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73|回复: 11

方器制作全过程——若愚数码传真曹奇敏全手工方器制作(多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3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介绍曹奇敏老师制作方器的全过程,写于去年。现在让我们来直击方器的制作过程吧!

△打泥片,把熟泥料置于泥凳上,用木搭子捶 打,打成符合制品要求的泥条。

△裁泥片,按壶品设计样本把泥片裁切出大致器形所须的泥片。

△晾泥片,把切好的泥片晾晒至所需的软硬度。

△匀泥片,把晾晒后的泥片再次用木搭子捶打,使之厚薄均匀。

△处理泥片,使之平整光滑。

+

△裁泥片,之前的处理完成后,可正式将泥片裁切成所须大小。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09: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

△镶身筒,把裁切好的泥片,用脂泥把组成壶身的泥片先行黏贴镶接。

△刮脂泥,壶身筒上多余的脂泥刮干净。

△上壶底
(1)将作为壶底的边置上脂泥。


+

△(2)放上壶底,用已放好的脂泥黏接起来。

△(3)上好壶底的效果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09: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上满片,将上好底的壶身翻过来,用脂泥黏接壶的满片。

△裁壶嘴,把要做成壶嘴的泥片裁切下来,共四片。

△镶壶嘴,用脂泥把这四块泥片黏合成壶嘴。这是镶嘴完成的效果图。

+


+

△做壶嘴,把壶嘴整成想要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0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

+

△拍身筒,这是方器的特有工序,将壶身再次整形,用木拍子或竹拍子在壶的轮廓上整拍一次,力求规范方整。

+

+

△开壶底,挖空壶底中间的泥料,把壶底的泥片挖出壶底的形状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壶底,把壶底整成所要的效果。

+

△做底足,也称底脚。

△裁子口,这是放在壶满上的。

△裁好的子口效果图

+

△裁盖子,是放在子口上的泥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

△把子口和盖子黏合在一起,形成大只,将黏合后的大只黏接到壶身。

△做壶肩,将壶盖和壶身之间的壶肩整出。

△裁壶把,用一块厚泥片裁成所要的壶把式样。

△做壶把,裁出壶把后,作出壶把样式。

+

△做壶盖的子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出子口上的气眼

△壶盖子口的效果图

△打壶盖的印章

+

+

+

△做壶钮,用厚泥片切成壶的,雕琢成所需式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把壶钮到壶盖上

△开嘴眼

△喷水,使壶湿润。

+

△在嘴的根部上脂泥,粘壶嘴

+

△粘壶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

+

△啄壶嘴

+

△光壶身

△处理细节


△珍品出窑  〖方韵〗黄龙山底槽清 530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老师的近照(2008年4月20日黄昏摄于逸壶轩)

△曹老师的工作室近景

当今紫砂界,曹奇敏凭借其精通绞泥等各类装饰手法和擅长全手工制作各类高难度方器,成为紫砂工艺领域掌握比较全面的优秀青年艺人之一。方器是他的代表力作,他将绞泥镶嵌陶刻装饰等诸多技法与传统制壶相结合,再加上其已有相当火候的手工镶接成型工艺,他将方器创出自己独有的鲜明风格。因而其方器备受欢迎,被越来越多的壶友关注并收藏。

因此应众位壶友的关注和要求,陶达轩特置曹奇敏全手工方器制作全程跟踪和解说一文,以供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曹老师所制壶过程。

我们所采用的制壶过程照片于2007年夏天所拍,场景为曹老师正在制作方韵壶。此前因忙碌所以暂未打理这些照片,借此机会正可展示给各位壶友。

为更好的详细说明制壶过程,我们于4月20日下午特地拜访了曹奇敏老师。

这是一个春雨斜织的下午,我们去的时候,曹老师正在制作绞泥金律,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放下了手中的泥片及工具,为我们详细解说了他制作方器的所有过程。从拍泥开始,直至整个壶器制作成型。

曹老师穿着朴实简单,讲话言简意赅。在介绍制壶过程时,认真而严肃,颇具方器严谨之风。最后我们问起他对紫砂工艺的看法,他说紫砂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并且要具有时代感,但是也离不开传统紫砂工艺的精髓和传统茗壶的造型设计,要做好紫砂,就必须把创新和传统结合,并且恰当的掌握其中之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紫砂传扬和发展下去。

可见曹奇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常道胸中有丘壑,他对紫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心中对所要制作的紫砂已经有了定位和设计,再加上他精通高难度制作工艺,如此便有了众多FAN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