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77|回复: 4

[鉴赏] 特种邮票鉴赏(3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1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can1.56.1.jpg
发表于 2012-4-6 22: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壁画,欣赏了!

附资料:
发行日期:1988.5.25

4—1西魏·狩猎 8分 2 558.90万枚
4—2西魏·战斗 8分 2 502.40万枚
4—3北周·农耕10分 1 419.40万枚
4—4北周·建塔90分 960.65万枚
邮票规格:54×40mm
齿孔度数:11度、11.5×11度
整张枚数:20枚
版 别:影写版
设 计 者:吴建坤、任宇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西魏和北周,是敦煌莫高窟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史元荣被封为东阳王,在敦煌统治长达20年之久,于西魏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去世。元荣由首都洛阳来到偏远的河西,带来了新的文化潮流和艺术形式,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使石窟佛教艺术大为改观。公元557年,宇文觉称帝,以北周取代了西魏。由于宇文氏转而实行一系列鲜卑化政策,使佛教艺术一改数十年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缩短了比例,变得园润结实,粗壮有力。建平郡公于义,在莫高窟修建了北朝最大的石窟。北周壁画比前代更加生动自如,丰富多彩,也更注意表现生活情趣。这套《敦煌壁画》(第二组)邮票上的4个画面,即反映了这两个阶段壁画的艺术成就。
第1图【狩猎】选自西魏第249窟。这是一处初具规模的殿堂式洞窟。平面方形,复斗形预,正壁开龛造像,同过去以中心柱为主要特征的塔庙式洞窟大异其趣。艺术匠师们主要利用高耸的四面坡窟顶绘成巨大、神异变幻的广阔天空,在窟顶下沿,为山林野趣和狩猎人物。邮票图案取自窟顶北面的画面,右边为手举标枪、纵马急驰的猎人,正追逐奔逃的一群黄羊。黑马狂奔时前后腿抬成一条直线形状,黄羊逃命时惊慌失措的神态,猎人从容不迫举枪伺机待投的姿势,都刻画得维妙维肖。
第2图【战斗】选自西魏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的佛经壁画故事。该窟建于西魏大统四至五年(公元538—539年)。窟形及顶部绘画格局与第249窟相同,所差的是两侧壁下部各有4个供僧人坐禅的小室,表明兼有殿堂和僧房的功能。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壁壁画上部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说舍卫国曾有500人造反,遭到波斯匿王的残酷镇压,被挖去双眼,弃之山林,哀声遍野,感动了释迦牟尼佛。他运清风吹雪山药医好他们的眼睛,从而皈依佛教,最后修成正果。传说他们弃下的木杖,后来化成一片山林,被称为“得眼林”。邮票画面上为五百造反者与官兵战斗的场面。官兵头戴铁盔,身披铠甲,手持长矛,骑在全副盔甲的高头大马上,与一手持刀一手持盾,身着布衣的徒步强盗,形成鲜明对比。强盗顽强奋战,最终被俘。人物动态及身份、性格都刻画得十分恰当。
第3图【农耕】选自北周第296窟《善事太子人海品)壁画故事。该画绘在窟顶东面和南面。善事太子出游,见人民贫病交加,为衣食而欺诳杀生,心生怜悯,便以宫内库藏布施民众。眼看藏中所剩无几,便下海探寻如意宝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返回故土,造福人民。人民富足而感恩,遂克已修身,皆得善果。邮票画面上只展示太子出游时观看农夫耕作,反映了古代农民辛勤劳动的状况。此外,画面上还描绘了经文上所说:“垦地虫出,虾蟆吞食。复见有蛇,吞食虾蟆。孔雀飞来,啄食其蛇”等生类相残之事。
第4图【建塔】选自北周第296窟《福田经变》壁画故事。将一部经文的内容绘成图像,在佛教称之为经变或经变相。这幅经变壁画位于该窟窟顶北面,是敦煌壁画中最早的一幅完整的经变。它所依据的《诸德福田经》宣称,施德行善犹如播洒福报的种子。诚如农夫种植于田亩以获秋收之利。而在诸德中,尤以“广施七法”可“获无量之福”,如施立佛寺、植果园、施清凉、施医药、施舟渡、设施桥梁、施作井于道路等等。邮票画面上只取该壁画之局部的建塔图,乃属于上述七法中的第一种。图中6名工匠正在砌砖造塔,塔已修到第二层,上面2人砌砖,下面4人和泥、供料,不失为古代建筑工程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2 18: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