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66|回复: 24

榆钱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名】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
3。25 09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
3。25 1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100克榆钱果实含水分82克,蛋白质3.8克,脂肪1.0克。
3。25 1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碳水化合物8.5克,粗纤维1.3克,灰分3.5克,钙280毫克,磷10O毫克,铁22毫克,胡萝卜素0.73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毫克,烟酸1.4毫克,抗坏血酸9毫克。
3。25 1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脾益胃 榆钱果实中含有烟酸、抗坏血酸等酸性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可健牌和胃, 治食欲不振。
3。25 1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热安神 榆钱果实中含有大量水分、烟酸、抗坏血酸及无机盐等,其中钙、磷含量较为丰富,有清热安神之效,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
3。25 106.jpg
3。25 1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榆钱味辛入肺经,能清肺热,降肺气,榆钱种子油有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故可用于治疗咳嗽痰稠之病症。
3。25 115.jpg
3。25 1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榆钱蒸菜 榆钱800克,玉米粉150克,黄豆粉50克。将榆钱洗净,沥干水,放入大盘中,加豆粉、玉米粉、精盐、味精、葱段、姜末,并拌匀;蒸锅加水置火上,待水烧沸后,放入榆钱大盘,蒸制15分钟取出食用。本菜色香味俱全,且质嫩糯,具有健脾助食的功效。适用于久病体虚,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等患者食用。
3。25 119.jpg
3。25 120.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榆钱有关的钱币--榆荚半两。
3。25 110.jpg
3。25 1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榆钱有关的美文《榆钱饭》作者  刘绍棠

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留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
  丫姑是个童养媳,小名就叫丫头;因为还没有圆房,我只能管她叫姑姑,不能管她叫婶子。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
  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我们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这都是我童年时候的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已经写进我的小说里。
  但是,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谁说草木无情?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政策一年比一年“左”,粮食一年比一年减产。五尺多高的汉子,每年只得320斤到360斤毛粮,磨面脱皮,又减少十几斤。大口小口,每月三斗,一家人才算吃上饱饭;然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比大人还能吃,口粮定量却比大人少。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她们就像胡同捉驴两头堵,围、追、堵、截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手提着口袋借粮。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被逼得走投无路,恨不能钻进灶膛里,从烟囱里爬出去,逃到九霄云外。
  吃粮靠集体,集体的仓库里颗粒无存,饿得死老鼠。靠谁呢?只盼老榆树多结榆钱儿吧!
  丫姑已经年过半百,上树登高爬不动了,却有个女儿二妹子,做她的接班人。二妹子身背大筐捋榆钱儿,我这个已经人到40天过午的人,又给她跑龙套。我沾她的光,她家的饭桌上有我一副碗筷,年年都能吃上榆钱饭,混个树饱。
  我把这些亲历目睹的辛酸往事,也写进了我的小说里。
  1979年春天,改正了我的“1957年问题”,我回了城。但是,年年暮春时节,我都回乡长住。仍然是青黄不接春三月,1980年不见亏粮了,1981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1982年更有酒肉了。
  不知是想忆苦思甜,还是想打一打油腻,我又向丫姑和二妹子念叨着吃一顿榆钱饭。丫姑上树爬不动了,二妹子爬得动也不愿爬了。越吃不上,我越想吃;可是磨破了嘴皮子,却不能打动二妹子。1981年回乡,正是榆钱成熟的时候,可是丫姑又盖新房,又给二妹子招了个女婿,双喜临门,我怎么能吵着要吃榆钱饭,给人家杀风景?忍一忍,等待来年吧!
  1982年春,我赶早来到二妹子家。二妹子住在青砖、红瓦、高墙、花门楼的大宅院里,花草树木满庭芳;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刚出满月。一连几天,鸡、鸭、鱼、肉,我又烧肚膛了。忽然,抬头看见院后的老榆树挂满了一串串粉个囊囊的榆钱儿,不禁又口馋起来,堆起笑脸怯生生地说:“二妹子,给我做一顿……”二妹子脸上挂霜,狠狠剜了我两眼,气鼓鼓地说:“真是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你这个人是天生的穷命!”
  我知道,眼下家家都以富为荣,如果二妹子竟以榆钱饭待客,被街坊邻居看见,不骂她刻薄,也要笑她小抠儿。二妹子怕被人家戳脊梁骨,我怎能给她脸上抹黑?
  但是,鱼生火,肉生痰,我的食欲不振了。我不敢开口,谁知道二妹子有没有看在眼里?
  一天吃过午饭,我正在床上打盹,忽听二妹子大声吆喝:“小坏嘎嘎儿,我打折你们的腿!”我从睡梦中惊醒,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顽童爬到老榆树上掏鸟儿,二妹子手持一条棍棒站在树下,虎着脸。
  几个小顽童,有的嬉皮笑脸,有的抹着眼泪,向二妹子告饶。我看着心软,忙替这几个小坏嘎嘎儿求情。
  “罚你们每人捋一兜榆钱儿!”二妹子噗哧笑了,刚才不过是假戏真唱。
  我欢呼起来:“今天能吃上榆钱饭啦!”
  “你这不是跟我要短儿吗?”二妹子又把脸挂下来,“我哪儿来的玉米面!”
  是的,二妹子的囤里,不是麦子就是稻子;缸里,不是大米就是白面。二妹子的男人承包30亩大田,种的是稻麦两茬,不种粗粮。
  有了榆钱儿又没有玉米面,我只能生吃。
  看来,我要跟榆钱饭做最后的告别了。二妹子的女儿长大,不会再像她的姥姥和母亲,大好春光中要捋榆钱儿充饥。
  或许,物以稀为贵,榆钱饭由于极其难得,将进入北京的几大饭店,成为别有风味的珍馐佳肴。
3。25 1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