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aaa44944

看看是什么鸟(+10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8 1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青岛小子于2009-02-16 09:27发表的 :
鹪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5: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鳞[胸]鹪鹛 Pygmy Wren-Babbler
  雀形目 > 莺科 > 鳞鹪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Pnoepyga pusilla
  描述:体型极小(9厘米)、几乎无尾但具醒目的扇贝形斑纹的鹛。有浅色及茶黄色两色型。甚似鳞胸鹪鹛的两色型,但体小,上体的点斑区仅限于下背及覆羽,头顶无点斑,且鸣声也不同。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2~3声分隔甚开且音程下降的响亮刺耳哨音。高音尖叫接短促的吱叫声。告警时作快速的zeek, zeek声。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南方、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佛罗勒斯岛及帝汶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方性常见鸟,于西藏东南部、华中、西南、华南及东南海拔520~2800米的山区森林。亚种formosana为台湾的留鸟。
  习性:在森林地面急速奔跑,形似老鼠。除鸣叫外多惧生隐蔽。
  
110652305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5: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鹪鹩
体长约86毫米,两性相似。上体棕褐色,下背至尾以及两翅满布黑褐色横斑,眉纹浅棕白色;头侧浅褐,而杂以棕白色细纹。下体浅棕褐色,自胸以下亦杂以黑褐色横斑。中国西北部的亚种tianshanicus色最淡,喜马拉雅山脉亚种nipalensis色最深。栖息于灌丛中,夏天3900米的太白山顶也能见到,冬季迁到平原和丘陵地带。性活泼,见人临近就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繁殖期7~8月间。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杂以褐色和红褐色细斑。终年取食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农林害虫,为农林益鸟。分布于全北界的南部至非洲西北部、印度北部、缅甸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及日本。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台湾以及青藏高原东麓的针叶林及泥沼地。7个亚种在中国有见--tianshanicus于西北;nipalensis于西藏中部;szetschuanus于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于云南;idius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陕西;dauricus于东北;taivanus于台湾。北方鸟冬季南迁至华东及华南的沿海省份。
08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5: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观点还是小鳞胸鹪鹛,不是鹪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7: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17: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这鸟真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7: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