爱列克斯自从认识了木片、纸、皮革之后,无论是大张大块的纸、木片、皮革,还是零碎的都能识别。它认识了颜色和形状以后,会说出从未见过的东西的颜色形状,例如研究人员衣服上的钮扣等。当它学会了比较多的词汇后,爱列克斯还能把词组合起来,用来描述新奇的东西。比如它第一次见到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就会称其为“蓝色皮革”。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它已经具有初步的对物体和事物进行分类的概念和能力。
  在爱列克斯所有的“能力”中,智力水平最高的大概要数它的“数学能力”。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鸟类中鹦鹉的数学能力最强。通过对实物个数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鹦鹉能区别出“7个”和“8个”,而鸽子最多只能区别“4个”与“5个”,而鸡的能力更差,只能区别“1个”和“2个”。与众不同的爱列克斯不仅能用语言来数数,能准确地说出“5”以内的数,还能说出“三张纸”、“四块木片”等数量和名词结合起来的短句。
  对非洲灰鹦鹉爱列克斯的“教学”和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爱伦和其他科学家们仍然一致认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对鹦鹉学舌的本领下结论。爱伦所领导的研究组已经拟定了一个长远的计划,其中列入了许多有趣的课题,例如:鹦鹉能不能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像“大”与“小”,“硬”与“软”等等?它们能不能发展自己的数学“天赋”,数到“8”、“9”、 “10”,甚至学习加减法?它们能不能看懂平面的照片或图象,弄懂二维的平面图象和三维的立体图象之间的关系?它们能不能区分两个物体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它们能不能把自己学会的“语言”传授给另一只鹦鹅?他们对鹦鹉“说话”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彻底揭开鹦鹅学舌之谜。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鹦鹉学舌的奥秘
余夫
  鹦鹉为什么具有学舌的本领呢?原来这与它生有特殊结构的鸣管和舌头有关。
  人和哺乳动物的发声是用声带,它位于气管上端的喉头处。鸟类则不然,其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一般由最下部的几个(多为3~6个)气管环膨大变形,并与相邻三对(左右)变形的支气管环共同构成。鸣管的分叉部分,其内外两侧管壁均变薄,可随气流的振动而发声,称为鸣膜。呜管的第一气管环的底部、鸣管分叉处的中央,有一从背面垂直伸向腹面的细骨棒—鸣骨,起支撑鸣管和内鸣膜的作用。沿鸣骨正中伸出的薄膜叫半月膜亦能随气流的迸出震动发声。鸣骨下方有气室,锁间气囊的分支伸入其内,气囊内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内鸣膜的紧张程度及鸣管的管径。在构成鸣管的第二支气管半环的内侧,有一向内呈拱状隆起的唇状皱壁,称为外唇,它在鸣肌的作用下可调节流经鸣管的气流压力和大小,从而发出不同的音频。
  鸣肌是调节鸣管管径、曲率、鸣膜张力的特殊的小型肌肉,分为内鸣肌和外鸣肌两大类。因鸣管左、右两侧的呜肌属不同的神经支配:左侧鸣肌受迷走神经支配,右侧鸣肌受舌下神经支配,故鸟类可同时发出两种频率完全不同的谐波,使其叫声更富颤率和多变。
  鹦鹉的发声器官—鸣管比较发达和完善,有四、五对鸣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使鸣管中的半月膜收缩或松弛,回旋振动发出鸣声。鹦鹉的发声器的上、下长度及与体轴构成的夹角均与人的相似。人的发声器从喉门的声带开始,直到舌端为止,其前后总长度约有20厘米,与体轴形成的角度呈直角。部分大、中型鹦鹉的鸣管到舌端的总长约为15厘米,与体轴形成的角度也近似直角。其它哺乳动物的发声器与体轴则不能形成直角,而是呈钝角,喉头部与气管形成的屈度较平坦。发声器与体轴成直角,形成了有折节的腔,从而可以发出分节性的音,这种发声的分节化就是语言音和发展语言音的基础。
  它的舌根非常发达,舌头富于肉质,特别圆滑,肥厚柔软,前端细长呈月形,犹如人舌,转动灵活。由于这些优越的生理条件,所以鹦鹉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语,发出一些简单、准确、清晰的音节。在鸟类学话前,对它们施行小手术,如用剪刀将舌内的舌骨剪断,或进行捻舌等,这样,可以使鸟类更多地学些较为复杂的语言。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不管鹦鹉多么能言善辩,都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鸣叫的中枢位于比较低级的纹状体组织中,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也不可能处处十分正确运用这些语言,所以有时甚至会不分场合,乱说一气,令人哭笑不得。
  在英国也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参赛的鹦鹉只需要讲一句话便可,由裁判员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和发音来进行打分。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洲灰鹦鹉所讲的一句话,受到了裁判和观众的特别赞赏,因而战胜其他选手,获得冠军。当揭开罩在鸟笼上的布以后,这只灰鹦鹉先是向前后左右瞧了瞧,然后惊奇地叫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几天以后,兴奋异常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客到家中庆贺,为了在客人面前再次显示这只灰鹦鹉的“天才”,便又当众揭开罩在鸟笼上的布,满以为它能说出:“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以博得大家的喝彩,不料灰鹦鹉见了云集的贵客,却仍然说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使大家哭笑不得,也让主人失尽了颜面、狼狈不堪。由此可见,鹦鹉学说话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只能学会一些有限的词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0 12: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0 1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行得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0 15: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下面引用由papagai2005/05/10 00:35am 发表的内容:
近几年来,人类指导大猩猩、黑猩猩等学习说话的研究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打破了动物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传统观念,使得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对鹦鹉学舌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美国帕杜大学的女心理学家爱伦·皮普 ...
这个好像在之前的贴看过了。 不错的办法, 但就是我家没有人可以竞争~ 不然叫狗狗来竞争。哈哈。。 比赛抢吃的他们可能学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0 1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下面引用由papagai2005/05/10 00:45am 发表的内容:
鹦鹉学舌的奥秘
余夫
  鹦鹉为什么具有学舌的本领呢?原来这与它生有特殊结构的鸣管和舌头有关。
  人和哺乳动物的发声是用声带,它位于气管上端的喉头处。鸟类则不然,其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 ...
  这个听到讲过~ 很好笑的 。
动物有条件反射的本能是没错的。 我相信这个。 但是我也相信长时间的感情培养,会让宠物听得懂我说的话。 鹦鹉我不敢说,头一次养。但是狗狗我养了许多了,。刚开始训练起来是靠动物本身条件反射的本能作依据的。 可是语气,态度 ,脸色,都是会长久影响到将来宠物看到人的反应和训练效果的。
  如果没有阴阳顿挫,yes和no都是一样的声调语气,他们根本就不懂他对了还是错了。
我相信鹦鹉也是这样的,细声细气和蔼的对他讲话,学习起来会更快,学出来也会很好听。对人的信赖感会更强。 时间久了不一定就是条件反射了。 人有时候说话都会讲错,更何况是小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训练="对话一竞争”法--抄的

看了些国外鹦鹉表演,学语的视频,觉得驯养水平的确非常高,估计可能跟传统驯养方法不同的,所以找了找资料,看来的确有可能有比较先进的方法。值得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2 00: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