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14 1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家讲的原矿老段泥你可不要太在意,原矿料,要采用明清以来传统的炼泥和配泥方法,才有纯真的紫砂味。
虽说,“玩壶不是玩泥,好壶一般也不用烂泥”。但是,原矿料只是讲究了原料的来源,只是原料“真”还不够;比如长江刀鱼,原料很好,你用糖醋烧,浓油赤酱,那就完全没有味道了。
原矿料在露天日晒雨淋,可溶性盐和一些矿物就会“洗掉”。矿石的自然崩解,随着冰霜雨露、四时变迁,那种自然力的缓慢的作用,不是用迅捷的机械粉碎所能够模拟的。你买一份再贵、再好的快餐,也不可能吃出佛跳墙的味道、或者(如果不能那样奢侈的话)家常的“腌笃鲜”的味道。
泥料的“陈腐”,不仅是指泥料炼成后的“泥条”要囤积陈腐,也应该包括这种原矿料在露天的数个寒暑的晾摊。
室内保存或者袋装的成堆的矿料,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机器粉碎调和成泥,也难以得到紫砂的原有的质朴和烧成后如玉般的内敛。不好玩。
传统的陶手,熟知炼泥和配泥的方法,其准备泥料和制坯、成壶,是一个完整的连贯的过程。后来逐渐有分工,有泥户炼泥出售、做壶的买泥做壶。那么,如果炼泥者也能尊崇古法,这泥还是能够体现传统紫砂的风韵。如果大量地、成批地机械制泥,“省略”必要的耗时、耗力的工序,甚而加入金属氧化物使成品更加“漂亮”,这样的泥,即使是用上好的原矿料制备,其味道也完全变了。
因此,经过自然崩解成小颗粒的原矿泥料,要由陶手本人或者炼泥者,根据壶的表达的需要,以合适的颗粒级比、简单粉碎,或者几种原料相配,乃至调砂、造砂、抽砂,等等手段综合应用,以使泥料达到美好的表现力。这个过程,就不是大批量机械制备泥料所能够达到的了。
泥料的粉碎,要用传统的石磨粉碎,颗粒大小不一、极其丰富。粉碎完成,如果讲究一点,还要用水进行反复澄练。这样出来的泥,烧成的壶,有“土”味,质朴,大方,从从容容。
以上所述楼主可参照,关于紫砂料的文章本版介绍的有很多,可以找找老贴学习,对玩壶是有些帮助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