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阳春三月

[学习园地] 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9: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讨论

前面谈到了一些怎样区别范缝与芯痕的规律,以及它们应该具备的痕迹及所在的部位问题,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青铜礼器都有明确的范铸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也常见到有些青铜器在应该有范缝的部位,宏观却看不到范缝,有些青铜器在该有芯痕处却见不到芯痕,这些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铸后将范缝或痕迹打磨掉了,但只要按范铸原理仔细观察,还是能在铸件上找到蛛丝马迹的。范缝也并非唯一的鉴定依据,纹饰制作方式、纹饰特征、铭文特征、芯痕以及芯痕与分型方式的关系等,都可作为鉴定依据。只要是真器,按照青铜范铸技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制作工艺,必然会在器物相应的部位找到应有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1、关于微观鉴定

除了上述的宏观鉴别外,尚有微观特征可以补充鉴定。铜器在地下埋藏2000余年,不论表面呈现什么状况,都不可能等同于当时的表面状况,必然会留下漫长的变化规律,那么,表面锈蚀层的生成机理,也同样存在着明确的规律性。近年来,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古代青铜器表面锈蚀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同样可以用于对古代青铜器的科学鉴定。对于一些范铸特征不十分明确的青铜器,则可以检测表面的锈蚀状况,用微观的锈蚀层生成机理来补充鉴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关于干坑及水坑

数十年来一直存在一个现象,北方人看惯了红斑绿锈,见到了南方的“水锈”就认假;而南方人看惯了黑皮色的青铜器,见到了“水银沁”不相信是真品。其实,不论南方北方,只要不是边远地区,在同一时代铸制的青铜器,其范铸工艺都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留在铸件表面的范铸特征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南北地下环境的差异,造成表面腐蚀产物的不同。相比之下,水坑器表面较为干净,比红斑绿锈的干坑器更容易识别真伪。水坑器表面矿化程度较低,一般会将当时的范铸特征清楚地暴露在外,使人一目了然;而干坑器有许多是内外长满了各种厚实的锈层,将一些本应有视觉效果的范铸特征盖在里面,增加了鉴定的难度。所以,如果学习用范铸技术鉴定青铜器,从水坑器开始会轻松许多,了解了水坑器,再来看干坑器,就会在器物表面应该具备范铸特征的部位去找必然的规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3、关于造假问题


这里不得不提到造假的问题。中国的青铜范铸技术,是在新石器时代起步的,从十分简单的石范开始,铸造一些小型简单器物,到夏文化晚期,且只能铸造一些器形简单无纹的青铜器,而这之间的发展过程是以千年来计算的。如果说,现在有人可以倒退2000年用范铸法造出成熟的青铜器,这是很难的。有人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神六都发射成功了,还有什么造不了的?我们认为,现代科技能造很发达的高科技的东西,但难以造时过境迁的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早期至青铜时代结束,范铸技术一直在实践中发展,中间从未中止过,且这一时期生产的青铜器主要并非商品,而是满足社会上层贵族的需求,因此它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种技术一旦终止,必然会有新的技术来取而代之,从而支持(满足)社会的需求。春秋以后,分型铸造加铸后焊接技术,取代了西周及其以前的整器铸造工艺,春秋以后中原地区就极少有整铸铜器了。在传统范铸技术衰落的情况下,西汉发明了叠铸工艺【17】,西汉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如战国时期那种小块单元纹饰范拼兑铸纹的青铜器了【18】。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即一个时代过去了,就再不可能复返了。可以肯定,今天的人们,如果没有长期从事过专业青铜范铸技术的研究、训练,出于商业目的,要想采用战国以前的传统范铸技术铸制具有当时范铸工艺特征的青铜器,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如果专业研究部门组织大量人员攻关,通过作大量的古代青铜范铸的模拟实验,作长时期的努力,是有可能造出与古代范铸结构相同的青铜器,但既使铸造出来,其研究成本也不是商业目的所能接受的,而且是新的铸造状态,要做出数千年才能逐渐形成的表面微观状态,也是不可能的。凡认为现代民间可以随便地用范铸技术铸造出古代青铜器的人,大多是对古代青铜范铸技术无所了解的人。
采用现代蜡型技术铸制青铜器是没有问题的,但只是铸造了一个器物的外形,不可能具备传统陶范铸造的技术特征,较容易鉴别。即使刻意去模仿范痕,因毕竟采用的是现代工艺,不可能作到与古器物表面完全相同的技术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中国古代青铜范铸技术的发展脉络。青铜器看似复杂,但却有着较为明确的基本时代特征,那就是,商早期大多采用了整铸工艺,纹饰大多采用了范面压塑技术;商中期至西周的青铜器,开始采用分铸附件及插接工艺,实现了可以铸制复杂器形如四羊方尊那样的器物,纹饰技术则发展到在范面粘贴(堆塑)泥条制作纹饰及铭文的工艺,春秋以后,发展为分铸焊接的铸制工艺,实现了可以铸制更为复杂的铸件如曾侯乙尊盘等那样的器物,纹饰技术则实现了小块纹饰模制作小块纹饰范拼兑大面积纹饰的工艺。以上各个时期采用的工艺技术,其制作特征都留在了器物的表面,使人一目了然。
在青铜范铸学中,涉及到的类似问题尚有许多,本文只是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性问题,对铸造工艺在青铜礼器上留下的范铸特征进行了探讨,还有更多的具有规律性的范铸特征可供鉴定器物时参考,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论述。除此之外,尚有兵器及其它器物,同样存在一些必然的规律性的铸造特征可供鉴定参考,但实际上器物具体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工艺特征远不止这些。如怎样嵌红铜纹饰?怎样错金、错银、嵌绿松石?剑首同心圆是怎样铸制出的?一些镂空纹饰又是怎样铸制的等等,该怎样鉴别真伪?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有各种各样,事实上,古代青铜范铸工艺的实际操作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各个历史阶段制模的分型方式,总是按照当时的范铸技术规范设计的,不可能超越,也不会滞后。把握各个历史时期制模的分型方式,是青铜范铸学的基础知识,也是科学地鉴定青铜器最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之一。
任何学科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青铜范铸学也一样不是万能的,亦具有局限性,对青铜器可以判断真伪,对于判断时代而言,只能判断出铜器的相对时代,不容易判明绝对时代,在这一点上,需要借助于类型学。
类型学适用于对出土青铜器的分型分式,从而排比出较为具体的年代序列。各学科都有所长亦有所短,所以,各学科之间不应是排斥,而应是取长补短,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及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1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版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07: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8: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大民于2009-08-24 07:54发表的 :
有图吗

?????????????????????????/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大民于2009-08-24 07:54发表的 :
有图吗

?????????????????????????/
1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大民于2009-08-24 07:54发表的 :
有图吗

?????????????????????????/
1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1-23 19:19 , Processed in 0.0504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