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的身体语言
UNDERSTANDING YOUR BIRD\';S BODY LANGUAGE
要与你的鸟维持良好而成功的关系, 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要明白及了解鸟的鸣叫声以及牠们的身体语言究竟代表甚么。鸟儿懂得利用声音、行为及动作去与我们沟通; 通过牠们的身体语言及鸣叫, 牠们会告诉我们是否开心、满足、受惊、生病、饥饿、疲倦、发怒以及何时需要抚摸和亲近。沟通是建立任何关系的主要因素, 要驯服或训练你的鸟, 以及让牠们最佳的照顾, 你必须要明白牠们的叫声, 行为以及其意义。
虽然各个不同品种的鸟类对同样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但总括来说鸟类的基本动作及行为仍具相似意义。若你的鸟有以下所述的行为, 请尝试弄明白你的羽毛朋友想表达的事, 并作出相应的行动及反应。
1.瞳孔不停扩大收缩(Flashing/Dilating Pupils)
若鸟的瞳孔不断在扩大收缩, 可能代表有攻击的意图、或是处于兴奋、紧张或开心的状态。应细心留意其它行为以找出真正的原因。如鸟同时出现其它攻击性的反应, 例如展开尾羽, 即表示「退后!」。若你不理警告而继续尝试接触鸟儿, 你可能会被鸟大咬一口。鸟儿而亦可能会对附近牠不喜欢的鸟、动物或人类展示相同的反应。
2.吠叫 (Barking)
就算在没有养有狗只的家, 有些鸟儿亦可能学会「吠叫」, 特别是兴奋时、无聊时自言自语、对家中或笼内其它鸟儿显示其领导地位时也会发出吠叫声。
3.咆哮 (Growling)
鸟儿准备攻击的其中一个指针, 有时会同时跟收缩瞳孔及松起颈后羽毛等动静同时出现。一般来说这代表鸟儿不想被骚扰, 在这个情况下鸟主应后退, 待鸟儿冷静下来后才再尝试跟牠接触。
4.低呜 (Purring)
与咆哮声相近, 但鸟不会同时收缩瞳孔, 身体姿态是放松的, 羽毛会松起, 这表示鸟儿正处于满足的状态。
5.急速摆动舌头 (Tongue Clicking)
急速摆动舌头以抵着鸟嘴, 并发出拍嗒声音, 一般来说代表鸟说:「我很友善, 我不会伤害你的。」这种邀请行为在巴旦鹦鹉及玄凤中很常见。
6.鸟嘴 (Beak Clicking)
以鸟嘴发出一种尖锐、持续的「拍嗒」声音。当鸟觉得受威胁, 或需要守卫某些对象或空间时便会发出这种声音, 通常鸟会同时伸长颈部, 有时甚至会提起一只脚, 表示牠正在保卫自己的地盘或拥有物, 并尝试赶走入侵者。这时候若接近鸟儿的话有很大机会被狠狠咬一口。
7.压磨鸟嘴 (Beak Grinding)
与小童磨牙的声音相近, 是鸟儿磨压上下喙部而发出的声音,这动静表示鸟儿觉得安全和满足,通常会在鸟临睡前、甚至睡眠中也会听到。
8.揩擦鸟嘴(Beak Wiping)
若在场有其它鸟儿,鸟儿会以揩擦鸟嘴这动作警告入侵者已经侵犯了牠的地盘;若鸟儿在独个儿的情况下擦嘴,通常有以下两种意思:鸟儿要把黏在鸟嘴上的东西擦走、或利用擦嘴取代其攻击行为。取代攻击行为的意思是鸟儿行动在被刻制的情况下,以鸟嘴揩擦其它对象以表达其不满。
9.咬人(Biting)
对于幼鸟来说,牠们会经历所谓「幼齿期(teething stage)」,在这期间牠们会以鸟嘴接触及探索所有物事。鸟嘴内外都充满了敏感的神经末梢,用以体验触觉、质地、味道、对象弹性等资料。在这种情况下鸟儿并不是咬人,只是以鸟嘴做实验罢了。若让幼鸟随意轻咬指头,日后有可能会变成咬人习惯,应温和地阻止鸟儿,同时递给牠其它玩具或可供嚼咬的对象以转移注意。
对于成鸟而言,咬人是表示不满的最直接方式。鸟儿咬人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牠觉得受威胁、受惊或被威吓。在发情期间、保卫鸟巢、或鸟主做了一些鸟儿不认同的行为时也会以咬人来表示不满。鸟儿亦会为了保护鸟主或配偶而咬。在鸟的世界中,一旦发现入侵者,鸟儿的本能反应是逃走,因此鸟儿会咬牠的配偶以警告牠赶快逃走,这也是鸟主被咬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咬人亦可能是攻击行为的转移;若鸟儿处于咬不到目标对象/人的地点,牠便转而去咬最靠近的东西(很大机会是你的手)。另外,当你训练鸟儿站上手时,鸟儿亦会先咬咬你的手,别误以为鸟儿想咬你,牠只是要「测试」栖木的稳定性,确保安全之后才站上去。
10.吹口哨、唱歌、说话(Whistling, Singing, Talking)
当鸟儿觉得安全、适舒和高兴时便会出现这些行为,一般来说会在晨早日出或黄昏日落时出现,但若鸟儿觉得心情特别好时也会听到!
11.打喷嚏(Sneezing)
引起鸟儿打喷嚏的原因跟人类一样:因为灰尘、鼻痒、被细小的昆虫进入鼻腔或吸入绒毛等等。但若鸟儿同时打喷嚏及流鼻水,就要立刻带鸟去看兽医了。
12.反刍(Regurgitating)
若鸟儿反刍时有人类在旁边,表示鸟儿选择了你作为牠的伴侣,牠要给你喂食!有时鸟儿会对最喜欢的玩具或对象做同样的反应,而一对感情好的鸟儿亦会互相反刍喂食以表示亲密。鸟儿反刍时会上下摇动头部以谷出嗉囔内的食物以喂饲伴侣;同样鸟儿亦以此方法喂饲雏鸟。
13.鸟语(Chattering)
通常在日出时份或日落时,鸟儿会发出较大声的鸣叫,一般相信这是鸟儿向族群报平安的叫声,或可能是鸟儿想重新建立本身在族群中的关系。低声的鸣叫大多是鸟儿在自言自语以自娱,通常鸟儿身处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才会这样;另外鸟儿在练习语言时也会低叫,若你留心的话可能会听到片言只字。
14.伸长颈部(Craning the Neck)
这是鸟儿要察看四周环境的动作,鸟儿通常会同时瞪大双眼,身体挺直维持不动。
15.扭动头部(Head Snaking)
鸟儿把头部由一边以流畅的动作扭到另一边,用以表示兴奋、撤娇要鸟主的注意或是求偶时出现的display behaviour。
16.以鸟嘴互相攻击/打架(Jousting/Beak Fencing)
对于某几个品类的鹦鹉来说(特别是阿马逊),以鸟嘴互相攻击或打架被认为是鸟儿的发情行为;对于其它品种来说,可能只是玩耍的方式,或是小争执的反应而已。有时候鸟儿会假装攻击对方及尝试咬住对方的嘴部,这对鸟儿来说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而牠们亦似乎乐在其中。这种行为极少会导致受伤。
17.垂低头部(Lowered Head)
若鸟儿把双翼拉近身体、把头垂低于栖木、有时更会微微点头、整个身体往前伸、同时抖动或拍击翅膀,表示鸟儿正准备飞起。当鸟儿要求主人的注意时便会出现这种行为,若你不予理会,牠更会尝试飞向你。
若鸟儿站着不动,在你面前垂低头部,并松起头部的羽毛,表示牠要求你为牠搔痒。若鸟儿要求搔痒或你的注意,牠的姿态是放松的;若你发现鸟儿垂头但身体紧勒、颈部及背部羽毛稍微松起(并非头部羽毛),表示牠正处于攻击状态。
18.喘气(Panting)
鸟儿喘气表示牠的身体过热、过劳或不舒服。若是不习惯飞行的鸟,首几次飞行后亦会出现气喘。若你发现鸟儿无端气喘,确保鸟笼不是处于阳光长期直接照射的地点,并要为鸟儿提供大量新鲜清水。
19.梳理羽毛(Preening)
鸟儿经常整理羽毛以维持最佳状态,动作包括以鸟喙把羽毛由头到根部梳理一次,以拉直羽毛及进行清洁。有部份鸟种在尾下有油脂腺,鸟会把这些油抹在羽毛上,令羽毛防水及增加光泽。鸟儿更会互相梳理羽毛,以及为同伴清除新羽的羽套,这是牠们建立关系的一项社交活动;有时鸟儿甚至会尝试为鸟主梳理头发哩。
要留意区分梳理羽毛与咬毛及拔毛的分别;咬毛的鸟儿会在接近皮肤或毛管处从根部咬断羽毛,而拔毛的鸟则会把羽毛连根拔出,而被拔羽毛的回长速度比断掉的羽毛为快。
20.垂低翅膀(Wing Drooping)
这现象通常出现于尚未学懂紧叠翅膀的幼鸟身上;而刚冲完凉或被喷湿的鸟儿也会垂下双翼以晾干羽毛。若并非以上两种情况,鸟儿可能是体温过热而尝试垂下翅膀降温、或可能是心情很差。如果鸟儿翅膀下垂及坐在笼底,则表示鸟儿生病了。
21.拍弹翅膀(Wing Flipping)
若鸟儿迅速拍弹一边或两边的翅膀(会发出「啪」一声),经常是为了表示牠的不满或烦厌。另一个原因是翅膀的羽毛可能乱了次序,鸟儿借着快速拍弹动作以理顺羽毛。这时你可用手拿着鸟慢慢下降以鼓励牠做拍翼动作,以协助牠理顺翼毛。
22.翅膀及身体擅抖(Wing and Body Quivering)
擅抖的翅膀通常表示鸟儿正处于惊慌、紧张、不安或不信任的情绪。此时应停止进一步的接触,同时以柔和及令鸟儿放心的声线向牠说话以缓和鸟儿的情绪。若鸟儿全身擅抖,特别是下腹部,你可以看到下腹的羽毛在震动,表示鸟儿正调较身体温度以适应环境中突如其来的气温转变。
23.拍动双翼(Wing Drumming)
拍动双翅对鸟儿来说是很好的运动,鸟儿若是被关在笼中一段长时间,或是在早上首次被拿出笼外时,经常便会见到牠们拍翼。一般都会站在笼面拍翼,有时力度强大得足以让牠们上升或起飞。有时鸟儿亦会借着拍翼警告地盘入侵者,若入侵者不理会的话,必定会被鸟儿追着咬。
24.\"Display\" Behavior
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头部羽毛竖起、尾羽如扇般张开、双翼全部展开并配合独特的步姿,最常见于阿马逊及巴旦类鹦鹉,通常鸟儿同时会扩张曈孔、点头及大声鸣叫。巴旦类鹦鹉(及其它有羽冠的鸟类)更会竖起羽冠。这种行为通常见于求偶或保卫地盘。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尝试接触鸟儿,否则会被咬上一大口。
25.步行(Marching)
若鸟儿压低头部向着某人或另一只鸟走去, 这是预备攻击的姿态, 鸟儿想藉此威吓入侵者离开;若鸟儿抬高头向着某人或另一只鸟走去,经常表示鸟儿很高兴看到这人或鸟,亦可以当作是鸟儿想邀请该人或鸟一起玩耍、整理羽毛或抚弄。
26.休息(Perching)
单脚站步: 表示鸟儿觉得身处一个舒适及安全的环境。一只安心的鸟儿睡觉时会把一只脚缩起并藏于腹部, 并拧转头部藏在背后的羽毛内。
27.蹲伏姿态(Crouch Stance)
鸟儿若是蹲伏着,压低头部并向前伸,尾羽如扇状展开,身躺羽毛竖起,以及瞳孔不断扩张缩小,表示鸟儿极为愤怒,这时候绝对不要接近鸟儿,因为这姿势表示「我现在很愤怒;若你接近的话我会咬你!」
28.拼死反抗 (\"Defensive to the Death\")
若鸟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但却全无机会飞走或逃走,牠们会转身躺在地上,双爪及喙部张开预备噬咬。这行为表示「我跟你拼了!」,通常见于阿马逊鹦鹉。
29.上下摆动尾部(Tail Bobbing)
鸟儿上下摆动尾部并不一定代表生病,有些鸟儿在说话及唱歌时也会摆动尾部;但若鸟儿在吸气及呼气时尾部有上下摆动,这就可能是鸟儿生病的征兆了。
30.尾部如扇张开(Tail Fanning)
这行为是鸟儿想攻击的指针,表示鸟儿很不满、愤怒和烦厌,而且预备咬人。常见于鸟儿看到牠讨厌的人接近鸟笼,或是鸟儿对于不断重复的训练觉得烦厌。
31.左右摆动尾部(Tail Wagging)
一般是鸟儿愉快的表示,例如看到喜欢的人(鸟主)或正进行牠喜欢的活动。
32.伸展(Stretching)
跟人类一样,鸟儿有时会伸伸懒腰以松一松,这0对于牠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牠们一整天都是站着。鸟儿会同时伸展翼和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
33.摇晃(\"Quaking\")
「摇晃」只会在Quarker幼鸟出现,多为未戒奶或刚戒奶的幼鸟。鸟儿会不断地摇晃头部,有时会同时快速拍打双翼。另一项相似的行为是「摇晃头部\"head bobbing\"」,当幼鸟觉得饥饿及要讨食时便会不断上下摇晃头部,有时这动作会剧烈得把让饲主把BB饲料弄得四处都是。当Quarker大约二至三个月大便不再有此行为,但偶尔亦会在成鸟出现,特别是当牠们过度兴奋或是觉得受到威胁时。
上述行为其实上是冰山一角,因为有很多行为只有某一品种的鸟才会有,而有些更只是个别例子。希望这些资料可以提醒及帮助你多留意你的鸟的身体语言,尝试了解鸟儿想表达的事情,最终能与你的鸟儿建立更密切、更丰盛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