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40|回复: 23

盘点北京独特地名的称呼由来——系列贴(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0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读西部版主每日一贴的精彩解读,作为一个北京人儿,倍儿感对北京的了解与感受远远不及老前辈,实在惭愧。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北京作为七朝古都(不包括新中国建国后定都北京这一段),文化底蕴深厚;北京人儿热情好客,说话办事有理有面,注重对方感受;“北京话儿”听着倍儿亲切,说着倍儿有味儿;北京小吃品种繁多,历史传承,百吃不厌;北京名胜古迹闻名于世,建筑风格气势磅礴;可就是这北京的地名,有的时候咱北京人自己也容易转向,就像“西直门的立交桥”,典形的“中国结”。
借鸟协版块,盘点一下北京独特地名的称呼由来,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让这座熟悉的城市风采更加绚丽,文化传承展现更为诱人的魅力

言归正传,系列贴(一)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名与水文地形   

  自古以来,在北京湾小平原上,河道众多,湖沼广布。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变迁,河流掩埋,湖沼也日渐消失。但是地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水文特征。

  这些通名反映的水文环境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造成的。沟、渠、洼、坑多是由于历代修建城墙、宫殿、官府、庙宇等掘地取土、烧窑制瓦,形成连绵洼坑。一些洼坑因雨季积水进而形成湖沼。如“陶然亭湖”是修建南城墙取土所致,“孙家坑”是修筑隆福寺取土的洼坑,“太平湖、泡子河”是积水洼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质清洁的被保留,成为游览场所。排水不通,水有臭味的被掩埋或改为地下排水暗沟。这些河、湖、沟、坑改变或消失以后,它们的名称还留在地名里。

  现代“海”作通名的几个湖仍然名副其实,如“北海、中海、南海、西海、什刹海、前海、后海”。但是,以“淀”为名的“海淀”,宣武白纸坊的“大小川淀”都干涸了。以“河”为名的“泡子河(建国门)、南河泡子(宣武广外)、南河沿(东城东直门)、河沿(现名东不压桥胡同在东城交道口)”等现在已没有河的一丝踪影了。以“水”命名的若干“水关胡同、水道子”也见不到水的影子了。“南北池子”也该是与“河”有关的地名,因为“北池子”有“骑河楼街”。地名里的“×滨河路、×滨海路、×河漕”也是有关水文环境的,如“滨河巷、滨河里、滨海胡同”。以“冰窖”命名的地名集中在东城、西城,是旧时储存冬季冰块的地方。“×斜街”地名都是河道经过之处。北京街巷的规划历代都是东西南北纵横方向,非常规整,斜街是因河道而成的。以“桥”命名的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多数是河道干涸后留下的桥梁名称,如“马市桥、象坊桥、虎坊桥、太平桥”现在都是宽广的大街。

  以带“坑”和“洼”的地名作为典型例子,对这种地名的分布情况做详细分析。“坑”字地名主要分布在东西城区、宣武区、朝阳区,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2。宣武区出土过唐代、辽代宫殿建筑的文物,这一带曾经有过建筑工事,取土形成坑洼地形。东西城区“坑”字地名多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明清建紫禁城,取土能堆起一座景山,就能形成若干大坑。

  带“洼”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其中朝阳区12个,海淀区9个,丰台区7个,东城3个,西城5个。朝阳区整体地形低,所以,“洼” 和“坑”地名多,海淀区水源丰富,湖泊较多,洼地也比其他地方多见。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坑洼的迹象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17: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非常感谢爱鸟版主对北京鸟协支持与关注!也拜读了您的关于的北京地理人文的一些知识使得广大的青鸟会园能够更加了解北京认识北京!我们期待您的系列文章!谢谢您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1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北京的地名也被很多二货给早改了!!!比如“六郎庄”给改成“柳浪”简直是二逼!!!“双榆树”现在基本上让“人大”、“双安”给取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1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爱鸟版主发的介绍北京历史的知识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2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一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21: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地理知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2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21: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2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感谢分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