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在记忆中尽量寻找一些快乐的往事,以便忘记此刻的痛苦。思念有时足可以将你的热情燃烧,当你浸没于熊熊烈火中时,灼痛的不仅仅是皮肤肌肉更有你的灵魂。
一个女人,从东北只身远赴山东打工,她的经历可谓是坎坷。她叫王玉玲,今年40岁。身材瘦削而单薄,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在她的眼神里看不到一丝幽怨和哀伤,反而透着一种坚毅,一种刚强。
说一人有多么不幸,不在于他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而往往在于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充满了无忧和快乐。而对于这个女人来讲,她的生命历程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
她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的郊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带着她们姐妹三人相依为命。她是三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生活上的清苦和艰辛让幼小的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坚强。
虽然家庭的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但母亲却坚持要她们三个好好读书。或许是逆境出英才吧!两个姐姐都是大学毕业,都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只有她读到高二就辍学了。也许因她是三个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所以母亲比较怜爱她,也没有勉强她重回校园。尽管她饱经风霜的脸上掠过一缕哀伤,却没说什么。
她先是在家里无所事事,尔后觉得无聊,便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煤矿去打工。那一年她二十岁。
在煤矿里她认识了来自黑龙江的帅小伙周刚。周刚是个孤儿,身世比她还惨。或许是同病相怜,两个月后,他们恋爱了。他们想用彼此的热情温暖对方冰冷的心,给彼此一个温暖的家,让两颗心找到归宿,不再孤单。
不久后,玉玲把和周刚恋爱的事告诉了母亲,并且要带周刚回家给母亲见见。得到了母亲的同意后,她和周刚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了家。
“妈,我们回来了。”一进门,玉玲就喊。母亲听见喊声,赶紧从厨房出来。她指着周刚给母亲介绍“妈,这就是我和您说的周刚。”“你好!来、来、来,快坐吧!小伙子!”母亲边说边上下打量着周刚。
(二)
1.8米左右的个头,虽然面色黝黑,但还是掩饰不住他的英俊,眉宇间一团正气。对于长相母亲是不很看重的,关键在于他对女儿是否真心。饭后,玉玲和周刚要走了,母亲把玉玲叫到一旁,低声说:“闺女,妈看这个小伙子还不错,塌实、稳重,不像表里不一的人,就是家世不太好。妈没啥意见,只要他能一辈子待你好就行了。”玉玲感激母亲的通情达理,毕竟周刚一无所有,简直是个孤家寡人。辞别了母亲,玉玲和周刚回到了矿上。
有人说:家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是啊!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神秘,充满了浪漫、充满了好奇。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爱河当中,也因此谈婚论嫁。
两年后,他们结婚了。简单的婚礼,简朴的家居,他们在简单中寻求快乐,构筑了温馨的爱巢。
婚后的生活很甜蜜,夫妻俩相敬如宾、勤劳节俭,小日子也渐渐红火起来。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转年秋天玉玲生了个胖小子,周刚简直乐的合不拢嘴。他有儿子了,他后继有人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想大声地喊,想告诉所有人他是多么爱他的妻子,没有她,就没有他周刚今天的一切。他给儿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周睿健。他希望儿子聪明睿智、健健康康的成长。
自此以后,周刚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要报答妻子,要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要让自己的儿子享受阳光雨露,在他们无私的爱中快乐的成长。
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而不幸往往相伴而生。那短暂的幸福还没有退却,不幸也在悄悄的向可怜的人们走来。
本该平静的生活、本该幸福的日子,然而,正当生活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煤矿里却发生了塌方事故。消息一传出,整个煤矿震惊了、沸腾了,人们的脸上都被一层阴云所笼罩。
井下有一百多名正在作业的矿工,这其中偏偏就有周刚一个。矿领导赶紧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被埋的矿工。由于他们所在的矿井离地面比较深,加之此刻正值雨季,营救行动进行艰难。经过两天一夜的艰苦奋战,终于打开了缺口,挖开了通道,被埋井下的矿工一一获救。然而,在查点人数的时候,却发现惟独不见周刚。人们再次来到井下寻找,小心挖掘,终于在矿井的最深处找到了他。
原来,在矿难发生的那一刻,周刚为救其他矿友,不顾一切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而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恩爱的妻子和那刚刚八个月大的儿子。
不知道上苍是否有情,但我想,如若苍天有眼一定会可怜这个孤儿。不会让刚刚得到幸福的他就这样匆匆而去。在这个世界上,他留下了多少遗憾和未了的心愿;留给了他深爱的玉玲多少哀痛;可怜的玉玲失去了丈夫,可怜的孩子也从此失去了父爱。
(三)
两个不幸的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然而这幸福是如此的短暂。不幸来的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此后的日子,玉玲几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她无法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噩耗,无法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她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多么希望周刚还能回到她的身边来。她不相信会和心爱的人就这样从此阴阳相隔,成为两个世界的人。最可怜的是他们的儿子,她可怜的睿健,幼小的他还没来得及体会如海般无边的父爱,善良、正直的父亲就永远的离开了他。
悲伤和痛苦过后,玉玲变得更加坚强。她知道,要勇敢的带着周刚的爱好好的照顾儿子,培养儿子,这是她唯一要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告慰周刚的在天之灵,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
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女人,在失去丈夫后,还要重新面对生活,那生活是怎样的艰难可想而知。没办法,玉玲只好带着儿子回到了母亲家,托母亲帮忙照顾。虽然母亲身体也不是很好,为她们姐妹三个操劳了一生。然而,母亲是如此心疼女儿。她仰天长叹,上天为何这等无情?这等残忍?为什么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这些都是为什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信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要接受和面对不幸却需要极大的勇气。玉玲决心去找工作,她不能再给母亲增加经济负担,即便她还不能完全从悲哀的阴影里走出来。
经人介绍,玉玲来到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给几十个工人做饭。由于精神上的压力过大,这使得她在身体上也感觉有些吃不消,但一向刚强的她没有退却,毅然坚持下来。
这些外出打工的男人们,不时的吹着、侃着,他们肆无忌惮,工地的上空飘荡着他们爽朗的笑声。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中,大家渐渐地了解了玉玲的身世,也都非常同情这个年轻的女人,并且亲切的叫她玉玲妹妹。玉玲那颗破碎的心暂时得到了修复,她那受了伤的灵魂也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在这里,她暂且忘记了失去爱人的痛苦,以羸弱的身体接受生活的挑战。
也许人们会以为她的苦难到此已经告一段落,迎接她的也必定是温暖的阳光。但现实往往让人大吃一惊,她不会因为任何可怜的人、可怜的身世而眷顾于你。或许她赐予人们的幸福和快乐总是短暂的,似昙花一现、似流星飞逝,总在你感受着幸福的时候突然将你推入无底深渊,让你的灵魂凫渡在噩梦的深潭,孤独而无助。
(四)
一辈子是多久?它是否可以用时间来计算?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许不会有答案。
爱,停留在它最深沉、最真挚的时刻,便成了永远。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心有灵犀,还乞求什么?
一种伤痛或许要用一生的时间老抚慰。玉玲的痛比别人更深、更彻底。在那个充满快乐的“大家庭”中,玉玲体会到了无尽的关怀,这些朴实、乐观、豁达的男人们,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带给玉玲以快乐。而就在这一群人当中,有一个人也在时刻关注着玉玲。
赵永新,一个来自吉林市某农村的小伙儿,性格内向却善解人意。平素里很少和工友们调侃,开工时都是默默地埋头干活。所以 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身世和家庭背景。这种地方毕竟不是什么正规单位,没人像查户口似的盘问你的来历。
累了一整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后便倒头大睡。他们很累,很辛苦,但看上去他们活的很充实。而每每这个时候,赵永新总是帮着玉玲刷碗、打水、洗菜,为第二天的早饭做准备工作。对于这些,玉玲从心里往外感激赵永新。因为她比赵永新大四岁,所以玉玲都亲切的叫他弟弟。而在玉玲的心里也只把他当弟弟看。
日子,就这样重复着,平淡而乏味。干活、睡觉,睡觉、干活。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工地上的活也即将进入尾声。这预示着分手在即,玉玲真的有些不舍,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玉玲算是比较开心的。这些从事体力劳动的男人们,其实也懂得怎样关心女人,往往在一些细微之处给人以温暖。
赵永新显得有些不安,这不安来源于即将的分别。因为他一直默默地爱着他的玉玲姐姐,工地上的活一旦结束,大家就会各奔东西,回到各自的家。以后几乎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所以,他必须在此之前对玉玲表白他的心。
(五)
“姐,我有件事想对你说。”赵永新一边帮玉玲干活一边说。“说吧!什么事?”“在说之前你要答应我不要生气。”“好的,我和你生哪门子气啊?咋还婆婆妈妈的呢?呵呵!”玉玲忍不住笑了。“我爱你!我愿意用我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全心全力的照顾你。嫁给我吧!”赵永新一脸庄重的说道。这句话像一声闷雷,震得玉玲的心直发颤。是啊!平白无故的人家为什么要在累了一天之后还来帮你干活?而且还默默无闻的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人家图个啥?这些问题曾经在玉玲的脑海里闪现过,不过只是一瞬即逝。因为玉玲觉得她始终把他当成弟弟,并且在年龄上又相差四、五岁,赵永新只是可怜她的身世,可怜她一个女人家在外打工不容易,所以,她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赵永新还在等待她的答复,不容她继续想下去。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毕竟周刚是她今生的最爱,她忘不了他。即便他已经无情的离开了她,去了一个没有忧伤,没有痛苦的世界。面对赵永新的真诚,她有些茫然了。她不忍拒绝,又无法接受。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中,玉玲对赵永新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感。这使的她更加无法面对这次谈话和谈话的内容。周刚和他的爱似乎如影随形,给了她以极大的勇气面对生活。然而,生活中,她需要一双粗大有力的手来帮助,需要一个宽阔的肩膀来依偎,她更希望重建温馨幸福的家园。
“永新”这次玉玲没叫他弟弟。“其实,我原本不想再谈感情的事了,我只想一个人走下去。把我的儿子照顾好,让他好好书,将来有所作为,其它的事情我都不想考虑。但一个人生活确实很不容易,我也想给孩子找个父亲,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不健康的。所以,如果你要是真心的爱我,那你就等我三年,等我给周刚守孝期满,我们再谈这个问题,你说好吗?”“还有,在这期间,如果你觉得等的太辛苦,那你可以去追求你自己的幸福不必再等我。”赵永新有些急了,他扳过玉玲的肩说:“姐,你说什么呢?别说是三年,就是三十年我也要等!我认定了的事情就从不后悔!”“真不后悔?”“真的!”玉玲的心融化了,他们相拥而泣,而他们的心里,很温暖,很温暖............
工地上的活终于结束了。面对离别,两个人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他们会相聚,会结合,会为拥有彼此而幸福。
关于孩子问题,玉玲曾不止一次地和赵永新谈过。而他却说:喜欢一个人,不单纯爱他自己。要接受他的一切,包容他的一切。你的也就是我的!不然那还是爱吗?
三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人生,三年却显得有些漫长。这三年当中,赵永新都在默默地支持着玉玲,这种关怀,像一股暖流在玉玲的身体里流动。她为执着的小伙子而感动,爱的藤蔓在彼此的关怀、呵护下渐渐延伸。
(六)
苦尽甘来,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无比幸福的时刻,而玉玲心里却有着几分说不出的苦涩。
赵永新没有说谎,他不但待玉玲好并且待睿健也相当好,简直视如己出,这一点远近闻名。人们没有一个不夸赵永新的,都说玉玲掉进了福堆儿里,玉玲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她没想到赵永新能这样待自己和儿子,从心里往外感激赵永新。玉玲暗下决心,一定好好珍惜这段感情,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灌注在这个新建的小家庭上。
婚后,玉玲把孩子接回家。这几年,母亲累坏了。照顾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谈何容易,母亲显得更加苍老,玉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年逾花甲,却还为自己和孩子日夜操劳。望着母亲满头华发和微驼的背,玉玲不觉一阵的心酸,泪水模糊了视线。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今生是报答不完的。玉玲觉得在母亲心里,她过上了好日子,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就是母亲最大的安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睿健已经七岁了,上小学一年级。玉玲一直在家照顾孩子,而赵永新继续他的工作。玉玲也曾经跟赵永新说过自己也想找一份工作,毕竟孩子上学加上家里生活所需一年下来要几千块钱,这样只靠他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实在有些勉强。赵永新不肯让玉玲吃苦,但又拗不过她,没办法只好答应玉玲找点轻点的事情来做。这样一来,两个人都有事情做,并且收入也多了一点,日子也比从前宽裕了些。
在睿健十岁这年,玉玲怀孕了。赵永新非常高兴,整天小曲儿不断,工作更有了劲头。十月怀胎,玉玲产下一子,取名睿智。
其实有个问题一直都没提到,那就是关于赵永新的来历以及他的家庭背景等。这个疑问不仅读者们不曾晓得,就连他的妻子王玉玲也不曾知晓。玉玲只知道他家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姐姐相必现在也早已结婚生子了。自从有了小睿智,于玲就一直有个愿望,想和赵永新带着孩子回他老家去看看。这么多年,从未登过赵家门的玉玲很想见见赵永新的父母及其他亲人。
在玉玲的再三要求下,赵永新终于答应了她并且几次带她和孩子回老家去探亲。然而玉玲没有想到,她的坚持,他们几年内频繁的回家,正朝着危险一步步靠近。
不知不觉中,他们相伴而行已是七年有余了。这七年里,他们恩恩爱爱,相互扶持,赵永新又对睿健和自己的孩子一般无二,这怎能不幸福呢?这一天,玉玲休假在家,正忙着收拾屋子。突然,来了几个人,进屋便问:“这是赵永新的家吗?你是他的爱人吧?”玉玲不知怎么回事,就应了声:“是啊!你们找谁?”“赵永新在哪?我们有点事情找他。”玉玲感觉苗头有些不对,她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永新出了什么事?想到这里,她觉得头有些晕,她不敢再想下去了。“他不在家,去出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玉玲下意识的想到一定是出了事情 。其实,赵永新的工作根本不需要他出差,玉玲不过是想搪塞一下。“我们是公安局的,赵永新犯有杀人罪,他已经在外逃亡十四年了,你不说他在哪也没什么,因为我们的人已经到他单位去抓他了。”这句话有如晴天霹雳,玉玲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事实,她一下子晕了过去.........
她原本以为幸福再次向她招手;原本以为她的不幸已经结束;原本以为珍惜就能留住一切;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幸福和她竟是这等无缘。她又一次从幸福的颠峰跌入深谷,她崩溃了。
我和王玉玲结识在一家小旅店,那时的她很憔悴,刚从山东回来看她的两个儿子。我对这个身世不幸、经历坎坷的女人很是同情,但她的坚强又使我很是敬佩。于是,有了想把她的经历写成小说的念头。尽管水平有限,但我还是努力着把它写好。
有人说,人没有选择出身的权利,但可以掌握命运。然而,在这里,这句话似乎失去了意义。
苦尽甘来,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无比幸福的时刻,而玉玲心里却有着几分说不出的苦涩。
真实的故事,切身的经历,我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仅一面之缘。这是我第一次来长春时的一次偶遇,我被主人公的坎坷经历深深打动,并把她的经历整理出来发表在空间里。几年后的今天,当我一个人漂泊在当年与之相遇的这座城市时,当我偶然回首之际,感慨尽在其中。于是今天我把此文发表在这里,与各位朋友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