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谢【本帖被 时尚蚂蚁 执行加亮操作(2012-08-14)】 第一次发帖,受此殊荣,不胜感激。
言归正传,这三条虫均为天津土虫,点评各有好坏。一时把我也弄糊涂了,由于是新手,好多好多术语真的听不懂,也辨不清。
许多大侠好似高手指点一般,仅说一两个字(不包含本网站评论,也问过相关的论坛),看似高深,实则确实不敢恭维。
其实,作为一个新人,我只想说几句话,到不到的您各位担待着听:
中国斗蟋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可堪称中国的艺术。从古至今,上至王侯将相,下有黎民百姓,皆爱之。今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加科学系统之研究,如虎添翼。能更加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愚不才,独以为不可仅仅着眼科学性理论性,更要的是其艺术性与趣味性。现在许多人一掷千金,购来好虫,为的是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蟋蟀名产地的人们利用大自然给的这份“资本”发了横财。难道真的这么有市场么?
当然,花重金购来的虫子当然不做个人饲养之用,为的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难道不觉得这门文化的本质意义变了么?
我觉得真闷文化不能就这么变为“刺激经济的一把利剑”我们要回归本质,回归快乐。
世上无好虫坏虫之分,是人心。在秋天,自己捉来的虫子,无论好坏优劣,一概善养之,它们给我们带来乐趣,愉悦我们的神志,我们就应该感谢它们。看到它们的一生,似乎也折射了我们的生老病死。
当然,更有爱者,把它们放在自由的大自然中,听其声复愉悦然。向我们好玩之人,捉到了就要好好对待,不枉此虫一生。
水平有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批评指正。
最后汇报战绩,大家最不看好的第三条,战胜了其他两条,后来朋友从山东带来的几十块钱的虫子,也败于此虫之口下
【虫子的照片,还在第一次发的帖子里: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7634352&u=418415 《各位,我是一个新手,最近抓来三条虫子。劳烦各位看看。》】
德正斋主人
2012年8月16日夜 21岁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