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14|回复: 20

[转载] 和田玉鉴定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7 1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田玉》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定义、分类、鉴定方法、鉴定特征及质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和田玉的鉴定贸易及市场规范。
2、定义
和田玉系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3、分类
3.1按地质产出状况分类。
a)山玉:产玉原地的原生矿。
b)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c)仔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3.2按颜色分。
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
4、鉴定方法
和田玉鉴定方法按gb/t16553的第四章规定进行。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5、鉴定特征
a)英文名称:hotan jade
b)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
c)化学成分:ca2mg[si8022(oh)2
d)结晶状态:微晶-隐晶集合体
e)材料性质
i.从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颜色,此外还次生糖色、皮色。
ic.光泽: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ib.摩氏硬度:6——7
iv.密度:2.98(+0.15,-0.05)g/cm3
v.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vi.多色性:无
vii.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
viii.双折射率:不可测
ix.紫外荧光:常见无,偶见中等白(长波)
x.吸收光谱:无特征,偶见碧玉青玉有吸收谱。
xi.放大检查:主要为毛毡状,其次为针柱状和纤维状。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
xii.特殊光学效应:未见
xiii.手感:较沉重,光滑滋润。
xiv.水头: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半透明状。
xv.声音:和田玉器碰撞声音清脆悦耳悠长,仔料玉器尤甚。
f)重要鉴定项目:颜色、密度、折射率、手感、水头、声音。
6、质量等级
a)按颜色好坏可分为三个等级 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
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 下等:青玉
如黄若秋梨,墨如纯漆皆可称为上品。
b)按原料质地特征分,可分五个等级。
等级 质地
特级 油脂光泽,很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一级 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二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较致密纯净,少杂色。
三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不纯净,有杂色。
四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无滋润感,不纯净,多杂色或瓷性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关于本方法(细则)

1.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提出产地不参与命名,以传统名称作为软玉的基本名称,解决了宝玉石检测实验室对软玉(和田玉)的鉴定检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一些障碍;针对软玉(和田玉)这一中国民族特色的玉石品种提出了“分类不分级”的详细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
2.软玉(和田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1995~1996年就开始酝酿,成文于一九九八年,并作为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细则备案。几年来,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几十万例的鉴定实践,方法本身日趋成熟,已广泛为行业、企业采用,为规范和繁荣新疆的玉石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和田玉的籽料与山料

笔者十年前即从事和阗子儿玉原石及玉器加工,从原石选购,经切割剖料,最后设计琢磨而成玉器的过程,累积了不少经验,以下是我们一般的认知与名词不同的用法,或许可以提供大家对和阗子儿玉的另一种看法。为何要强调不同用法的名词呢?譬如说「皮」这个字,凡物体的表面皆可称为皮,子料的皮为何?山料的皮又为何?为什么本人将其界定为「子料有皮,山料无皮」,在下文中,希望各位读者是采循序渐进而非跳跃式的阅读,必能了解笔者所言之意。

子儿玉(籽料)为次生矿,它是高山上的原生玉矿经剥蚀崩落后,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经过河水、泥石流不断地翻滚冲击,最后形成了表面光滑,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河卵石状」,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停地冲刷成熟而「成籽儿」(即外形翻滚成熟而形成河卵石状),这也就是水产玉为何称为籽儿玉(子儿玉或子玉)的原因。籽料自然风化形成的表皮,就像人的皮肤有毛细孔一样,有的较粗,有的较细,无法以人工滚磨而成。

山料无皮,山料原石的外表粗糙,不帶皮。

每一个籽玉一定有皮,这是自然风化形成的表皮,就像人的皮肤有毛细孔一样,有的较粗,有的较细,而且无法以人工滚磨而成;因此只要是对籽玉原石有相当经验的人,就可以从外表准确地辨别是否为天然形成的「籽儿」,或是人工滚磨的磨光料(滚料)。

子儿玉(籽料)为次生矿,经过河水、泥石流不断地翻滚冲击,最后形成了表面光滑,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河卵石状」,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停地冲刷成熟而「成籽儿」。

有文提到「好玉不上色、好玉不带皮或好玉少上色、好玉少带皮」这里所言之皮,指的是皮色。玉器工艺上的「留皮雕」也有二解。有些无皮色的子料原石,其风化表皮如果十分圆润、光洁、纯净,在设计制作时,常会将漂亮的表皮部分留下,有的作品甚至在风化表皮部分不做打磨,为的是要留下「大自然打磨」的原始风貌。另一种「留皮雕」,就是留下「皮色」巧雕的设计制作。   
子料有皮,不一定有色。

好的子料,质地缜密,矿物质不易侵入;会产生皮色,通常是在绺裂的地方或是玉石较松之处。有一种叫做「光白子」的子儿玉,就是完全没有皮色的上好白子料。

子料无璞,山料有璞;山料的外表是璞,也就是围岩
山料山玉的外表包围的围岩(璞),是在开采山玉时一起开采出来,附着于山玉的表面。山料的外表因为有这一层璞,必须切割掉外表(即玉璞,与子料之皮不同),才可判断玉质的好坏。古代有名的和氏璧,被认为是石非玉,而被剁去双脚,直到去掉玉璞之后,才被视为宝玉,由此可知和氏璧绝非子玉。子玉质地好不好,审视其原石外表,有经验的人往往可以猜得七、八分。

山料(山玉)的外表包围的围岩(璞),在开采山玉时被一起开采出来,附着于山玉的表面。山料必须切割掉外表(即玉璞,与子料之皮不同),才可判断玉质的好坏。


另外,还有一点是玩玉的人必须注意的,就是「璞」字的用法。璞,除了是蕴藏有玉之「石」的意思外,又有未琢之「玉」的意思。例如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献之厉王……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前面的玉「璞」,指的是未经琢磨之玉的「玉」,后面的理其「璞」,指的是蕴藏有玉之石的「石」。子料有时也可以用在「璞」字上,如果一块子料原石未经任何人工琢磨,我们亦可称这一块籽儿玉为「璞玉」。
子料无糖色,山料才有糖

糖玉是山料的围岩与玉石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只存在于山玉。
子料也有一种类似糖玉的「糖皮籽」,但是它和山料的糖玉明显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说「子料无糖,山料才有糖」。子料中的「糖皮籽」,是颜色类似带有酱油渍斑点的杂质,有的较为凝聚,有的较为分散;其实大部分带有漂亮的秋梨皮或虎皮色之下的子料,往往可以见到这些酱油渍斑点杂质,所以玉雕行内常说「好皮没好肉,好肉没好皮」。 →糖玉是山料的围岩与玉石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只存在于山玉。橘皮」常用在打磨后的表皮现象,而不用在形容原石表皮.
在玉雕行业里所称的「橘皮状」,并非指子料原石的表皮,而是指山料打磨后的表皮现象,子料原石表皮并无橘皮状。在Dy先生文章中「和阗玉与俄罗斯玉的辨别」最后一行「反光处会呈斑斑驳驳的感觉」,这里的「斑斑驳駇」才是玉雕行业中所称的「起橘子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田玉的等级标准    按和田玉的产状和颜色分出品种,如白玉子、白玉山料、青玉子等,在按玉的色泽、质地、络、杂质、重量等划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极、三级等。等级标准,对于玉石贸易是十分重要的。新疆老山玉器有限责任公司所提出的和田玉玉石工艺标准,见表所列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白玉子料 特级 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洁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白,质地较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较白,质地较细腻,滋润,稍有碎络,无杂质。零子 凡颜色、质地、块度未达到以上标准的。

  白玉青白玉山料 特 色洁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稍有络,无杂质。等外 色白或青白,有络,有杂质。

  青玉子或山料
  一级 色泽青绿,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三级 青,质地细腻,稍有络,有杂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4: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玉之石;《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琢之玉。

  自古以来,对璞玉十分珍视,被当作宝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详细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说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见和田玉"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璞玉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嫩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糖皮的化学成分经化学分析,结果:SiO56.85%,AL2O30.98%,CaO13.64%,MgO22.895,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P2O50.06%,SO31.28%,H2O+2.69%,H2O-0.33%,灼失量3.48%。电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为:

SiO256.88%,AL2O30.44%,CaO13.98%,MgO2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Na2O0.59%,H2O3.5%等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玉糖皮与白玉近似,但有两点明显同不,一是Fe2O3>FeO而白玉中Fe2O3<FeO;二是SO3高,为1.28%,而白玉中一般为0.6-0.24%。这些说明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 。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玉的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为玉的质量很好。俏色玉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直到现在,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从璞玉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壁。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玉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功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麽呢?人们极为关注。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剑根据杜光庭《录异记》所载和氏璧特征,认为是拉长石。《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拉长石是斜长石族最重要的宝石,它的诱人之处是透过宝石面可以见到彩斑状的颜色。大块拉长石显示这种效应最佳,称为闪光变彩,这是由于层状结构引起的。变彩主要为绿色、蓝色。国外,于十八世纪发现它才用作宝石。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

  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也认为,"所谓连城之璧",是"璞中之玉"。这一种认为,我们认为是合适的。当然,这仅是一种认为。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7 2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没有鉴定和田玉的国家专业机构(据说无法量化数据来区分产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0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了。

攻生玉老师说的对,产地通过仪器鉴定不出来。

但烧色的假皮是可以鉴定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0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阅读。谢谢楼主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2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有文章说是岫玉里的河磨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学习。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5 11:02 , Processed in 0.0387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