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祥福茗茶

4/11更新-我印象中的传统铁观音----回忆我那苦乐的年华!连载,原创,拒绝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摇青

如果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做茶的话,那最最痛苦的一定是摇青。嗮青之后就开始摇青。时间一般从晚上7-8点开始,大概隔两个小时摇一次青。一般是摇4次青,第一次摇青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二次8分钟左右,第三次10-15分钟左右,最后一次比较不固定,30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有。摇青的时间主要看茶青的走水情况。在雨天或是阴天的时候,茶叶摇青的时间会很长。

   摇青的工具是竹子编成的柱体,横着放,两边有架子支撑,人在两边摇,让这个柱体360°不停转动。茶叶的容量不能超过柱体的2/3,摇青前茶叶都是铺放在笳篱上,到了时间点再倒入摇青机,摇好后要再铺回笳篱。这样一个来回不算摇青的时间就要10分钟左右。由于摇青机的容量有限,每天做茶叶都要分3-5次摇青,这样流程下来,每次摇青都在1个小时以上。如果让一个人负责整个摇青的话,整个晚上都无法睡觉了,第二天也就做不了什么事情。更何况当年摇青都是靠人力(直到了92年以后,大家陆陆续续改为电动机驱动,就算有了电动机,当时的电压也很不稳定,还是经常要依靠人力)。没到茶季,老爸就负责前半夜的摇青,因为炕焙茶叶一般要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完成;老妈就负责下半夜的摇青,由于老妈力气较小,所以就会叫我起来搭把手。睡熟了被叫醒的滋味是相当的难受,所以我被叫醒后就经常赖床,装作没听见!孙子说得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老妈喋喋不休再加以点心的诱惑下,我是屡战屡败!所以很小的时候,半夜就起来帮忙手工摇青,帮忙铺茶。忙完之后,老妈就会做点面线汤或是米粉汤,我就吃撑之后后美滋滋的睡觉去。





   对于那个时候物质的贫乏,现在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水果是十分罕见的,偶尔有个苹果也是切成N多份,每人分一小片!往往和八戒一样,吃完了还不知道苹果是何味。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可以人手一个柑橘。美食在我的印象中,无非就是面条,面线,米粉。杀猪的日子是最享受的日子,可惜的是我家一年才养一头猪,而且都是在过年的时候出售。水果在那个时代,要比茶叶尊贵多了,所以也有很多人在茶叶里,间隔的种上果树!而今看着琳琅满目的水果店,竟然一点不会心动,坚持每天吃个苹果竟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油腻的东西看多了反而没有胃口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简单的乐趣。





   两遍摇青的时候,茶叶就会开始挥发出香味,这种香味很像水果香,香气非常诱人的,小时候也经常学着大人,抱起茶叶嗅来嗅去。江湖流传的红边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其实就是茶叶边缘因为透水导致的干枯!它更多的是见证铁观音的发酵工程!摇青的过程不但是帮助茶叶走水,还有除尘,筛除碎小叶片的作用!摇青之后,地板会有一层碎小的茶叶和灰尘。





   到第四遍之后,香味更加明显,红边也很重了,茶叶都是软绵绵的。这个时候茶叶要铺厚点,炒茶的师傅会经常查看茶叶的的情况,等着走水到一定程度,就要马上炒青了。一旦错个那个时间,茶叶就很难做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08: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正常行驶于2012-03-15 08:46发表的:
胖乎乎 支持原创
确实很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3: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炒青



摇完青放置一段时间后,父亲就像照看婴儿一样围着茶叶转,隔一段时间就会看看叶片,对着光照着看;时不时的用双手捧一大捧,用力嗅闻;拿着茶叶用盖碗冲泡,当时也和大家一样十分好奇,这样的茶叶是很难喝的,汤水很涩,也没有什么味道,始终不明白能喝出什么名堂!后来才知道是通过口感来判断走水。这也只有做茶的师傅们都能从中了解一些名堂。至于这些名堂,到现在我依然不懂。这段时间相对是比较清闲的,所以邻居之间会互相走动一下(大家都做茶),交流一下炒茶的时机!比较厉害的人,会被很多人请去当参谋!



待到时机成熟,就会马上烧火炒茶。这个一般在早上五六点钟。炒茶和炒青菜有些相似,一样的要求火要旺,等到锅很热的时候,再倒入茶叶,要不停翻动!和炒菜不同的是不加油,不加调料。(嘿嘿)



炒茶灶台的结构是在中间放一个大铁锅,周围是水泥墙围起来,中间横一个大铁圈,用来翻动茶叶,下面是烧柴的灶口,灶口下面有空气孔。最早烧火是用木头,这样才能确保持续的热度,后面有改良为烧煤球外加鼓风机!



  炒茶时要求火很旺的,一旦温度不够,会延长炒茶时间,直接影响茶叶最终品质,所以照看柴火是很重要的!这个神圣又伟大的任务一般落在我的肩上,以我的能力应付这个重要任务显然是游刃有余,所以经常会分神在灶里烤个地瓜,但结果都是外面烧焦里面还是生的。



  炒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炒一次茶的量大概在10-20斤之间,翻动起来不但费力,还不容易翻匀。如果用力过猛,茶叶还容易飞出灶外。茶叶的炒的程度也不好把握,老爹在炒的过程中,经常会伸手抓一把过来看下,以便于更准确的判断火候,这时的茶叶是很烫手的,但是对于一双长满茧子的手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炒茶的过程,会有很清香的气味!所以每到茶季,你从村子走过,一路都是茶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揉捻


炒完茶之后,要马上进行揉捻。这道工序和炒青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停留!在当时揉捻是个体力活,一般是“4人驱动”,但4个人中间往往因为人手不够配着2个小孩。以致大人们在进行揉捻前一定要先抽空把早饭吃了,确保有足够的能量来推动揉捻机。揉捻机的大致结构是中间置放一个置茶的圆桶,上面用一个类似活塞的东西用来压实茶叶,底面是一个有凸起的拨浪纹(累是大轮胎表面),茶在旋转过程中,不断与其摩擦、翻动。茶叶在此时就开始形成成品的雏形。也在此工序后茶叶的外形就发生质的变化,不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条一条的。当年的揉捻是很到位的,茶叶会有茶汁渗出,推完揉捻机下来,大家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记得当年的机器,基本都是木头做的,甚至连轴承都没有,很难想象如此落后的设备!现在的机器,已经是纯金属了,电动机驱动!要做的无非是按一下开关,确实省事很多!


揉捻完后要迅速从揉捻机中掏出茶叶,揉散铺开,这时机器里面的茶叶很紧实,而且很烫。如果不及时冷却,就容易发黄变质。由于机器较高,拿取不方便,所以小孩经常是爬上机器去掏茶,茶叶的热度和刚出锅的馒头是一样的,茶叶掏久了,也就练成了黑沙掌!掏完茶后手上会沾满茶汁,茶汁是很好的染色剂,衣服沾上了,就很难洗掉。所以每当茶季,老妈就会特意交待一定要穿旧衣服上场,当年的衣服数量十分有限,要是弄脏了也只能将就着穿,买新衣服要等到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02: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有思想有故事的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