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83|回复: 83

仙都——鼎湖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9 16: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都——鼎湖峰国家级风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城东大约7公里处,是仙都五大景区之一。自隋代起闻名于世。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 2468 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据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是这样描绘这里的美景。
一路上淅沥沥的雨水不停的在空中飘荡,中午就餐地点到了雨总算是暂时停了下来。。。
DSCF1016.jpg
DSCF1018.jpg
DSCF1019.jpg
DSCF1165.jpg
DSCF1021.jpg
DSCF1023.jpg
DSCF10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仙鹤迎宾群雕为纪念唐明皇封仙都所作。据《图经》记载:唐天宝七年六月八日,忽有五彩祥云团绕缙云山,云中仙乐响亮,鸾鹤飞舞,俄闻山呼“万岁”者九,群山皆应,自申志亥乃息。缙云郡太守苗奉倩上奏天子,唐明皇李隆基闻奏大悦曰:“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趁兴御书“仙都”两字,自此缙云山又称仙都山。仙鹤迎宾群雕由中国美术学院王卓予,沈海驹两位教授主持设计。 牋牋牋
DSCF1027.jpg
DSCF1028.jpg
DSCF1029.jpg
DSCF1036.jpg
DSCF1037.jpg
DSCF1040.jpg
DSCF1045.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山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部面积2466 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小湖泊,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 牋牋
DSCF1046.jpg
DSCF1047.jpg
DSCF1048.jpg
DSCF1049.jpg
DSCF1050.jpg
DSCF1052.jpg
DSCF1054.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撰,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 牋牋 牋
DSCF1151.jpg
DSCF1058.jpg
DSCF1145.jpg
DSCF1148.jpg
DSCF1143.jpg
DSCF1141.jpg
DSCF1147.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腾中华】龙者,炎黄先民之图腾,华夏民族之象徽也。相传,当年轩辕黄帝巡行天下,见仙都山若腾龙、水似游龙、土呈五色、紫气如虹,既于此地置鼎炼丹。九九丹成之日,忽有神龙俯首而迎帝乃类别臣民,驭龙升天。以此观之,仙都莫非龙之故乡呼?龙之神龙腾云驾雾、降瑞播富,天海遨游、潜飞自如,龙之形更可谓万化千端,莫可胜数。然今日仙都之龙,昂首飘须、雄姿勃发,其盘旋腾飞之状,有若中华版图,此形则为天下独步矣故名【龙腾中华】。 牋牋
DSCF1140.jpg
DSCF1063.jpg
DSCF1064.jpg
DSCF1066.jpg
DSCF1067.jpg
DSCF1068.jpg
DSCF1069.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缙云堂是唐代天宝年间改名为黄帝祠宇的,匾额由当时的缙云县令李阳冰所题。 牋牋 牋
DSCF1070.jpg
DSCF1074.jpg
DSCF1076.jpg
DSCF1077.jpg
DSCF1078.jpg
DSCF1082.jpg
DSCF1079.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坐缆车悠悠而上步虚山顶。 牋牋 牋
DSCF1072.jpg
DSCF1073.jpg
DSCF1087.jpg
DSCF1089.jpg
DSCF1094.jpg
DSCF1096.jpg
DSCF1098.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到山顶又开始下雨啦,雨中林幽朦胧,松挺苞茂,怪石夹叠。。 牋牋 牋
DSCF1100.jpg
DSCF1099.jpg
DSCF1103.jpg
DSCF1106.jpg
DSCF1112.jpg
DSCF1113.jpg
DSCF1115.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山顶凭鸟瞰,苍松翠柏碧水间好个鼎湖峰(天柱峰)状如春笋,拔地而起,直穿云霄。此刻就呈现在我们脚下犹如小鸟依人般依步虚山而靠,水、峰、山相呼应构成一幅美丽画面。 牋牋 牋
DSCF1122.jpg
DSCF1124.jpg
DSCF1128.jpg
DSCF1134.jpg
DSCF1132.jpg
DSCF1131.jpg
DSCF1136.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鼎湖峰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笋,俗呼小石笋。鼎湖峰半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近代海宁干人俊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
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折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常居敬,心吾,字明湖广武昌卫军籍,江夏人。万历二年进士。十八年九月,以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二十一年三月调南京。青田石门洞也存有“心吾诗碑一方”。
五月的鼎湖清澈透明,碧波荡漾,泛舟湖中,微风轻拂面,惬意山水间! 牋牋 牋
DSCF1152.jpg
DSCF1154.jpg
DSCF1157.jpg
DSCF1158.jpg
DSCF1159.jpg
DSCF1163.jpg
DSCF1161.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