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95|回复: 16

有关奇石品评的联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16: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店里于朋友聊对奇石的品评,发现大家现在把人为的想东西附加到了奇石上,不觉有些思考.其实石本天然,我们就爱它的原始,爱它的道法天成,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是对我品石具有引导作用的一篇文章.转载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石的无题欣赏

在奇石的观赏过程里,寻求主题具有很普遍的意义。一方平平凡凡的石头,往往会因为外部造型形象什么或者是表皮图案类似什么,被观赏者偶然发现并欣然命题后(起了个好名),便鲜活起来,从此身价百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形象”的审美特质在赏石界的反映,也是受中国画“偏写意”的艺术手法的影响,石友们于潜意识中的自然流露及反馈。所以国内每届石展实行的观赏石评奖的标准里,参展石头的主题分必不可少,人们也因为自己的奇石获得个好名而津津乐道。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观赏石也概莫能外。如果我们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无论是在江横峰立的野外,还是在座秀几香的雅室-----那琳琅满目的视野里,无主题的观赏石所占比例居然最大!(包括一些虽有命题但牵强附会的在内)。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并不因为其形不象什么或貌不类似什么,就会遭到石友们的白眼和遗弃。相反,有不少的竟然被他们劳命伤财地搬进了石市展销甚至是供奉在了家居。也许恰恰是它们并无主题的缘故,它们很容易被大家自由地欣赏,从多角度以及全方位提供无穷无尽的遐想,因而轻而易举地就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和交际的心理需求。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因缘》一书中谈及过,任何赏石者首先是“我有偏爱”,继而“难免偏爱”,但最终十分要紧是“避免偏见”,讲的就是这种情形。

无主题的观赏石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种种鉴赏。譬如它天生的质地特殊,色彩明丽,形态怪异,纹理诡谲等等,同样可以令你大饱眼福。在科学赏石盛行的西方,无题欣赏也最为常见。大量的矿物晶体,玲珑剔透,诡幻多姿,瑰丽的晶簇暗藏着结构规律,营造出几何美,光泽美,时空美的神秘或欣喜气氛,令人叹为观止并为之倾倒。除此以外,还有林林总总的相貌丑陋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留存着古海陆变迁,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弥足珍贵的信息,也同样叫人痴迷不已。那些特种石就更不消说了,如天外来客的陨石,散发幽芳的香石,霹雳之果的雷击石,生物体衍生物的头发石,莫名其妙的狗啃石等等,它们虽然看起来不大雅观,命名也有些俗气,但就其本身存在的科研价值却是一般赏玩的美石所无法比拟的!它们即便是没有任何美感,没有好听名字,没有漂亮底座,躲藏于旮旯之处,仍一如既往地默默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其实,对奇石的无题欣赏,古代中国在皇家富商,文人雅士中就很流行。尤其是生活优裕且忙中偷闲的士大夫们,更是精于此道。他们将太湖石置于园中。叠砌成山,作为一种景观:把温润色丽的小石头磨制成印章或石玩,剔透玲垅,在掌中把玩。而大量欣赏的对象几乎都是些比较抽象的山石类,视其为异宝。这些士大夫普遍文化造诣高,情趣又古雅,对奇石的无题欣赏兴趣犹浓。如现留存于苏州留园,拙政园内的质色形纹并不佳的太湖石堆,还有象宋徽宗搬运的太湖石,米芾参拜过的山石,苏东坡喜爱的雪浪石,蒲松龄相伴的山子等,都没有什么具象的命题,由于它们提供了寄情的平台,通过细心的揣摩,久久的对视,能让人领悟大自然的真谛,渐入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的忘我佳境,竟然得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共同认知和痴爱!无题赏石美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观赏石的无题欣赏,似乎也最能够映证齐白石先生强调国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论画标准。如果赏石者把欣赏的对象统统用命题框死了,如象狗呀猫呀谁呀之类的,使它们逼真得象一帧帧动物专题的照片,就会突然消失了石头的客观性,也丧失了由于观赏的种种神奇带来的快感。就象云海中的庐山,云蒸雾霭,山峰朦胧变幻,美得惊叹。但蓦地阳光瀑泻,云开雾散,此时的庐山的真面目与其它群山已无什么两样。简直是味同嚼蜡了。奇石与山水画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能反映出大自然造化出的钟灵毓秀。而差别在于前者是天然的观赏物,后者是创作的艺术品,两相比较实无高下之分。而赏石中无题的妙处就在于你用不着绞尽脑汁去形容夸张,坦然直面着同样坦然的奇石,无拘束地感受它向我们呈现的不同暗示,隐喻的天然之趣,这是连语言也嫌多余的时空遐想和精神上的超然欢愉,也是容易急功近利的我们所不可思议的奇迹。在蒲松龄在聊斋《石清虚》里描写的那方与邢云飞相依为命的石头,曾被官人巧取豪夺后,那顽冥既不再烟生百窍,也不复泉泻幽洞。感应不出气候变化了。什么原因呢,据说石头失去了灵性。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个暗示,赏石也得尊重自然,不能人为得太多,尽量保留你与它的距离美和想象空间为好。否则你还不如去造个石雕,要怎么象就怎么象,爱偷着乐就偷着自己乐!

无题赏石还使我们想起古人在作诗时,当遇到大多数主题不确定或情绪游离的状况,常常会明智地选择《无题》这个字样,其效应也许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这里也顺便谈一下无题诗的妙趣。所谓有题诗,应是诗的内涵的指向、提炼或概括,好比是诗的眼。而无题的诗,仿佛无眼但却有心。其内容呈扇形或趋于幅射,看似模棱两可,朦胧含混,却是蕴有某些暗示或思考于其中的。无题诗,古今中外皆有之。在古典诗里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无题”诗,以李商隐的“无题”名篇最为引人注目,有些至今无解或多种解法甚至存疑,引多少后人猜测、考证、痴迷。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李商隐以他的无题诗出了大名的。正因为无题,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天地。他的无题诗多是爱情诗,写得哀婉缠绵,若即若离,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感天动地。因此施蛰存先生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在中国老百姓中仍脍炙人口。还有他描写美女的:“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这些已流传千年无题诗,至今读起来不是比当代的不少有题诗更有趣,更美妙吗?

诚然,无题诗不能和无题石划上等号。但诸多艺术都是融汇贯通的。赏石和赏诗其实也差不多,客观上存在有题欣赏和无题欣赏之分。如果说诗之题是诗眼,那么石之题就应是石心,诗眼可向你暗送秋波,石心却不行,只能通过意会或暗示,根本不必赘言。我们赏诗赏的是意境乐趣,而赏石赏的也是意境乐趣,都是为了悦目与赏心。这一点它们是相通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现实中能够唤起大众美感并可命题为“奇石”的石头毕竟太少太少,真正的奇石,用古代的瘦皱漏透和现行的质色形纹的标准还不足以准确的评价它们。那些高古的奇石在原生态下往往就是一首无言的诗。它外表大智若愚,含禅意;内部结构缜密,存坚毅;其形纹变化,有章法;其叩之铿锵,有韵律。正应了“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诗句!无题的奇石,大至无名高峰,云南石林,张家界奇峰等等,它天然地能够赋予人们雄伟,险峻,坚韧之感,产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大境界;而小可至钻石珠玉类的石头,七彩斑斓,晶莹圆润,又自会给人以无限神奇的遐想,从中获取童话般的美丽,净化着了你的心灵。任谁见了都会爱不释手,啧啧称奇。因此,它们干嘛非要等你诗兴大发在上面题几个斜字或刻一行歪诗,岂不是有悖于自然,大煞风景?当然,赏石毕竟是因人而异的事,即便是面对同一方极品的美石,正如戏剧中“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蕾特”一样,赏石界也是“一万方石就有一万种观点”。说到底,奇石毕竟是不会吭气的顽冥,而你对它产生的种种好感,只不过是你审美的主观意象罢了,更何况这种意象还会因时,因地的变化而变化,主题也会因你的心境游离而游离呢!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将自己欣赏的意志非要强加于被观赏的对象身上,尤其是把那些数量且大并不怎么好的石头(并非奇石)夸大其辞地广告,甚至炒出了天价,严重扰乱他人的审美视线,这是应该谴责的。你的石头究竟奇不奇,美不美,还是让它自身,让市场来说话吧!

归根结底,我看奇石的本质就是自然纯朴。是能够提供人们观察的,并能唤起人的种种好奇和美感的天然艺术品。它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天然性,即存在于自然,未经任何人为的加工。二是稀有性,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珍品。三是观赏性,对人们具有特殊的审美作用,因而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正因为奇石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条件,主题欣赏和无题欣赏才会应运而生,互为补充。但是,石头里的那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天然之美,仅仅靠命题,赋以诗文和配上几座等等人工包装,是不能全部表现和再现的,它只能靠情绪,靠感觉,靠你独到的审美过程的切身体验,才能悟出个中的滋味,达到意到而题不及的快乐境界。似乎这正是奇石的无题欣赏的重要意义。

所以我认为,目前国人对奇石作惯性的主题欣赏,必须和非惯性的无题欣赏有机地结合,这才符合当代人类多元化心理的审美需求,也更容易与国际接轨,从而逐渐缩短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达到雅俗共赏,中外同鉴的目的,实际上这也是传统的天人合一.
李白行吟.jpg
玉宇龙腾.jpg
发表于 2009-10-9 19: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多,没看,不过那个龙腾我觉得叫劲牛更形象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9 20: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无题石的理解十分独到,其实无题是给了观赏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柔亦刚。

建议加精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9 21: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錯,憂石之石香,石之乃憂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6: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关注.中国玩石历史悠久,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品悟的东西,玩石所体现的意境和妙境是和我们所学所看的文化密切结合的.所以个人认为我们要想自己的东西更具有内涵,必须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此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2 18: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道理说透了。赏石就是尊崇他的自然性,是大自然的造物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审美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07: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2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石就是拼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0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0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很透彻!观赏石的主题应该是广义的,不仅仅局限于造型和图案,像楼主说的色彩,包浆,质地,我想都应该是这块石头欣赏的主题!正确理解什么是主题,才能真正体会,欣赏奇石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27 23:17 , Processed in 0.0512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